陶國圣
摘 要: 方言的書面表達(dá),盡管不一定能找到與之完全對等的現(xiàn)代漢語詞語,但要力求以意為主,兼顧讀音,盡可能地向普通話靠攏。若實(shí)在沒有與現(xiàn)代漢語相對應(yīng)的漢字表示,可用同音字代替,既有助于方言逐漸向規(guī)范化方向發(fā)展,又有利于普通話的推廣。
關(guān)鍵詞: 方言 普通話 書寫
蘇中作家劉仁前的《香河》描繪了蘇中里下河地區(qū)的風(fēng)物風(fēng)俗風(fēng)情,其濃郁的地域文化色彩,作品呈現(xiàn)出的鮮明的地方人性美和風(fēng)俗美,有相當(dāng)成分是作者大膽運(yùn)用蘇中方言寫作而成的。
一、書中方言的正確書寫例舉
“野猴子菱”最大的壞處,菱角刺刺的,吃得不好戳嘴,常有嘴饞的細(xì)小的(當(dāng)?shù)厝藢π『⒆拥囊环N叫法,別看鄉(xiāng)里人識字不多,有時用起詞兒來,還不得不服。這“細(xì)小的”,或許有人會說聽不懂。只要仔細(xì)品味,用這三個字稱呼小孩子蠻貼切的,“細(xì)”和“小”強(qiáng)調(diào)的是“小”的意思,“的”字自然指“什么什么的人”,比方說,當(dāng)兵的、教書的之類,用法頗見水準(zhǔn)。有時還簡省為“細(xì)的”,與“細(xì)小的”同意),為吃角把“野猴子菱”,把嘴里戳得血直淌?!耙昂镒恿狻?,厲害。(第3頁第5小節(jié)第6—13行)。
盡管天色還早,大人們早早地了結(jié)了手里的活兒,就等隊長一聲令下,好回家煮夜飯,然后逸事逸當(dāng)(做事有條理,不著急)地看電影。(第18頁)
勞作的一天,香河村的男將們,多半埃著灶頭,捏著婆娘剛抄上來的花生米子,挾著幾筷韭菜炒雞蛋之類的家常小菜,扳上一小瓶子“二兩五”。當(dāng)?shù)厝酥诰?,不叫吃,不叫喝,更不叫飲,偏偏叫扳。晚飯后,巷頭上碰見,彼此招呼一聲:“不曾扳兩盅?”“扳得扎實(shí),足足一只手?!保ǖ?6頁第5段)喝酒不用“喝”,而用“扳”,把這扳酒瓶喝酒的動作說成喝酒,很是豪爽自信又帶有幾分得意,生動形象更傳神。
可“黑菜瓜”也不是個亞家(亞,第二是也,亞家,第二家的意思,這里有不想當(dāng)?shù)诙?,不服輸?shù)囊馑肌#ǖ?20頁)
有童謠曰:“冬天,冬天快快來,鳑鮍兒,羅漢兒燒咸菜,哪個見了,哪個愛?!保ǖ?87頁第1段)。這當(dāng)中的“羅漢兒”魚,體型比較小,但肉特多,胖乎乎的,就像彌勒佛。所以當(dāng)?shù)厝司陀谩傲_漢”比喻它。盡管當(dāng)?shù)胤窖院捌洹傲_我兒”或“羅碗兒”,但作者卻寫得很準(zhǔn)確,而且符合語音的傳承變化。
二、有待商榷例舉并分析
書中還有很多用得很準(zhǔn)確生動的方言,這里就不再一一列舉了,但其中也有一些方言字用得欠妥,例如:
大人南說江北說海,細(xì)小的(當(dāng)?shù)厝擞脕矸Q呼小孩子的)也仄頭斜腦地聽。聽的時辰長了,碗里的飯菜沒有了,便會到自家大人藍(lán)花大海碗里扒。大人說得正起勁呢,也就沒工夫理會細(xì)小的了:“去去,自己腿子斷了,不能家去盛啊?!币浑p筷子一該(撥開的意思),細(xì)小的手上的筷子該掉下來的有,該得細(xì)小的哭聲嗚啦的也有。從大人碗里扒不到現(xiàn)成飯,細(xì)小的只好捧著自己的小二碗,家去。(第11頁第3-8行)
這一段中作者用了一個方言字“該”,用來表示“撥開”的意思,是同音字借用。筆者認(rèn)為用這個“該”表示“撥開”欠妥,應(yīng)該用“概”更確切些,更能使這一個方言向普通話靠近,從而更有利于方言的發(fā)展。
“概”,《簡明古漢語詞典》的解釋:名詞,斗刮。量米栗時刮平斗斛的器具?!抖Y記·月令》載:“(仲春之月)角斗甬,正權(quán)概。”鄭玄注曰:“概,平斗斛者?!笔聦?shí)上,“概”本是一個名詞,它就是一個條形的小木方子或條狀的長方形小木板,有時一把小木尺也能臨時充當(dāng)“概”。古時人們交換谷物時,常用斗或斛來量,常把谷物裝在斗或斛中并高出斗或斛的口,然后就用“概”刮平,江蘇方言稱“概平”(這里的“概”已經(jīng)活用為動詞,“概平”是動補(bǔ)短語),以蘇中地區(qū)尤甚。我小時候見鄰里之間借米時就有過這種場面,鄰居向主人借兩升米,主人就把小量筒(一種用竹筒做的小量具,容量約500克)裝滿了米,并溢過筒口,同時用一把量布的尺子(臨時充當(dāng)了“概”)在筒口一概一刮,把溢過筒口的米刮離筒口,口中說的是“把它概平了”,就這樣量了兩升米給鄰居。后來鄰居來還米時也是這樣。一借一還之中,這“概平”的動作還真沒少做,顯示了借與還的公平。所以,《韓非子·外儲說左下》有言:“概者,平量者也;吏者,平法者也?!?/p>
在蘇中,人們把在眼前的物體推開或人撥開常稱為“概”,把一個碗中的部分或全部食物用筷子撥到盤子里或另一個碗中也稱“概”,這已經(jīng)是其引申義。例如:把桌上的東西從左面“概”到右面。至于把人從眼前“概”到旁邊去則是蘇中人對“概”更生動形象的靈活運(yùn)用。
蘇中地區(qū)有一句方言:“概概平,拍拍平?!边@里的前一個“概”是名詞活用為狀語,表方式,是“用概”的意思;后一個“概”就是名詞活用為動詞。這句話的大意是粗略地平整一下。后來引申為為了不讓雙方的矛盾升級而采取的模糊處理雙方矛盾的方法,以便達(dá)到息事寧人的目的。
“該”,有應(yīng)當(dāng)、欠、具備、充足、廣博、承受、應(yīng)當(dāng)、命運(yùn)注定等意,沒有哪個意思能引申為“撥開”之意。上文中大人用筷子撥開小孩子的動作應(yīng)該用“概”,而不該用“該”。
這就讓我產(chǎn)生了如何正確書寫方言的思考。我覺得方言的書面表達(dá),盡管不一定能找到與之完全對等的現(xiàn)代漢語的詞語,但還是要力求以意為主,兼顧讀音,盡可能向普通話靠攏。實(shí)在沒有與現(xiàn)代漢語相對應(yīng)的漢字表示的話,方可用同音字代替,既有助于方言逐漸向規(guī)范化方向發(fā)展,又有利于普通話的推廣。
王蒙的《活動變?nèi)诵巍分杏羞@么兩段:
“吃就吃唄!”靜宜冷冷地回答。有時候加上一句:“愛吃嘛吃嘛,誰敢擋著你?”有時候加上一句,“吃就吃唄,誰不讓你裝(讀床)了?”
把吃飯說成“裝”,這里有一種不友好的、侮辱的味兒。(第227頁第3、4兩小節(jié))。
在古白話小說中,罵人“吃”都是寫成“噇”的,讀chuáng,這樣表達(dá)就很生動形象,非常神似。這種吃相不僅是說人吃飯毫無節(jié)制,而且有如牲畜大口吃食、不加咀嚼、直吞直咽,像往口袋里“裝”東西一樣直倒下去。當(dāng)然是不友好且有侮辱人的意味了。
又如“鍋蓋”一詞,江蘇地區(qū)的方言說“夫官”,這是純粹用同音字代替,其實(shí)這是不準(zhǔn)確的,這樣寫讓人有點(diǎn)匪夷所思。應(yīng)當(dāng)寫成“釜冠”,這樣寫在有些地方與方言的讀音可能有些出入,但這樣寫不僅恰如其分、生動形象,而且文縐縐的,給人以斯文不土氣的感覺。
有些方言重音不重形,如“下江下海”,泰州人說成“哈江哈?!?,這“哈”的音一出來,的確蠻有氣勢,特別是地方戲曲中的臺詞唱詞常常讀成“哈”,只是寫出來,人就不怎么懂了。像這種情況,我認(rèn)為還是要寫成“下江下?!北容^規(guī)范,有利于普通話的傳播。遇到相關(guān)場合可臨時特別注音。
三、《香河》中其他有待商榷的方言書寫
《香河》中還有許多方言字的書寫,我也不敢茍同,初列如下,提出來與作者商榷,求教于大方之家,以期有利于泰州方言乃至江淮方言進(jìn)一步向普通話靠攏。
野生的魚蝦一多,背了青篾魚簍,穿了皮褂子皮庫子的摸魚的常來;野雞野鴨一多,打野雞野鴨的常來。摸魚的很平常,沒得說頭。這打野雞野鴨的關(guān)目山(當(dāng)?shù)厝苏f法,與“名堂”一詞之意相近。當(dāng)?shù)厝苏f起某某人時,若是說,某某關(guān)目山可多呢,就是說有名堂;或者說,某某啊,沒得什呢關(guān)目山,就是說沒名堂)可多啦,值得一說。(第2頁第2-7行)“關(guān)目山”還有“鬼點(diǎn)子”之意,宜寫成“關(guān)目三”,“三”有數(shù)量多的意思。
蘇北興化屬水網(wǎng)地帶,出門見水,無船不行。河道野藤般亂纏,有河必有村,有村必有河。河是藤,村是瓜。瓜不離藤,藤不離瓜。三步一村,五步一舍,大大小小,瓜兒似的,村舍相埃。一村雞啼,村村雞啼;一舍狗叫,舍舍狗叫。村村舍舍,雞啼狗叫,好不熱嘈(熱鬧的意思)(第4頁第5小節(jié))。這里的“村舍相?!敝械摹鞍!睂懗伞鞍ぁ备鼮橥桩?dāng),全書中有多處這樣的情況?!鞍!庇袃蓚€意思:一是塵埃,二是長度單位?!鞍ぁ庇锌拷⒕o接著的意思。
王家出了個不抬嘿(抬嘿,受人抬舉,讓人得意)的,給英勇的老子臉上抹黑(第45頁第二段)。這里的“抬嘿”似乎寫成“胎孩”比較妥當(dāng),最初的意思是“這個胚胎能夠成長為一個成形的小孩子”,意即“這個胚胎的前景比較看好”,后引申為一個孩子或一個成年人為“有出息、有前途”的意思。不過這個詞大多用于否定句式。由于泰州各地的口音語調(diào)的不同,也有地方人說成“胎嗨”的,但書面表達(dá)寫成“胎孩”更接近它的本來面目。
巧罐子也沒得好主意想,坐在家里板凳上,眼淚沽沽的。(第50頁第2節(jié)第7-8行)這里的“眼淚沽沽”還是寫成“眼淚汩汩的”比較形象,“汩汩”有淚水如泉水向外涌的意思。
“訛錯大呢,訛錯大呢”。(第68頁第9行)這里的“訛”應(yīng)該寫成“誤”(變讀為Wú),因?yàn)椤坝灐庇小坝幸馄垓_”之意,而“誤”才有“客觀存在的誤差”之意,根據(jù)泰州地區(qū)的方言習(xí)慣,應(yīng)是“誤差”之意。
挨了譚駝子婆娘香玉的沖,阿根伙心里頭老好的不愜意呢,轉(zhuǎn)了一圈子之后,跑到隊長跟前告了香玉的狀:“香玉這個瘟婆娘,真不是個東西,我按你說的敲她家窗子,挨她一頓沖。清兒大早上,不順序(當(dāng)?shù)胤窖?,不吉利的意思)?!保ǖ?0頁第4節(jié)1-4行)這里的“不順序”應(yīng)寫成“不順緒”,與人的情緒有關(guān)。
水妹的大大小小嫁衣,都是她自個兒張羅的,先是送把琴丫頭用洋機(jī)“篤”(同音字借用、做的意思),好了之后,再拿家來自己配紐子,鎖紐子洞。(第97頁第3節(jié)3-6行)作者在這里“篤”主要是取其音,而忽視意。要是寫成“讀”(變讀為dù)則更確切,因?yàn)橛谩白x”既取其音又借用其意。
“我今兒來就是和大兄弟商量商量,正月里熱熱嘈嘈把這兩個細(xì)的大事辦了,了一個手為(事情做結(jié)束的意思,鄉(xiāng)里人叫了手為)少牽腸掛肚的。我們做上人也省心。大兄弟你說呢?”(第111頁第9-12行)。
這段話中的“手為”宜寫成“首尾”。“首尾”一詞在古白話小說中常有出現(xiàn)。如《魏閹全傳》:其時揚(yáng)州知府顏茂暄才到任月余,運(yùn)司汪承爵到任也才三個月,都不知這事的首尾(意頭緒、底細(xì))(第三十九回)?!端疂G傳》第二十六回:“原來縣吏都是與西門慶有首尾的?!保ㄒ馔鶃?、勾結(jié))。又如《京本通俗小說·錯斬崔寧》:“你既與那婦人沒甚首尾,卻如何與他同行同宿?!保ㄒ馄埱倚袨椋┰谔┲菀粠дf“了首尾”大都是指了結(jié)一些未了事宜,如清理往來的債務(wù)、完成子女婚姻等。所以這里用“了手為”欠妥。
有一條,“二侉子”好酒從來不曾說留著自己喝的,他開店,好的就得僅來客。(第134頁第11-12行)
家中細(xì)的(小孩子)不怎兒歡喜刺鬧鬧的米見子,糙得很,卡喉嚨嗓子呢。三狗子正好,不客氣地僅飽吃,頓頓有個飽肚子,心里頭別提多愜意了。(第156頁第9-11行)這兩段中的“僅”應(yīng)當(dāng)用“盡”(這時應(yīng)讀為“jǐn”),分別有“優(yōu)先”和“達(dá)到力所能及的最大限度”之意。
第二天一早,三狗子跟往常一個樣子,拎個自家婆娘早扎好的藍(lán)得發(fā)白的舊方巾兜,方巾兜里包著采(同音字借用)子餅,硬硬的,不好嚼,蠻熬饑的。(第151頁第2-4行)這“采子餅”中的“采”字完全可以用字典中原就有的“豆昔”(音chǎi)字表達(dá)。“豆昔”(音chǎi)字的意思是“碾碎了的豆子或玉米”。泰州一帶的“豆昔子”,大多是由小麥等糧食碾成的?!安伞弊值囊馑际恰罢薄ⅰ伴_采”、“搜集”、“選取”、“精神”、“神采”等。
只愁不養(yǎng),不愁不長。幾個月的工夫,水妹家小伙胖乎乎的,在科兒籠子(嬰兒睡覺的器具)里頭,“咿啊呀”的不住氣,一雙烏黑烏黑的大眼睛,曉得望人了。(第264頁,第1-3行)這里的“科兒籠子”要是寫成“窟兒籠子”更形象一些。
四、泰州方言中有部分方言的書寫有待更正舉例
鍋邊秀:不大方、害羞。
潽pū:就是指液體沸騰后溢出。在泰州方言中說得最多的就是鍋里的粥潽掉了,不宜寫成“噗”。
鶻突hú tu,糊涂。
瑕(xiá)雅(yǎ)呢(ne):意即“太少了”。
脈虛:呆滯,反應(yīng)遲鈍。側(cè)重于生理上的,這樣寫,來自于中醫(yī)把脈的癥狀之一。(若寫作“木的木虛”尚可,側(cè)重于精神上的。有人寫作“麻里木穴”,似欠妥。)。
灰冒褚浪的:陳舊,沒光澤。
展手:干家務(wù)或農(nóng)活時,施展手腳的活動空間。
波俏:女子善于展示風(fēng)情。
打韶喻:用手勢或眼色打暗語讓對方明白自己的意思。
疊角嶄方:形容物體方方正正的樣子。
得福不覺:指處在福中不知福、不覺得的意思。不宜寫成“得福不擱”。
側(cè)側(cè)兒地:站在一旁不動聲色地。
參考文獻(xiàn):
[1]夏征農(nóng),陳至立.辭海[K].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09,8.
[2]王力,岑麒祥,林燾,等.古漢語常用字字典[K].北京:商務(wù)印書館,1979.
[3]王蒙.活動變?nèi)诵蝃M].北京:人民文學(xué)出版社,1987,3.
[4]劉仁前.香河[M].北京:人民日報出版社,2006,2.下文所注頁碼均出自此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