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劍雄
公明儀是對牛彈琴故事中的主人公,非常喜歡彈琴。兩千多年以后,他的一個后代小公也愛好彈琴。
因為自我感覺良好,小公一直認為自己彈奏水平高超,琴音繞梁。他見鄰居小牛偶爾也聽音樂,所以只要有時間,就會不分早晚地在家彈奏,想以此贏得小牛的贊賞。
小牛和小公年齡相仿,頗有修養(yǎng),見到大家總是一臉笑容。
一天清晨,小公彈奏一曲之后出門,正好遇到小牛,于是主動和他同行,邊走邊請他評價自己的演奏水平。
由于小公昨夜很晚都在彈琴,小牛顯得疲憊不堪。不過,他還是笑著對小公說:“你這么熱愛彈琴,應該上電臺和電視臺去表演?!?/p>
小公聽了,受寵若驚,欣喜地問道:“我的彈奏水平真有那么好嗎?甚至都能上電臺和電視臺了?”
“你誤解我的意思了,”小牛笑呵呵地解釋說,“如果你真的能上電臺和電視臺,那我就有選擇的余地了——或者換臺,或者直接關掉?!?/p>
聽罷小牛的話,小公羞愧不已。此后,小牛睡前再沒聽到琴聲。
哲理:很多時候,我們在與朋友和他人相處時,由于害怕關系鬧僵或陷入尷尬境地,很多勸阻的話都不好明說。如果改用委婉的方式表達,效果就會事半功倍。
摘自《演講與口才·學生讀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