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同++趙天宇++谷鳳平++劉賽??
禿杉Taiwannia flousiana屬杉科臺灣杉屬,常綠高大喬木,具有較高的用材和觀賞價值,國家一級保護樹種,天然分布于中國云南西部、貴州東南部及湖北西部等地區(qū)。禿杉結實需要40~60 a,生境海拔較高、喜溫暖濕潤氣候,從發(fā)芽到成苗對生態(tài)因子要求較嚴,因此天然更新困難。襄陽市林科所從1987年就開始進行禿杉引種繁育和栽培技術的研究,2011~2015年專項開展了禿杉種質(zhì)資源保護及擴繁工作,通過引種馴化不斷探索研究,掌握了禿杉播種育苗造林技術。禿杉在本區(qū)域表現(xiàn)具有生長較快、適應性強、造林成活率高等特性,為優(yōu)良速生珍貴用材樹種和園林綠化樹種。
1試驗地概況
位于湖北省襄陽市襄城西郊,東經(jīng)112°10′,北緯32°10′。地貌屬于鄂北低山丘陵崗地地形,造林地坡度25°,海拔105~120 m,土壤為山地黃土,土層厚度50~100 cm,pH值5~7,試驗地原為馬尾松、杉木林地。主要植被有櫟類、化香、蕨類、白茅草等。年平均降水量834 mm,年平均氣溫1605 ℃,冬季最低氣溫一般年份為-5~-7 ℃,夏季最高氣溫36~39 ℃,全年無霜期228~249 d,空氣相對濕度761 %。
2引種繁育
2.1種源選擇
云南騰沖種源,種子采于天然林或人工林,樹齡在40 a以上長勢良好無病蟲害的植株。種子千粒重115~129 g。
2.2種子貯藏
種子采摘收集后,用紙箱或塑料編織袋裝好,置于通風干燥處,避免擠壓,第二年3月中旬(驚蟄后)播種。
2.3種子處理
播種前將種子用3‰KMnO4浸泡消毒10 min,用清水洗凈、撈出,瀝水后放入35~40 ℃溫水中浸種,讓其自然冷卻,浸種時間為24~48 h,在浸泡過程適當翻動種子2~3次,使其均勻浸泡,處理后種子已能看到明顯膨大。浸種后用細篩撈出種子,篦干水份。為便于播撒,濕種子用細干沙拌種,種子與細沙按體積比例為1∶5。
2.4苗圃地選擇
圃地選擇地勢平坦、土層深厚肥沃、排灌方便、陽光較充足的半陰坡或半陽坡,土壤為砂壤土或黃壤。有條件的可以選擇郁閉度在06~07林下播種。
2.5苗床整地
苗床要在開春前完成整地,整地時要清除雜草、石塊、深翻、起壟、施底肥、細致平整、四周挖好排水溝。一般起床寬1~12 m,步道寬40 cm,采用高床。播種前須對床面再次整地,耙碎土壤,用5‰高錳酸鉀溶液淋地消毒。
2.6播種
采用條播方式,播種量為225~3755kg/hm2,先用鋤頭或木棍等工具將床面橫向劃出1~15 cm深的直線溝槽,行距為8~10 cm,將處理好的種子均勻撒入槽中,用細碎土覆蓋,以不見種子為度,再覆蓋2 cm厚的稻草或松針,即時澆水。苗床發(fā)芽率為16%~22%。
3圃地管理
幼苗出齊后要及時揭草和遮蔭,防治病蟲害。并視苗圃情況不定時地除草、松土、澆水、追肥、打藥、通風。1~2 a生小苗在6~7月高溫天氣要做好澆水保濕和蔭棚內(nèi)通風處置,當年生幼苗過冬遇極端天氣要注意防凍害和雪壓,可用塑料薄膜設置簡易溫棚,并做好防風、保溫、清雪處置。
3.1澆水遮蔭
種子在萌發(fā)前,苗床要經(jīng)常澆水保濕。播種3周后需搭設遮陽網(wǎng),遮陽網(wǎng)遮光率為40%~50%為宜。苗床澆水時要用噴壺灑水或噴霧器以水霧狀澆水,防止沖倒幼苗。一般9月中旬后可逐步揭除遮陽網(wǎng)。
3.2幼苗施肥
為促進苗木生長,幼苗長出2輪真葉后,可用尿素或復合肥按01%~02%溶水后噴霧施肥。 4~5月份為苗木生根期和10~11月份為苗木木質(zhì)化階段宜施復合肥,6~9月為苗木速生期施尿素,1個月施肥1~2次。苗木生根期后施肥濃度可適當調(diào)高為:03%~05%。
3.3病蟲害防治
幼苗出土后一周內(nèi)用1%的波爾多液或多菌靈防治猝倒病等真菌引起的苗期病害,每隔7~15 d噴藥一次,直到苗木木質(zhì)化為止。1~3年幼苗需預防蠐螬和地老虎的危害,可在苗床整地及后期松土時撒入適量的敵百蟲防治。
4幼苗移栽
為保障成活率,幼苗出土長出真葉3~5層高3 cm后移裁,時間為6~7月份,移載苗床要求同播種苗床,定植株行距一般為5 cm×15 cm或7 cm×21 cm,移植前要預先做好遮陽處理。移植時帶宿土,即挖即種,適當栽深05~10 cm,壓實苗木根部土壤,隨即澆透水,在2~3周內(nèi)必需每天噴灌保持苗床濕潤,后期同圃地管理。
5容器育苗
采用移植容器育苗方法,比大田播種育苗成苗率高,容器育苗可結合苗圃間苗進行,錯開時段,有利提高育苗成效。容器育苗每畝可培育幼苗8~10萬株。
5.1育苗容器
選用無紡布材質(zhì)較適用,無紡布袋的直徑和高度為5 cm×10 cm。
5.2育苗基質(zhì)配制
基質(zhì)用腐殖質(zhì)土與碎黃土按6∶4混合配制,取得腐殖質(zhì)土與碎黃土后平鋪暴曬2~3 d,按基質(zhì)體積每立方加入復合肥800~1 000 g,均勻混合后堆放腐熟。
5.3裝苗
先將基質(zhì)裝至容器的3/4處,再將準備移植的幼苗根部放入容器中心位置扶正,繼續(xù)填裝基質(zhì)至小苗根頸以上05~10 cm處,基質(zhì)要填實不能過滿,然后整齊擺放到有遮蔭的苗床上,容器上口要平整一致,苗床周圍要用土培好,并將容器間空隙用細土填封,即時澆透水,后期按圃地管理。
6崗地造林
禿杉幼樹抗性較弱,造林地應選擇土層深厚、濕潤肥沃有蔭閉的坡地或疏林地,上山造林宜用2年生以上的容器苗。冬季選好林地并清除林地雜灌,按行間距2 m×2 m挖穴整地,穴長寬深為60 cm×60 cm×60 cm。造林前先回填1/3施入復合肥250 g再回填1/3。3月中旬造林,苗要隨起隨栽,在起苗時要盡量保留根系、減少損傷,運輸時要沾泥漿保濕,種植時要保持根部舒展,適當深栽3~5 cm,栽后壓實苗木四周土壤,澆足定根水后封窩,并適當修剪側(cè)枝。造林第一年,要根據(jù)天氣和苗木生長情況適時補水、清雜、施肥和病蟲害防治,加強撫育管理。
7生長適應性
引種繁育的禿杉小苗,1 a生苗高為9~16 cm,在幼苗期水份管理和適時遮蔭是育苗成活的關鍵。經(jīng)2年引種馴化,禿杉小苗能逐漸適應本地區(qū)氣候環(huán)境。禿杉苗期對光照需求差異較大,1~3 a幼苗對光照的需求量較少,懼怕陽光直射,生長較緩慢,3 a生平均苗高為45 cm; 3 a后小苗逐漸喜光,對光照需求量增大,生長較快,6 a生平均苗高為41 m。在造林方面,引種繁育的實生苗比同地引進的容器苗抗逆性要強,同等條件本地播種苗上山造林成活率能達到80 %以上,而引進2 a生容器苗造林成活率不足50 %。
(責任編輯:夏劍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