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思明
在小學語文習作教學中,教師合理利用現(xiàn)代化電教設施,把廣闊的社會生活場景展示給小學生,可以拓寬小學生的視野,豐富小學生的課外知識,引導小學生從中汲取有益營養(yǎng),擷取習作素材,有助于全面提升他們的綜合習作素質(zhì)。
一、合理利用電教媒體豐富小學生的習作素材
大家熟知,生活是習作的源泉和基礎,善于從自己周圍熟悉的環(huán)境之中捕捉習作素材,是寫好習作的前提條件。離開了生活,習作就成了無本之木,無源之水。由于小學生的生活空間特別有限,他們又不善于從身邊的生活小事中尋找寫作素材,因此他們頭腦中的信息量少得可憐,所以常常會為習作而煩惱,甚至擰斷筆桿也寫不出一個字來。因此,教師適時利用投影、視頻、班班通等電教媒體突破時空限制,將小學生熟悉的、身邊的事物或情景生動逼真地展現(xiàn)在他們眼前,讓他們?nèi)バ蕾p、去品味,小學生的視野就會變得開闊起來,習作也就會“下筆如有神”。
當然,不同的電教手段在習作教學中發(fā)揮著不同的優(yōu)勢。利用投影可以展現(xiàn)出一幅幅直觀形象的畫面,把課內(nèi)外的插圖和有關景物再現(xiàn)給小學生,能增強直觀性,讓小學生有物可寫。教師有時要根據(jù)實際教學需要,設計一些貼近小學生實際生活的投影片,這些投影片富有童趣且極具教育意義,如《小雨滴的話》、《國旗》、《爭做文明小衛(wèi)士》等,給小學生提供練筆的機會。教師也可以適時利用攝像機、班班通等電教媒體再現(xiàn)真實的生活場景,讓小學生更好地把握習作內(nèi)容,做到有話可說。教師平時要做個有心人,隨時捕捉發(fā)生在小學生身邊的事情并拍攝下來,如國慶節(jié)升旗、準北文明城市創(chuàng)建成果展、參觀徐州淮海戰(zhàn)役紀念館剪影等,誘發(fā)小學生再次身臨其境地感受熟悉場景,讓學生慢慢咀嚼品味,學生習作時就會情趣盎然,寫出得意之作來。教師還可以從網(wǎng)絡上搜集出祖國各地風景名勝的視頻鏡頭,如:泰山日出、黃山風光、北京天安門等;一些重大新聞,如:三峽水利工程、十一號神舟飛船升空、遼寧艦訓練等;家鄉(xiāng)建設的豐碩成果,如:淮北東崗樓立交橋、淮北高鐵建設等。教師不斷給學生提供新的信息,能誘導小學生寫出具有濃濃的時代感和真實性的習作內(nèi)容??偠灾煌碾娊堂襟w在小學生的習作教學中發(fā)揮著不同作用,我們教師要合理利用電教媒體,給小學生的習作內(nèi)容不斷增添源頭活水,這樣他們的習作素材就會取之不盡,用之不竭。
二、合理利用電教媒體提高小學生觀察、思維、表達等多方面的習作能力
隨著現(xiàn)代化科學技術的日新月異,電教手段越來越豐富,而電教媒體以其聲情并茂的語言、生動形象的畫面、真實感人的生活場景,給小學生帶來多種感官刺激,容易喚起小學生強烈的探求欲望,激發(fā)起小學生觀察、思維、表達等多方面的極大興趣。在習作教學中,教師恰當利用電教媒體,采取有效的指導方法,引導小學生主動地參與到習作活動中來,有利于小學生習作能力的全面提高。
以五年級小學生《記一次春游》習作教學為例。在課堂習作教學中,教師將拍攝到的春游場景利用班班通進行播放,熒屏上顯示的美妙景色把小學生們都深深地吸引了進去。全班學生都津津有味地觀看、欣賞,再一次深化了他們對景物的感性認識。在視頻鏡頭中,他們不僅看到了自己,也看到了別人,包括自己和他人的表情、動作等,有些小學生還為在鏡頭中能找到小伙伴而歡聲雀躍,其快樂之情溢于言表。這樣的課堂習作教學收到了比自己去春游丑寸還要高出多倍的效果,特別是播放到一些具體景物時,教師還作了精心處理,讓學生捕捉精彩的細節(jié)作詳盡的描述。展開交流時,小學生都爭先恐后地發(fā)言,精美的語句從學生口中盡情流淌。有學生寫道:“??!野外的空氣好清新!我深深地吸一口氣,感到格外舒暢。眼前幾只快樂的小鳥在蔚藍色的夭空中自由自在地飛翔,似乎也在為春天的到來唱贊歌。遠處田野里綠油油的麥苗隨風起伏,放眼望去,就像一池碧波蕩漾的湖水……”這些生動傳神的描寫,不需要教師生輸硬灌,而是依靠學生自己的觀察、感知、思考,情感涌動而發(fā),不知不覺地就寫出了自己內(nèi)心的真實感受。可見,電教媒體的合理利用能夠點燃小學生創(chuàng)造思維之火,其效果不言而喻。
三、合理利用電教媒體培養(yǎng)小學生自改習作的能力
常言說得好:“文章不厭百回改,”我們教師都知道文章的修改是小學生習作教學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環(huán)節(jié)。修改是小學生習作再推敲、再提高的過程,我們決不可等閑視之。利用電教媒體可以重現(xiàn)小學生描寫的場景,讓小學生對場景再認識、再觀察,從事物表象深入到事物的內(nèi)涵,以達到小學生對事物更為深入的理解,從而進一步提煉習作主題,重新考慮布局謀篇、遣詞造句等各個環(huán)節(jié),并在教師的引導下重新修改自己的習作,為習作潤色,使得習作內(nèi)容更為豐滿,篇章結構更為合理,語言更為貼切,寫出真情實感。在習作教學中,小學生從視頻當中感受到自己語言文字的精妙之處和不足之處,然后反復琢磨、修改,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和習作能力會自然而然地得到提高和鍛煉。在習作講評中,教師還可以用投影將學生習作原封不動地展現(xiàn)給大家看,讓他們從中發(fā)現(xiàn)自己習作中的不當之處,指導學生相互借鑒,加以集體改進。效果最好的還是視頻鏡頭,教師可以讓小學生重新觀摩,以景改文,融隋于景,結合自己的實際寫出具有高質(zhì)量高水平的習作內(nèi)容來。
如在六年級指導學生寫一處景物的習作教學中,教師把游覽淮北相山公園人工湖視頻中的內(nèi)容作慢鏡頭處理,然后重新播放給學生觀看,學生邊看邊思考,借助熒屏上的景物再去琢磨自己的習作內(nèi)容,學生寫出來的語言文字更加精妙了。有位小學生在反復修改自己的習作后寫道:“人工湖是淮北相山公園一道亮麗的風景線。它的面積只有四五千平方米那么大,湖中心還建了一個圓形的小島。人工湖四周被青山綠樹所環(huán)抱,山水相映,妙趣橫生。站在山上往下望,人工湖就像一個翡翠玉盤,鑲嵌在美麗的湖光山色之中,而湖中的小島則是碧玉盤里的一顆閃耀的明珠。微風乍起,湖水隨風蕩漾,碧波閃閃,猶如撒了滿湖碎銀。特別引人注目的是,湖水中有各色金魚徜徉其間,三五成群,或追逐或嬉戲,別有一番情趣。岸邊垂柳依依,細長的枝條倒映湖水之中,將湖水染得更綠、更濃了?!?/p>
電教技術在教學中的廣泛應用.給小學語文習作教學注入了新鮮的活力,我們要充分利用電教媒體的優(yōu)勢來提高小學生的習作能力,使小學生習作教學質(zhì)量更上一層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