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志恒
翻開《新作文·小學(xué)低年級版》2017年1&2期11頁,哈,《我的“四季”媽媽》!這位小星星的媽媽的不同面孔被形容成了“四季”,有趣!
這種寫人的方法叫擬物。仔細琢磨身邊的人,他們的某些特點會和“物”的特性相吻合。老師什么都懂,是不是“百度”?同桌什么事都磨蹭,是個小“蝸牛”吧?寫作時,用“物”做引線,敘述“人”做的事,給人物換張“物”的面孔,讀起來很新鮮喲!你想,33頁《戰(zhàn)無不勝的“小強”》,這位同學(xué)具備了“小強”的特性,頑皮得純粹!
我們寫的時候,給人物換張什么面孔呢?
把人物特點和動物嫁接。妹妹特別聽話,誰的話都聽,她的溫順像個小綿羊吧?弟弟吃了睡,睡了吃,不是小豬還是誰?愛咬人的呢,是小狗,是蚊子;清早叫人起床的,是公雞,是鬧鐘……人和物特點鏈接的思維形成了,再給作文命個鮮活的名字,《四不像》《怪胎》《不屬鼠,就是“鼠”》《基因挪移》……哈哈,這樣的作文很有意思吧?
把人物變成標點。媽媽是“?”,問題多而快,她呀,就是“十萬個為什么”;老師是“,”,一張嘴就沒完沒了;組長是“?!保偨Y(jié)性的發(fā)言總歸他;爸爸是“……”,炒菜省略了放鹽,洗衣服省略了洗衣粉,貪睡省略了早餐,喝多了酒省略了上班;表弟是“!”,一天到晚沒來由地大驚小怪。標點的作用落腳在人為的事上,人物特點是不是分明、有趣了?
還有“水滸”面孔、“車”面孔、樂器、文具、電器、佐料、“先進”、病號、電腦、蟲子、氣象、修辭面孔……
給主人公換了面孔,找到了對應(yīng)的寫作素材,我們可以用小單元的形式寫一個人具備幾樣“物”的特點,可以圍繞一個“物”的特點選取人的幾朵花絮,還可以借別人的評價來側(cè)面描寫。
小星星,快試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