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桂林
威廉·林賽,土生土長的英國人。從小就喜歡中國的長城,夢想有一天能成為攀登長城的好漢。為了積攢路費,林賽十多年一直省吃儉用。
1984年,26歲的林賽終于攢夠了錢,毅然辭去了不錯的工作,如愿以償專程來北京看望夢寐已久的長城。可游完以后,長城的美讓林賽震撼的同時也讓他心痛不已:他沒想到長城上的垃圾比構(gòu)造它的磚頭還多,這讓他有一種深深的失落感。為什么這么美的地方,就沒有人在意這些垃圾對長城的毀損呢?林賽這樣想著,越發(fā)覺得心里難受,打算自行去處理這些問題。
當他把這個決定告訴父母時,父母大吃一驚,讓他馬上打消這個愚蠢的想法。林賽勸父母說他愛英國也愛中國,如果他在中國干得好,就讓他呆在中國,否則他會打道回府,好好照顧他們。
說服父母后,林賽再次來到中國。為了在北京站穩(wěn)腳根,他先在新華社和人民日報找了份做編輯的工作以維持生計,節(jié)假日都會提著袋子,在長城上撿垃圾。
可是即使是撿垃圾這樣簡單的事,對他來說也并不順利。他經(jīng)常會被人們當成國際間諜或圖謀不軌的人而遭到舉報,公安機關(guān)的人多次盤問他,不準他再這樣一個人“鬼鬼祟祟”拾垃圾。好在住在長城附近的居民出來為他作證,力挺他是真心實意為了長城的美觀做實事。
剛開始的時候,景區(qū)內(nèi)有些工作人員怕他以撿垃圾為名到國外去搞惡意宣傳,對他戒備有加,后來發(fā)現(xiàn)他不僅是一個喜愛撿垃圾的好老外,而且還會幫助他們做很多的事情,給他好吃的東西他也不要。
多年來,林賽執(zhí)著地愛著長城上的一草一木,無數(shù)個風(fēng)雨之日為它洗去塵埃,可是長城上的垃圾并沒有因為他的努力有半點減少。
一天早晨,林賽遇到一群來長城拍照的攝影師,他們邊走邊吃東西,手上的香蕉皮、食品袋,還有廢棄的膠卷,丟得一路都是……林賽見他們沒有收斂的意思,便緊緊跟在他們的身后,一路不停地撿拾。其中有位青年小伙覺得林賽的行為不可思議,對他說,這個不用你管,有清潔工會處理的,不礙事。林賽說,我應(yīng)該管,清潔工根本忙不過來,我覺得這些垃圾丟在長城上實在不雅觀。
“外國朋友,這是我們中國的事情,而且大家都是這么扔的,每天那么多垃圾,你撿得完嗎?”另一位攝影師加重語氣說。
“長城是中國的,但它也是地球的一部分。大家都在扔,這是你們亂扔垃圾的理由嗎?”林賽有點氣憤地說道。攝影師們一個個面面相覷,當場語塞。他們被林賽的精神所打動,不再隨手亂丟垃圾,還低下身來與林賽一起撿起了垃圾。
“雖然力量不大,但只要我們持續(xù)地做下去,就會有大改變!”林賽看著攝影師們的表現(xiàn),充滿信心地說道。后來攝影師把林賽在長城撿垃圾的照片發(fā)到了國內(nèi)外各大社交網(wǎng)站上,一下感動了無數(shù)人。
于是,在林賽的影響下,很多中國人自愿加入了林賽的行列,就連他的妻子和女兒也被他帶了進來,還有許多的學(xué)生、老師、醫(yī)生等,大家一起自發(fā)來長城撿垃圾。很多的德國、英國人也加入了撿垃圾行列。為此,林賽還專門成立了“國際長城友好協(xié)會”,帶領(lǐng)大家一起登長城撿垃圾。
隨著越來越多的人加入,游客最多的八達嶺長城,終于露出了最為亮麗的容顏。而林賽和大家撿來的垃圾,則變成了一個個的小山堆。
英國BBC得知此事后,詳細報道了林賽的故事,一夜之間,林賽便成了蜚聲國內(nèi)外的名人。2006年,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在白金漢宮接見了林賽,親手為他戴上了最高榮譽勛章“大英國勛章”,女王說:“你保護了中國長城,也保護了世界文化遺產(chǎn)。感謝你一直不懈地努力,你做得很好,我們?yōu)槟愀械津湴?!”而撿?2年垃圾的林賽,為了中國長城的美好面容,青絲已變成了白發(fā)。
然而,這一切行動卻沒有讓長城上垃圾一天比一天少,長城上依然有撿不完的垃圾!如今,這位年近60的老人,因為身體的原因,不能天天去長城收撿垃圾,而他的義舉從沒有停止。林賽和他的團隊沒法完成日復(fù)一日無限增加的工作量,于是專門雇傭了6個農(nóng)民,常年駐扎在北京懷柔撿垃圾,以往要幾個月才能裝滿一車垃圾,現(xiàn)在一個月不到,就能裝上滿滿一大卡車。他的愛從沒因為不可遏制的瑕疵而更改。
再美麗的自然,如果得不到人類的敬重和珍愛,它也會成為人類不文明行為的犧牲品。
(責(zé)編 孫禮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