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繼華
(北京師范大學新聞傳播學院 北京 100875)
“中介媒介”對新聞傳播效果的制掣
曹繼華
(北京師范大學新聞傳播學院 北京 100875)
在新聞事件或新聞當事人與大眾之間,存在著一種新的“中介媒介”,或可稱為事件平臺。他們對新聞事件接受者意愿和態(tài)度造成影響;對新聞當事人的“真實狀態(tài)”給予補充與驗證;對輿論大背景新聞傳播效果產生影響;同時也構成了新聞本身,成為了新聞事件重要一部分?!爸薪槊浇椤本哂袕碗s性和隨機性,他們本身的知識素養(yǎng)、立場、喜好會對新聞當事人、新聞事件的真實傳播產生影響。
“中介媒介”;新聞傳播效果;制掣
隨著社會的發(fā)展,新聞事件與大眾之間的距離發(fā)生著微妙的變化。傳播渠道的多元,傳播環(huán)境的復雜,某種程度上消解著新聞的真實性和準確性。而在新聞事件或新聞當事人與大眾之間,存著的一種新的“中介媒介”,它對新聞傳播效果產生著潛在的影響。
“中介媒介”是西方的一個概念,是在說者與聽者二元一體化的語境中,能起到溝通作用的各種符號性語意成分。民俗學家董曉平認為,在聽者與說者之間溝通時,通過彼此提供信息,對雙方的親密關系不斷加以確認和再確認,它還能組織文化、設計項目,組成事件平臺,建立起面對面熟人社會的文化脈絡?!爸薪槊浇椤痹谡f者與聽者之間建立的這種關系,同樣存在于新聞當事人或新聞事件與大眾之間。
前不久,娛樂圈發(fā)生的W明星的家庭事件,在非常短的時間內,在全國,甚至全球產生了強大的蝴蝶效應。幾乎在一些網站的頭條,在微信朋友圈,在社會街頭巷尾,甚至在主流媒體的央視一些頻道,都在持續(xù)關注、討論這件事情。毫不夸張地說,全社會當時都已經進入到了一種全民的“娛樂狂歡”。人們對這個新聞事件本身的關注點,各不相同,或基于獵奇,或基于憐憫,或基于逐流,或基于探究,或基于反思,或基于窺視……各種復雜多元的這些大眾視角,在更大的范圍中推擴和延宕著這個新聞事件的結束節(jié)奏。而在這一事件中,更值得關注的是另一個衍生事件,即W明星的幾個年輕粉絲為了給出大家“所謂的真相”,而結伴去東北“抓”新聞事件的另一個S主角。這幾個粉絲全程錄播從北京出發(fā)到東北的視頻,在每個視頻中,都有對事件本身的評論,以及自身完成“抓”另一個S主角的決心與態(tài)度。粉絲的這些行動,且不論是否合理,或者合法,也不論最終是否能達到自己所說的那樣的目的。但是他們的這個衍生新聞事件也在網絡得到了迅速傳播。人們由對W明星本身事件的關注,開始轉向好奇:他們能“抓”住那個S主角嗎?在整個新聞事件中,幾個粉絲的新聞事件既是W明星事件的衍生事件,又構成了另一種對新聞傳播效果的制掣作用。粉絲的新聞事件本身或也可以被看作“中介媒介”。
筆者這里所謂的“中介媒介”是指在新聞事件或者新聞當事人與接受看待新聞的大眾之間,起到了關聯作用的一種“媒介”。它不是物的,不是人的,或者只是一個事件平臺。在這個事件平臺的影響下,大眾與新聞事件或者新聞當事人之間的距離發(fā)生著微妙的變化。
從上述新聞事件中,不難看出,這種“中介媒介”對新聞傳播效果的影響。
首先,“中介媒介”對新聞事件接受者意愿和態(tài)度造成影響。大眾在新聞事件中看到了什么,和能看到什么,或者是兩個不同的問題。今天隨著網絡的發(fā)展,人們的生活都被各種信息所裹挾。不管愿意,或者不愿意,當打開手機、網絡、電視的時候,總有各種繽紛繁復的事件出現在我們的視野中。在真假相生的事實面前,“中介媒介”的出現,或為了對新聞接受者的接受態(tài)度與意愿給出可能性的影響。當然,這種影響未必就是符合事實真實或者邏輯真實的影響。幾個粉絲所做的無外乎是在表達一種對新聞事件的態(tài)度,以及自身對W明星的鐵桿情誼。而他們將這種態(tài)度與立場通過另一種新聞衍生事件傳達出來的時候,實際上就是在潛在影響大眾對新聞事件本身的判斷。
其次,“中介媒介”對新聞當事人的“真實狀態(tài)”給予補充與驗證。在信息日益變得廉價的今天,我們幾乎可以足不出戶而了解天下大事。但是也正因為廉價,所以很多新聞本身從源頭來看,就缺乏應有的真實性和有效性。人們更不會花太多的時間糾纏于某個單一的新聞事件?!爸薪槊浇椤痹谝欢ǔ潭壬暇统洚斄搜a充和驗證新聞當事人或新聞事件本身真實性和有效性的角色。他們縮短了大眾了解現象背后事實的時間,不管這種縮短是否真實有效。
再次,“中介媒介”對輿論大背景新聞傳播效果也會產生影響。幾個粉絲的行動一方面是對新聞事件在內容上的擴容,另一方面也以自身的特有方式對新聞傳播效果造成了影響。他們成了新聞制造者,新聞事件推動者。他們以一種在場的方式,彰顯了自身的意義,且不論這種彰顯是否有價值。新聞事件中最重要的一點在于“發(fā)起話題”。而這些粉絲所做的或也是在大眾輿論范疇內“發(fā)起話題”。他們以自己的方式激發(fā)起人們對新聞事件本身的關注與討論,這本身也算是一種傳播效能的體現?;蛟S他們沒能給到大眾想要的預期結果,但至少新聞事件又在另一個層面上被傳播了,且是朝著他們期望的方式傳播。
另外,“中介媒介”構成了新聞本身,成為了新聞事件重要一部分?!爸薪槊浇椤奔仁切侣勈录旧淼难苌录瑫r也構成了新聞事件本身。他們不僅僅作為“媒介”而存在,而且是作為新聞事件中的一部分而存在。他們關聯了新聞當事人與大眾,也以另一種與新聞當事人的的新聞關系,共同擴容了新聞事件本身的內容。大眾在關注原初新聞事件的時候,亦會將“中介媒介”提供的新聞信息一并納入新聞事件中,進而對整個新聞事件進行全盤觀照與理解。
“中介媒介”對大眾新聞接受的影響程度取決于他們和新聞當事人的大眾傳播影響力。試想,如果上述事件中,不是W明星,而是尋常百姓,那么整個新聞事件也不會有多大影響力,即便“中介媒介”使用多么奪人眼球的方式。
此外,“中介媒介”本身的知識素養(yǎng)、立場、喜好會對新聞當事人、新聞事件的真實傳播產生影響?!爸薪槊浇椤币栽鯓拥姆绞綌U容新聞內容,也決定了新聞傳播最后的效果。帶有俗劣與偏見的媒介,亦會將新聞傳播的導向帶向偏移。“中介媒介”在增加、豐富新聞當事人、新聞事件內涵的同時,又是對新聞事件真實性的挑戰(zhàn)。他們的身份帶有復雜性;他們介入所謂的新聞事件帶有隨機性,他們既充當著媒介,又構成了新聞事件本身。
[1]彼得斯.交流的無奈:傳播思想史[M].北京:華夏出版社,2003.
[2]博伊德巴雷特、紐博爾德.媒介研究的進路[M].北京:新華出版社,2004.
[3]費斯克.傳播研究導論:過程與符號[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8.
[4]塔爾德.傳播與社會影響[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5.
[責任編輯 楊賀]
G209
A
2095-0438(2017)08-0101-02
2017-02-02
曹繼華,女,北京師范大學新聞傳播學院博士后,研究方向:傳播學、編輯出版、中國傳統(tǒng)文化等。項目基金:博士后面上資助項目(2016M600949)階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