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浦縣綏安中心學校,福建 漳浦 63200)
捕捉錯誤資源 促就小學數(shù)學精彩課堂
林藝妙
(漳浦縣綏安中心學校,福建 漳浦 63200)
數(shù)學課堂教學中會產(chǎn)生許多始料未及的錯誤,教師要以平和的心態(tài)接納學生的錯誤,捕捉課堂上有價值的錯誤資源,因勢利導,讓學生在辨析、糾錯中明理、長智,主動建構(gòu)、創(chuàng)造出一個具有生命力的課堂。
捕捉錯誤;造就精彩;促進成長
有效的數(shù)學學習來自于學生對數(shù)學學習活動的參與,而參與的程度與學生學習時的情感因素密切相關,如成就感、自信心等。課堂中的錯誤是一種比較貼近學生的學習材料,對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有著特殊的作用。因此在課堂教學中,面對學生的錯誤,教師首先要靜下心來,不急于呵斥,打擊學生學習熱情,而應做到換位思考,關注學生的情感體驗,要善于培養(yǎng)學生的糾錯能力,在糾錯、議錯的過程中放松思維,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樹立學習的信心。
如數(shù)學智力樂園中經(jīng)常碰到的爬樓梯問題:小陳叔叔在某大廈的十六樓上班。一天因停電,他步行上樓。他從一樓到六樓用了90秒,如果用同樣的速度走到十六樓,還需要多長時間?剛開始有部分學生認為從一樓到六樓要走6層樓梯,那走一層樓梯就用了15秒,從一樓到十六樓就用了(15×16)秒,對于這種想當然的答案,教師應留給他們思考和討論的空間,讓他們聯(lián)系生活實際想想。片刻,同學們恍然大悟,紛紛提到從一樓到六樓只需走5層樓梯,因為一樓不用爬。接下來同學們的思維開始活躍了:那走一層就用了18秒,從一樓到十六樓就用了(18×15)秒。這時,教師應充分肯定他們的想法,并轉(zhuǎn)換題型,拋出“鋸木頭問題、敲鐘問題、排除問題”等變化了的“植樹問題”。由于學生的心情愉悅、精神振奮,思維也異?;钴S,所有的問題都是“小菜一碟”迎刃而解,課堂師生互動的氛圍格外高漲。
就這樣,教師以一顆寬容善待學生錯誤的心,有效地利用這些錯誤的資源,作為引導和啟發(fā)的契機,鼓勵學生勇于探究、挑戰(zhàn),展現(xiàn)自我,增強了學生學習的自信。
當學生在探究、解決數(shù)學問題出現(xiàn)錯誤時,教師不要立即給予糾正。而是直面錯誤,抓住錯誤的原因,靈活地、及時地調(diào)整教學策略,正確引導,巧妙利用,將錯誤變成一種課堂的生成性資源,采取有針對性策略進行反思性教學,引發(fā)學生積極思考。
例如,在《時、分、秒》鞏固練習中有一道連線題,就是把鐘面和對應的時間用線連起來。本題有一個多余的信息就是“1時30分”,教師把這道題設計成找朋友的游戲形式,以活躍課堂氣氛。沒想到在教學中這個多余的信息出現(xiàn)了一個小插曲,那個拿“1時30分”的同學與拿“6時零8分”鐘面的同學手拉起手,交上了朋友,造成拿“6:08”的同學無處可站,顯然學生沒有仔細觀察鐘面,搞不清短針與長針代表的是什么。這時,教師的處理方案是不急于指出學生認識的片面性和思維的錯覺,而是以此為信息,拋出導詞:“請同學們都來當小老師,判斷一下他們找對了朋友嗎?”一石激起千層浪,同學們議論紛紛,他們經(jīng)過觀察比較后指出:“1時30分并沒有朋友,是個多余信息?!苯又鴰熇^續(xù)追問:“為什么這個同學會找錯?”進一步引導學生怎么來看時刻,怎么來區(qū)分時針和分針。并在鐘面上撥出“1時30分”,營造出一種生生互動的氛圍。
這精彩的一筆,即保護了學生的自尊,又突破了本課時的教學重點和難點,提高了學生的觀察、分析、判斷、解決問題的能力。
課堂上學生的貌似錯誤的解法往往蘊含著創(chuàng)新思維,教師要善于挖掘錯誤背后所隱藏的創(chuàng)新因子,適時地引導、幫助學生克服困難、排除障礙,找出與傳統(tǒng)方法之間的聯(lián)系,體驗創(chuàng)新思維的價值所在,享受成功的喜悅。
例如在給孩子們講古人是怎樣解決“雞兔同籠”問題時,當展臺上出示“雞兔共有35個頭、94只腳,問雞兔各有多少只?”這個題目,同學們各抒已見,有的用列表法來解決,有的用假設法來解決,這時有一個男生脫口而出:“這題數(shù)字較大,用列表法要試很多次才能找到答案,恐怕要花半小時,我還有一種更簡單實用的方法”。哈哈,也許這位學生想到了“抬腿法”。
師:“那你有沒有更好的方法?”
生:“我是這樣理解的:94÷2=47,求到雞兔腳總只數(shù)的一半,這時,一只雞一只腳,即一個頭有一只腳,一只兔2只腳,即一個頭2只腳,所以腳數(shù)47比頭數(shù)35多的12就是兔的只數(shù)?!?/p>
師:“是嗎”?師故意停頓了片刻。霎時大家不約而同地鼓起掌來。
多么有創(chuàng)意的見解呀!學生“水到”,教師“渠成”。接下來大家用這種新方法解決了幾道有挑戰(zhàn)性的類型題讓學生嘗試,從中體驗到了創(chuàng)新求異所帶來的成功樂趣。正確,可能是模仿;錯誤,卻可能是創(chuàng)新。所以我們教師要練就一雙“慧眼”,對學生學習上的頓悟、靈感的迸發(fā)、瞬間的創(chuàng)造及時捕捉,適時適度地進行引導、點撥、鼓勵,從而激活其他學生的思維,迸發(fā)智慧的火花,引領更多的同學巧妙挖掘“錯誤”中蘊含的創(chuàng)新因素,讓星星之火燎原,讓智慧閃耀光芒!
在現(xiàn)實的數(shù)學課堂教學中,有些知識點你講得再多,練得再多,學生還是屢屢出錯,這可能是我們的課堂過于平淡,不妨試試在學習的疑點、難點上,根據(jù)學生的思維定勢,巧設陷阱,將學生引向錯誤,誘發(fā)沖突,再引導學生展開討論,深入剖析,找出正確的解法。
如在推導《平行四邊形面積》的計算公式時,學生往往會出現(xiàn)底邊乘鄰邊的情況,教學中教師有意讓學生先回顧長方形面積的計算公式,再課件出示一個平行四邊形,讓學生猜一猜平行四邊形面積的計算公式,大部分學生根據(jù)以往經(jīng)驗,理所當然地認為是兩條鄰邊相乘,教師這時不要急于糾錯,而是讓學生動手實驗:把平行四邊形沿高剪開,再把剪開的兩部分拼成一個長方形。最后利用課件再次演示平行四邊形轉(zhuǎn)化成長方形的過程,讓他們仔細觀察,說說發(fā)現(xiàn)了什么,學生經(jīng)過觀察,發(fā)現(xiàn)原來長方形的長和寬就是平行四邊形的底和高,那么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就應當是底乘高。
讓學生在“落入”和“走出”陷阱的過程中,通過合作探究、主動建構(gòu),學生的印象一定是深刻的,理解一定是透徹的。
華羅庚說過“天下只有啞巴沒說過錯話;天下只有白癡沒想錯過問題;天下沒有數(shù)學家沒算錯過題?!彼哉n堂上教師的出錯是很正常的,我們要正確對待,用好自己的差錯,當出現(xiàn)失誤時,先冷靜,再凝神靜聽,及時地做出判斷、分析,采取補救措施,調(diào)整教學方案,讓失誤成為發(fā)展學生思維不可多得的契機,讓教師處理失誤的言行成為學生對待差錯的楷模。
在學習了《立體圖形的分類》后,課后練習出了這樣一道歸類題:粉筆是不是屬于圓柱體?引導學生回憶圓柱的特征后,大家理所當然地把粉筆劃入了圓柱體的范疇。下課后,班里的一位小男生質(zhì)疑地對教師說:“老師,您課上講錯了?!?/p>
師:“哪出錯了?”
生:“圓柱體不是由完全相同的兩個圓和一個曲面所圍成的嗎?可粉筆的上下兩個圓并不相同,您看,一頭大,一頭小?!闭f著,舉著手中的粉筆讓教師瞧。
師:“哎呀,確實是我錯了?!?/p>
第二節(jié)課,就這道題,大家一起做了更正,并表揚了這位同學敢于質(zhì)疑、堅持自己意見的精神,號召大家學習他的這種科學精神。
“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于弟子”,當我們在課上出錯時,就應當有勇氣承認自己的差錯與不足,而不是以“我是來考你們的”“別鉆牛角尖了”等來敷衍了事。更錯的過程,其實也是教學相長的過程。
善于捕捉錯誤資源,鑄就了數(shù)學課堂一道亮麗的風景。正確引導學生對錯誤進行分析評價,舉一反三,總結(jié)經(jīng)驗,找到知識的缺漏,避免下次再犯錯,并從中獲取學習的信心,激發(fā)學生的探究精神,促進了師生的共同成長,閃現(xiàn)了創(chuàng)新的思維火花。
[1]鄭玲華.善待學生錯誤,關注學生發(fā)展[J].福建基礎教育研究,2015(6).
[2]張春莉,王迪,賀珍娟.學生的錯誤是一種寶貴的資源[J].小學數(shù)學教育,2007(12).
[3]王順賓.善用錯誤資源構(gòu)筑精彩課堂[J].小學數(shù)學教育,2012(12).
G623.5
A
1673-9884(2017)02-0071-03
2017-01-16
林藝妙,女,漳浦縣綏安中心學校高級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