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 龍 威
(吉林大學(xué) 文學(xué)院,吉林 長春 130012)
2017-06-06
蔡龍威(1981—),男,黑龍江雞西人,博士研究生,主要從事宋元明文學(xué)研究。
論陶淵明對南宋高宗朝貶謫詩壇的影響
蔡 龍 威
(吉林大學(xué) 文學(xué)院,吉林 長春 130012)
在“淵明文集,至宋而極”的時代,陶淵明的詩風人格亦對南宋高宗朝貶謫詩壇產(chǎn)生了重要影響。這種影響之所以能發(fā)生,既與此期貶謫詩人們在命運多舛時需要精神寄托有關(guān),亦與陶公在安貧守道和隱逸之人格志趣及詩風的平淡閑適上的突出特點有密切聯(lián)系。
陶淵明;南宋;高宗朝;貶謫詩壇
陶淵明作為一名偉大的詩人而影響后世,有一個漸進增強的過程。魏晉時代,浮艷綺麗詩風主導(dǎo)文壇,陶淵明詩歌的平淡韻味并不被時人所認可,被視之為“隱逸詩人之宗”的陶淵明在《文心雕龍》中并沒有突出的位置;詩歌發(fā)展到隋唐五代階段,伴隨著藝術(shù)審美取向的多元化和山水田園詩的日漸興起,陶詩的價值開始逐漸為時人關(guān)注和肯定,其在詩壇的地位也漸次上升;到了宋代,以宋初“白體詩”為代表的詩歌流派開始認真汲取陶詩的風格和精髓,王禹偁的蕭散平淡詩風即是學(xué)陶而得,繼之而起的蘇軾、朱熹等人也大力褒揚和推舉陶詩,使得“淵明文集,至宋而極”[1]88。正所謂“靖節(jié)詩真率自然,傾倒所有,晉宋以還,初不知尚;雖靖節(jié)亦不過寫其所欲言,亦非有意勝人耳。至唐王摩詰、元次山、韋應(yīng)物、柳子厚、白樂天、宋蘇子瞻諸公,并宗尚之,后人始多得其旨趣矣”[2]101,這種狀態(tài)持續(xù)到南宋初期。在此期,陶淵明詩風人格對南宋高宗朝貶謫詩壇的影響,體現(xiàn)在如下幾個方面。
在宋代,陶淵明清高耿介、安貧守道的人生志節(jié)取向,是人們學(xué)習(xí)并接受陶淵明的重要原因。蘇軾在給蘇轍的信中就曾說:
然吾于淵明,豈獨好其詩也哉?如其為人,實有感焉。淵明臨終《疏》告嚴等:吾少而窮苦,每以家弊,東西游走,性剛才拙,與物多忤。自量為己,必貽俗患,黽勉辭世,使汝等幼而饑寒。[3]85-86
在《書李簡夫詩集后》中說:
孔子不取微生高,孟子不取于陵仲子,惡其不情也。陶淵明欲仕則仕,不以求之為嫌;欲隱則隱,不以去之為高;饑則扣門而乞食,飽則雞黍以延客。古今賢之,貴其真也。[4]2148
可見,宋代文人對陶淵明的接受在很大程度上當是源于對其精神和人格的高度贊許。
李綱正直凜然和孤高耿介的性格使其對陶淵明的人格和氣節(jié)極為推崇,在《次韻和淵明飲酒詩》中說:“我讀古人書,獨與淵明親?!盵5]134具體來說,是陶淵明的灑脫和傲然氣節(jié),使李綱贊嘆不已。如李綱的代表作《過淵明故居》:
舍棹湓浦城,稅駕柴桑里。緬懷靖節(jié)翁,衡宇茲避世。乞食雖甚貧,折腰肯為米。陶然傲羲皇,獨得醉中意。三徑不愿余,五斗聊自誄。優(yōu)游晉宋間,俯仰無可愧。若人骨已朽,凜凜有生氣。斜川尚環(huán)流,層城亦秀峙。如何高世士,廟貌乃頹圮?誰將一觴酒,薦此菊與杞?朗詠《歸來辭》,感嘆成坐起。
在詩人李綱看來,淵明身上具有“傲羲皇”的文人氣骨,這使得其雖“若人骨已朽”,但留下的精神卻仍然“凜凜有生氣”,陶公即便退隱山水田園間,亦能“獨得醉中意”,淵明的這種精神和情操使詩人李綱“感嘆成坐起”,這感嘆,既是對淵明節(jié)氣之贊賞,又是對淵明灑脫之向往,也是對自身無奈之感喟。
如果說李綱的貶謫詩重在學(xué)習(xí)陶淵明一身傲骨的性格,那么李光在其詩歌中更重于承傳其生活上安貧守道的準則?!巴砉?jié)師淵明”的李光曾在其詩序中道:“東坡《載酒堂》二詩,蓋用淵明《始春懷古田舍》韻,遂不見于后集,予至儋始得真本,因追和其韻?!逼湓娫疲?/p>
荒園草木深,樵牧不敢踐。雖無南國愛,正以東坡免。平泉與金谷,視此顏有靦。至今儋耳民,里巷多樂善。勝游儻可繼,杖策敢辭遠。燕談有佳侶,永日可忘返。酒酣任歌呼,此興吾不淺。(其一)
嗟彼海南郡,土瘠士常貧。薯芋餉晝耕,松明照夜勤。當年兩黎老,能邀玉堂人。一往五十年,遺跡宛若新。邦君時舉酒,父老舉欣欣。賢多隱農(nóng)圃,耦耕可問津。魯叟欲乘桴,東坡愿卜鄰。他年青衿子,凜凜多秀民。(其二)
在這兩首和陶詩中,詩人李光在草密木高的荒村常貧田園,感受著民風淳樸和好客友善,在與當?shù)鼐用裱嗾勚卸?,進而表達其拙守田園、安貧樂道的生活態(tài)度。也正是憑此“安貧守道”之志,使得李光在孤苦貧寒的海南之地貶謫,而能夠達觀自適,苦中求樂。又如其《題李子從清風閣》:
吾宗河山杰,氣直甘賤貧。一坐古藤州,十見嶺嶠春。深林寄倦翼,涸轍橫修鱗。華閣俯大江,東望山嶙峋。一榻自俯仰,鼻息撼四隣。稚兒日戯側(cè),丱妙參席珍。人間正熱惱,道上多瘴塵。清風颯然至,自謂羲皇人。愿師陶靖節(jié),不羨石季倫。有酒但頻酌,從渠喜還嗔。
李光貶謫于海南瘴病之地,外遭奸邪窺視,內(nèi)懷愷郁隱優(yōu),吃則粗糲,住則茅寮,但是其安于貧賤、鐘情山水、娛于書史、仰慕羲皇的淡泊之心卻始終不改?!霸笌熖站腹?jié),不羨石季倫?!奔礊槠洹巴砉?jié)師淵明”以及他那甘于淡泊的節(jié)操作了最好的注腳。李光學(xué)習(xí)陶淵明安貧守道的超逸人生態(tài)度,在其《渡海三首》等貶謫詩中亦有很好的體現(xiàn)。
作為“久在樊籠里,復(fù)得返自然”的“隱逸詩人之宗”,陶淵明身上的隱逸之氣吸引著無數(shù)后世文人,仕途失意時的李綱就是其中一位。被貶蠻荒之地的李綱,其“吾讀古人書,獨與淵明親”[5]134(《次韻和淵明〈飲酒〉詩二十首》)表達對陶淵明隱逸之志的追同。這種對陶淵明的推崇,一度使李綱想要“荒徑便拋官”而歸隱田園。同一時期,具有此種心跡風尚的還有程俱《叔問觀韋蘇州詩至“蕭條竹林院,風雨從蘭折。幽鳥林上啼,青苔人跡絕。燕居日已永,夏木紛成結(jié)。幾閣積群書,時來北窗閱”。以為適與景會以寄余,因用韻書懷云》等詩。
而汪藻對陶淵明的推崇,體現(xiàn)在其貶謫詩作中,表現(xiàn)出的是一種超逸絕俗的人格氣度和精神。如其《書局晚歸》:
平生麋鹿姿,不意華屋居。一為軒裳攖,所得非所如。弱跡踵諸彥,清班直周廬。蓬山切星辰,牙籖明綺疏。散帙喜所得,懷鉛愧中虛。暝歸復(fù)奚營,一飽不愿馀。寧甘四立壁,懶作三獻書。高槐障熇煩,清陰落庭除。幽臥遂終日,茲謀定非疏。娟娟新月流,翳翳歸云舒。懷人發(fā)浩嘆,屏營以踟躕。愿言果歸志,春波漲隋渠。
開宗明義,此詩首聯(lián)即表露出“平生麋鹿姿,不意華屋居”的高絕棄俗情操,然而步入官宦仕途,卻沒有得到當初所想所愿。如今之所以仍委身于繁雜俗務(wù),也只是出于生計生存考慮罷了。即便如此,詩人汪藻仍“寧甘四立壁,懶作三獻書”,在仕隱出處的矛盾處境中,表達了作者自我“愿言果歸志,春波漲隋渠”的歸老還鄉(xiāng)之祁向,又如其《試閑同宋德操陳純中登稽古閣曉望》:
雙睫不能熟,疏鐘起初曉。危欄扶力上,層檐掛云表。群峰蒼玉如,開簾四環(huán)繞。向來聲利場,自今眼界小。兩君天下士,一見意傾倒。有此風味佳,未受秋思惱。我昔溪上住,盟言寄鷗鳥。今年縱得來,官事間日少。樊籠更樊籠,歸途天樣杳。是處非不佳,千慮舒懷抱。浮云且東來,吾家隔林杪。境熟斷難忘,終念今朝好。
此詩以“群峰蒼玉如,開簾四環(huán)繞”的秀美風光開篇,承接對宋、陳高尚品格的仰慕,也為自己向二人的品質(zhì)所看齊設(shè)定了標準?!拔椅粝献?,盟言寄鷗鳥”則借用典故表達了其退隱山林之心跡。
平淡閑適的詩風是陶淵明影響后世文人的主要方面。鐘嶸《詩品》稱:“宋征士陶潛,其源出于應(yīng)璩,又協(xié)左思風力。文體省凈,殆無長語。篤意真古,辭興婉愜?!盵6]13嚴羽則從陶淵明詩的質(zhì)樸自然角度加以評注。吳之振云:“詩則取徑韋、柳,以窺陶、謝,蕭散古淡,有忘言自足之趣,標致之最髙者也。”[7]868
秉承《古詩十九首》的風格,陶淵明創(chuàng)作了很多的五言古體詩。楊萬里于《誠齋詩話》中認為,陶公之五言古詩,雅淡而韻味深長。五言古體詩古樸簡淡的風格對程俱也產(chǎn)生了重要的影響。在其《北山小集》的十一卷詩歌當中,古詩就占有八卷之多,他的五古詩創(chuàng)作亦如陶詩一樣,主導(dǎo)風格就是平雅閑醇,其在《讀陶靖節(jié)詩》中云:
吾觀靖節(jié)詩,三嘆有遺音。臥看起詠之,愔愔澹多心。欲學(xué)靖節(jié)詩,慎勿學(xué)其語。心源如古井,衡氣光發(fā)宇。言無出言意,妙語自天與。譬如清泠淵,月湛不可取。嵚崎厄驚湍,乃若震雷鼓。斯言可深味,往往棄如土。
可見陶詩古樸自然、妙語自天的風格對其極具吸引力,這在一定程度上亦解釋了程俱詩歌平淡古樸的特征和淵源。
同一時期的李彌遜亦受陶淵明魏晉風度之影響,其貶謫詩歌無論在思想感情還是在風格特征方面都顯現(xiàn)出一種陶詩所具有的淡然清雅的特征。如其《次韻賁遠歸田》其三:
歸去田園好,秋還橘柚鄉(xiāng)。稻梳縈帶水,茅枕束芻篁。絕跡公門步,薰心佛土香。此生真逆旅,無慮可消忘。
詩中“絕跡公門”而“歸去田園”之志向,在“稻梳縈帶水,茅枕束芻篁”的古樸韻味中顯得真摯而悠長,體現(xiàn)出陶淵明平淡閑適詩風的影響。
晚年被貶嶺海的李光,在困苦貧寒的生活中能夠發(fā)出“長羨籬邊元亮醉,誰憐澤畔屈原醒”(《寄內(nèi)》)的感慨,這種平靜淡泊的處世態(tài)度與陶淵明在此精神上對李光的影響不無關(guān)系?!端膸烊珪偰俊でf簡集》云:“李光垂老投荒,其節(jié)概凜然,宜不可犯,而其詩乃志諧音雅,婉麗多姿。大抵皆托興深長,不獨張淏《云谷雜記》、趙與虤《娛書堂詩話》所舉《雙雁》一詩、《道中》一詩、《藤州安置贈樞密使臣》一詩為‘清絕可愛’?!盵7]1347此種風格反映在其詩歌創(chuàng)作中,就是如陶淵明一樣執(zhí)著于平淡田園之境:
扁舟重過海邊村,野竹侵階柳映門。相對小窗賓客散,十年憂患不須論。 (《重過橫河宿莫氏南軒》)
半畝茅亭倚壁開,中安五寸黑香臺。小窗容膝頻招客,呼出丁香佐一杯。(《戲題林庭植茅亭》)
村落家家社酒香,雜花開盡綠陰涼。山畦是處田疇美,時有歸牛待夕陽。(《行潘峒諸村,愛其巖壑之勝,田疇之美,因成小詩》)
竹影、丁香、社酒、田疇、夕陽等爽朗清新的如畫意象,共同譜寫了恬靜淡遠的田園樂章,為李光的“晚節(jié)師淵明”作了最好的注腳。
陶淵明詩歌所體現(xiàn)出的“詞旨平淡高遠”的意韻風格也對李綱產(chǎn)生了很大的影響。通過檢索李綱詩集,我們發(fā)現(xiàn)其提及陶淵明處有50余次,并遍和陶公《貧士》《歸園田居》《停云》《歸鳥》《勸農(nóng)》諸詩,可見陶淵明人品和詩歌“平淡”風格對其影響之大。在《沙陽和〈歸去來辭〉》中,李綱評價陶淵明:“典麗間放,冠絕古今。非止獨步江左一時而己,后雖有作者,莫能及也?!盵5]1355面對屢遭貶黜的官宦生涯,李綱是痛苦的,這在其《和淵明〈擬古〉九首》其一中體現(xiàn)的比較明顯:
風霜已搖落,天氣猶清和。聊將一樽酒,自飲還自歌。朝心愁不開,暮發(fā)白已多。朱顏與綠鬢,颯若霜萎荷。流年不我與,不飲如老何!
在深秋時節(jié),面對風霜勁健、草木搖落的蕭索景象,詩人心中產(chǎn)生了不盡的感慨。一貶再貶的遭遇使李綱身心俱疲,他對“流年不我與”英雄壯志難酬的體驗,使其在無限感嘆中只能“聊將一樽酒”了。當然面對如此坎坷人生,借酒消愁之外,通過陶淵明對歸隱田園閑適平淡生活的追尋,李綱使自己苦楚的心逐漸寧靜了下來。此時的李綱,在思想人格和詩歌技巧等方面受到陶淵明極大影響,詩風平淡有韻味。如《自河源陸行如循梅》:
自河源陸行如循梅,雨霽天氣頗佳,偶成古風。宿雨乍開霽,新碭倏飛升。 嶠南瘴毒地,乃爾氣候清。束裝遵陸途,夾道松林青。我家大江南,及此歸有程。山禽亦為喜,林間囀新聲。況復(fù)抵衡宇,童稚歡相迎。入室酒盈樽,聊以慰平生。已矣勿復(fù)道,晚節(jié)師淵明。
此首詩成于作者被貶海南道中。詩中展現(xiàn)的雨后初晴的清新青翠和鳥語花香景象,幾使詩人遺忘這“南瘴毒地”的險惡。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中,詩人對平淡閑適田園生活的向往,使其情不自禁地要“晚節(jié)師淵明”了。
綜上所述,陶淵明能夠?qū)δ纤胃咦诔H謫詩人產(chǎn)生重要影響,既與此期貶謫詩人在命運多舛時需要精神寄托有關(guān),亦與陶公在安貧守道和隱逸之人格志趣及詩風平淡閑適的突出特點有密切聯(lián)系。
[1]錢鐘書.談藝錄[M].北京:中華書局,1984.
[2]許學(xué)夷.詩源辯體[M].杜維沫,校點.北京:人民文學(xué)出版社,1987.
[3]曾棗莊,舒大綱.三蘇全書:第18冊[M].北京:語文出版社,2001.
[4]蘇軾.蘇軾文集[M].孔凡禮,點校.北京:中華書局,1986.
[5]李綱.李綱全集[M].王瑞明,點校.長沙:岳麓書社,2004.
[6]何文煥.歷代詩話[M].北京:中華書局,1981.
[7]永瑢.四庫全書總目提要:第156卷[M].北京:中華書局,1965.
I206.3
A
1672-3600(2017)11-0075-03
【責任編輯:郭德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