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明峰+梁冰+洪曉菲
摘 要:在“互聯網+”時代,通過對大學生戀愛觀的調查,了解大學生戀愛中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分析“互聯網+”下大學生戀愛觀的現狀,從大學生戀愛觀的形成,發(fā)展過程中探討怎樣處理戀愛中的問題,說明高校大學生更好地認識戀愛的本質以及戀愛過程發(fā)生問題時的有效解決對策。
關鍵詞:“互聯網+”;大學生戀愛觀;網絡
中圖分類號:F24 文獻標識碼: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6.33.083
0 引言
大學生對戀愛問題的看法,不同時代會有不同認知方式,這就導致大學生差異化的戀愛價值觀存在。大學生戀愛觀是指他們在校學習和社會生活過程中形成的對男女戀愛關系的認知和判斷,是對戀愛雙方在某個問題上所持的基本觀點和態(tài)度?!盎ヂ摼W+”時代,由于信息的對稱和平等,戀愛交往信息觸手可及、日趨頻繁,在線線下戀愛內容復雜多樣,這些信息技術和網絡共享觀點使大學生對戀愛有了新的認識。
戀愛是男女雙方在共同意愿的前提下行使的一種自由行為,甚至在我國部分高校大學生畢業(yè)之際結婚生子情況也屢見不鮮。這些現象反映了大學生戀愛觀的合法性和多樣性。我們希望通過調查研究,探討“互聯網+”下大學生戀愛觀新的特點,以及形成的原因和造成的社會影響,目的是為了引導在校大學生客觀、冷靜、正確地審視自己的大學期間的戀愛狀況,樹立積極、健康戀愛觀念,使他們樹立正確的戀愛觀和人生觀。
1 研究方法和研究對象
(1)研究方法:調查采用自編的《互聯網+與大學生戀愛觀》的調查問卷,內容主要涉及大學生怎樣看待戀愛、對待戀愛過程中的態(tài)度等方面的內容。通過該問卷客觀、全面、科學地了解大學生的戀愛觀狀況。
(2)研究對象:通過對浙江7所本科高校大學生發(fā)放紙質問卷的形式,共發(fā)放問卷300份,有效問卷285份,有效統計人數285人;其中男生93人,占總體人數32.63%,女生192人,占總體人數67.37%,包含:低年級大一同學102人、大二同學138人;高年級大三同學33人、大四同學12人。有效人數285人。
2 研究內容情況分析
2.1 高低年級在校生戀愛觀調查結果及分析情況
2.1.1 對在校追求愛情的認識
通過調查發(fā)現,在校學生沒有刻意去追求愛情,但對愛情抱有足夠幻想,相信一見鐘情。這類低年級占比59.7%,高年級占比40.3%。它說明在互聯網影響下,低年級學生對愛情抱有幻想,高年級學生則相對成熟。同樣,高低年級中都認為在大學不一定要談一場戀愛,但認為在大學一定要談戀愛的人群中,低年級的比例高于高年級,這間接說明低年級對于互聯網上描述的愛情抱有憧憬。
2.1.2 對愛情在理想和現實間的抉擇
在校生對愛情和現實問題的認識差距不大,認為金錢與愛情有關但關系不大。調查顯示,高低年級大學生對現實與愛情、金錢與愛情的認知上,均認為現實對于愛情并沒有影響,但他們區(qū)別在于,高年級大學生對金錢方面問題認為雙方差距不大即可,而低年級也有7.5%選擇了接受現實。這表明在愛情方面,對于現實的理解,低年級大學生還過于稚嫩,高年級大學生則更加成熟。
大學生并不相信愛情至上。在這一點上高低年級大學生意見一致,不同的是高年級大學生有43.3%選擇了以愛的程度作為是否愛情至上的衡量標尺,這說明在現實影響下,高年級大學生更傾向于給對方機會而不是全面否定對對方的感情。
2.1.3 對是否在校同居和發(fā)生性關系的認識
在校生大多不排斥但也不希望過同居生活,比較排斥性生活要求。在提出同居問題后高低年級的反響基本一致,由于低年級接觸互聯網關于同居方面的信息過少,所以有38.1%的低年級生對于同居報鄙視態(tài)度,而高年級大學生也對同居方面信息有一定接觸,所以對同居現象沒有人鄙視,甚至于21.5%的高年級生對同居現象抱無所謂的態(tài)度。
在提出關于性行為的要求時,高年級大學生的行為較平均,體現了對這類現象有一定的接受能力,而低年級反應較極端,坦然接受的較少,51.7%的是回避這類問題,甚至于還有15%會拒絕并提出分手,也側面說明了互聯網對于低年級大學生的影響頗深。
從上述調查結果可以看出,大一學生由于剛剛脫離高中生活進入大學,對社會的理解僅僅是在互聯網上的一些美好現象的描述,對愛情堅持抱有著美好的幻想,思想純潔;大二學生已在大學生活了一年,相比于大一的青澀,大二學生無疑成熟了一些,能將自己的經歷和互聯網上傳播的東西理性的分開,也因為互聯網上傳播的信息思想變得更加開放。大三學生的戀愛觀相對成熟,在戀愛中能面對現實,在現實中有純真的一面,對愛情有美麗的向往。大四學生的戀愛觀則愈發(fā)成熟,能在現實中協調好戀愛和其他關系。
綜上所述的四個不同年級大學生的戀愛觀,可以看出:隨著年齡和知識的增長,社會閱歷的豐富,大學生戀愛觀正一步步走向成熟和現實,逐漸擺脫了高中時期在互聯網上對愛情觀錯誤的理解。大一對愛情充滿了幻想和期待,許多事情很理想化,夢想能得到與和聯網上描述相符的愛情。大二時發(fā)現原來愛情也有苦澀,并不完美,缺乏成熟、理性的思考;感性有余,并沒有完全擺脫之前錯誤的愛情觀念。大三后,學生戀愛觀普遍較成熟,到大四階段更加飽含理性,戀愛觀趨向成熟,混雜了在互聯網和現實的影響,從而形成了自己的愛情觀。
2.2 “互聯網+”下在校生戀愛觀性別對比分析
根據調查結果顯示,絕大多數男生都考慮過以后的婚姻生活,并且半數希望可以走到最后;父母大都允許或默許戀愛,遇到了喜歡的人也會大膽主動的追求或暗示。女生的調查結果顯示,大多數女生相信一見鐘情,遇到喜歡的人直接去追求,僅有少部分人缺乏主動性。在花銷方面,不少人認為應該AA,大多數女生對于同居要求則不排斥,但最好不要發(fā)生,對戀人提出性生活的要求也會采取回避。
由上述結果可以看出,男生對于愛情的觀念是三分感性七分理性,能夠結合現實理智對待愛情,并且更加大膽的表達自己的情感,這也是因為在互聯網上,男生更多的是關注更加緊張刺激的娛樂項目,反而對愛情方面關注甚少。女生則感性更多一些,對愛情抱有幻想,同時也有對愛情理性的一面,這也是由于女生在互聯網上關注愛情方面的項目更多,也十分期待著類似互聯網上傳播的純真愛情。
3 大學生戀愛觀形成與“互聯網+”的關系
3.1 網絡交流對大學生戀愛觀的影響
網絡作為一種互相交往的手段,它是現實交往的拓展和跨越。大學生在網上摘取信息,交異性朋友,談情說愛,不必顧及老師和同學們的關注。在網絡的庇護下,男女雙方無需彼此坦誠,更不必擔負責任,沒有面對面的尷尬,也沒有被傷害的顧慮。由于在網絡交流中可以虛擬自身形象,所以容易對戀愛雙方形成誤導,讓對異性的好感錯認為愛情,并沒有更加深入的理解愛情并形成愛情觀。
3.2 網絡小說對于大學生戀愛觀的影響
閱讀網絡小說是一種網絡休閑方式,諸如網絡校園愛情小說,其題材比較貼近大學生在校生活,受到他們的喜愛。快餐式的愛情多出現于網絡小說當中,里面大多數主人公對待愛情是極其不負責任的。在這里,很少見到對愛情做出一個嚴肅、認真的思考,也很少把愛情和責任聯系在一起。大學生尚未步入社會,對愛情的態(tài)度容易受到他人或者其他事物的影響,網絡校園愛情小說描述、虛構的是男女主人公迂回曲折的愛情過程,小說中的才子佳人、香車美女是現實中所不存在的,也是大多數人的美夢和向往,是愛情的理想類型。所以在形成自身愛情觀時更容易以此為判斷依據從而形成愛情觀。
3.3 影視作品對于大學生戀愛觀的影響
在影視作品中有著各種各樣浪漫場景,大學生在看過唯美的愛情劇后,多數也想擁有一份和他們一樣甜蜜的愛情。大學生對愛情是非常憧憬,希望能有一次轟轟烈烈的愛情,而且這其中也不乏對憧憬的愛情過于理想化,希望自己得到一份純真的愛情,不僅如此,影視作品中男主角都是英俊瀟灑,女主角都是溫柔善良的,這更誤導了大學生對戀愛對象的理解,對于大學生戀愛觀的形成有不可磨滅的影響。
4 “互聯網+”下大學生戀愛觀的建議和對策
4.1 承認大學生戀愛的可行性
大學生考慮愛情問題本無可厚非,但一定要用正確的方式方法對待戀愛。男女之間戀愛是基于一定客觀物質基礎和共同生活理想基礎上,在各自內心形成的最真摯仰慕,渴望對方成為自己生活伴侶的情感。承擔責任、勇于奉獻是愛情的本質。互愛是真愛的前提,它可以使人獲得力量和幸福。充實人生,促進成材,構建和諧家庭是戀愛的終極目標,但愛情不是人生的全部內容。就短暫的人生而言,有對事業(yè)的追求和崇高的理想更具有意義,愛情則處于從屬關系。當代大學生只有把愛情融入理想和事業(yè)才能給愛情賦予真正的含義。大學生戀愛,最好是以抱著互相欣賞和學習的態(tài)度去對待,不要幻想太多將來的事。把握好現在兩個人相處的時刻,堅持大學生應有的道德底線,以積極的心態(tài)把握自己,才能無悔于戀愛。
4.2 界定和把握好愛情的尺度
大學生戀愛要把握好愛情與學業(yè)之間的關系。愛情從根本上說是性欲和理智相結合的產物。每一個選擇戀愛的人,不能盲目、無目標的追求性本能行為。戀愛觀實際是人生觀的反映,有什么樣的人生觀,就有什么樣的戀愛觀。過度吸收互聯網上的性不端行為,會對大學生造成戀愛心理疾病。加強戀愛觀教育和管理,分清大學階段的自我定位,才能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戀愛觀,引導他們正確處理愛情與學業(yè)的關系,成為未來國家合格的大學生。
4.3 有效區(qū)分愛情在網絡和現實的關系
正確對待網絡上傳播的信息,處理好互聯網與現實的關系,聯系現實印證互聯網上的愛情,家庭、學校在大學生正確愛情觀形成的過程中擔當著重要的角色和不可推卸的責任,應給予大學生適當的關注和勸解,引導他們形成正確、健康的戀愛觀。
總之,“互聯網+”時代下的大學生戀愛觀正受到來自外界因素、周圍環(huán)境的影響。因此,大學生必須培養(yǎng)自身優(yōu)良道德,加強戀愛法律規(guī)范的意識,全方位認識“互聯網+”戀愛,樹立正確的戀愛價值觀,這樣才能有助于大學生人生觀、價值觀的逐漸成熟、完善;有助于大學生處理好戀愛和學業(yè)的關系;有助于培養(yǎng)大學生健康的心理素質,減少不必要的損失;有助于大學生追求真正的愛情。
參考文獻
[1]劉永生.新建本科院校大學生戀愛觀現狀及對策研究[J].學術論壇,2012,(09):213-217.
[2]李翔.對大學生戀愛觀的分析與思考[J].中國科教創(chuàng)新導刊,2011,(11):250.
[3]鐘華兒.試析大學生的戀愛觀[J].湖北函授大學學報,2011,(03):49-50.
[4]呂達,崔延力.當代大學生戀愛觀分析[J].延安教育學院學報,2002,(1).
[5]蔡慶,孔艷.當代大學生愛情觀分析[J].赤峰學院學報,20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