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家祺 柴聰穎 應佳蕓
(浙江臺州學院經貿管理學院 浙江 臺州 318000)
基于電子商務下鄉(xiāng)背景下網絡幫購平臺建設研究
□金家祺 柴聰穎 應佳蕓
(浙江臺州學院經貿管理學院 浙江 臺州 318000)
隨著電子商務下鄉(xiāng),農村電商正面臨著發(fā)展的黃金時期。但是,農村電商存在“重銷售、輕采購”、品質難保證、網購投訴難等困境,本文基于制約農村電商發(fā)展的內在因素分析,提出農村電商網絡幫購平臺構建思路,從運營視角解決了農村電商下單難、支付難、投訴難等困境,為開展農村電子商務探索一條可持續(xù)發(fā)展路徑。
農村電商;網絡幫購;體系構建
電子商務在農村迅速發(fā)展。農村電商不僅降低了農民購物的門檻,也增加了農產品銷售的渠道,對農村經濟產生了重要影響?;ヂ摼W技術是農村發(fā)展的外部動力,農村商品品種繁多,相應標準不統一。農村電商雖然在短期內獲得了井噴式的發(fā)展,但由于沒有形成完整的產業(yè)鏈,利潤分配不均衡、優(yōu)質不優(yōu)價、質量安全問題頻發(fā)等現象尤其明顯,價值鏈的錯位紊亂必然影響到整個農村電商產業(yè)的流通效率,難以形成可持續(xù)發(fā)展的電商生態(tài)體系。我國農村電商市場的潛力巨大,但是要可持續(xù)發(fā)展則取決于其能否深入發(fā)展產業(yè)鏈,形成分揀、包裝、配送、驗收等物流產業(yè)鏈,建立電商、政府、農民、企業(yè)與物流等合理的利益分配機制。本文將深入分析電子商務背景下農村電商發(fā)展的瓶頸環(huán)節(jié),提出構建農村電商幫購體系建設的思路與框架。
2.1 農村電商規(guī)??焖贁U大
2.1.1 農村電商增長迅猛。截至2016年6月,我國網民中農村網民占比26.9%,規(guī)模為1.91億,農村互聯網普及率為31.7%。據商務部統計數據,2015年農村網購市場規(guī)模達3 530億元,同比增長96%。2016年上半年,農村網購市場規(guī)模達3 120億元,預計2016年全年將達6 475億元。
農村網絡零售額持續(xù)快速增長,增速明顯超過城市。電子商務逐步地向農村滲透,淘寶村、淘寶鎮(zhèn)等層出不窮,為農村的經濟發(fā)展帶來新的動力。鄉(xiāng)村在電子商務及互聯網的推動下,成為大大小小的節(jié)點,進入全國甚至全球的生產鏈條和生活體系。
2.1.2 電商平臺蓬勃發(fā)展。截止到2016年3月,全國電子商務園區(qū)數量達1 122家,同比增長約120%,顯示全國電子商務園區(qū)建設熱潮仍在持續(xù)。浙江、廣東和江蘇是全國電商園區(qū)最多的省份。
據阿里研究院統計報告顯示,2014年全國農產品網絡交易額超1 000億元,農民網絡消費規(guī)模約1 800億元;2014年底,全國已有212個淘寶村,19個淘寶鎮(zhèn),帶動就業(yè)28萬人,農村電子商務已成燎原之勢。隨著農村電子商務的普及,離散的淘寶村逐漸向產業(yè)集群方向發(fā)展,多個地理臨近、產業(yè)相似的淘寶村已開始在江蘇、浙江、廣東、河北等地聚集,出現了諸如江蘇沙集鎮(zhèn)、浙江織里鎮(zhèn)、廣州太和鎮(zhèn)、河北白溝和清河縣等農村電商集群。
2.2 農村電商的特點
2015年,農村電商進入快速增長階段,主要表現為以下特征:
2.2.1 三方力量合力推進。2015年,商務部主導的電商進農村示范縣工作強力推進,農業(yè)部信息進村入戶也樹立了一批農村電商新標桿,電商扶貧正式啟動并初見成效;越來越多的市場主體看好農村電商的藍海市場,和政府一道實實在在投入;越來越多的鄉(xiāng)鎮(zhèn)、尤其是在村一級,建起了線上與線下相結合的電商設施,讓更多的農民享受到農村電商帶來的實惠。呈現了政府、電商平臺和地方服務商三方同時發(fā)力,合力推進農村電商發(fā)展。
2.2.2雙向電商開始合流。政府主導的自上而下式的農村電商和市場驅動的自下而上式的農村電商,已經開始合為一體。2015年,農村電商發(fā)展動力上最明顯的變化,就是政府與市場主體間的合作機制開始形成。2.2.3 覆蓋范圍明顯擴大。2015年,縣域電子商務全面引爆,農村電商開始全面采取“整縣推進”的方式,大大加快了農村電商的覆蓋速度。電子商務最初從東部沿海城市發(fā)展壯大以來,不斷地向全國擴散,覆蓋了所有城市。
2.3 農村電商的作用
2.3.1 促進農副產品銷售。通過電子商務平臺,縮短了農副產品與消費者的距離,農村電商的發(fā)展可以促進農產品上行,有效解決局部區(qū)域農產品滯銷難題。有利于拓寬農產品交易渠道和范圍,豐富市場經濟體系。2.3.2 擴大農村消費需求。農村電商的發(fā)展豐富了農村居民的生活用品選擇。農村電商的發(fā)展刺激了農村居民的生產性消費,農業(yè)生產性消費主要體現在農具和農業(yè)生產資料的購買上,其價格和質量影響著農業(yè)生產的成本和質量。
2.3.3 促進農村創(chuàng)業(yè)活動。農村電商的發(fā)展,可以為農村青年提供了大量低成本創(chuàng)業(yè)機會,同時,也創(chuàng)造了大量的就業(yè)崗位。
2.3.4 有效增加農民收入。農村電商重構了商業(yè)模式,縮短了流通環(huán)節(jié),為農副產品銷售帶來便利和實惠,可以有效解決農民增收。最近發(fā)展的眾籌模式,將進一步降低農業(yè)經營風險,穩(wěn)定確保農民增收。有利于加快農村市場轉型,促進農副產品專業(yè)化分工協作。
3.1 農村電商存在的主要問題
3.1.1經銷結構存在明顯失衡?!爸劁N售、輕采購”現象比較突出。上行銷售受到各級政府的重視和支持,地方政府提供了從平臺建設、場地使用、優(yōu)惠政策等一系列便利。但是,下行銷售以市場運作為主,電子商務與廣大農村居民的融合度有待提高。農村消費購買人群有待擴大,農村購買力尚未有效釋放。
3.1.2 農村網購品質難以保證。由于農村網民素質有待提高,網購經驗不夠豐富,網絡搜索能力相對薄弱。在利益的驅使下,農村市場成為部分商家售賣假冒偽劣產品主要場所。甚至出現不良商販利用大數據技術,精準鎖定農村市場客戶銷售假冒偽劣產品。
3.1.3 網絡投訴存在障礙。當農村消費者發(fā)現產品具有質量問題時,往往找不到賣家解決問題,由于網店的強虛擬性,網店的經營者往往沒有固定的經營資金、相關營業(yè)場所,造成難以追究經營者責任的局面,使農村消費者較難維護自身合法的權益。
3.2 影響農村電商的原因分析
影響農村電子商務的主要原因有:
3.2.1 發(fā)展理念存在偏差。地方政府鼓勵農村開展上行電商,提高上網銷售,解決農副產品滯銷問題。但是,忽視了下行電商的輔導和服務,農村電商基礎設施相對薄弱,上網資費比較昂貴,對于網絡銷售產品難以有效甄別,政府部門又不重視網絡購物知識和能力的培訓,消費者僅僅通過價格比較來確定訂單。難以解決電子商務信息不對稱問題,導致網絡購物產品大大偏離原有期望值。
3.2.2 網購人才出現斷層。農村電商對人力資源的專業(yè)要求和經驗要求較高,由于農村核心勞動力外移,知識水平相對較弱,基層農村電商服務人員的整體素質不高,對計算機、互聯網等現代信息技術的把握能力與運用能力不強,缺乏具有產品搜索、商品比較、購物體驗、真?zhèn)握鐒e、不良投訴等經驗的復合型人才。
3.2.3 網絡支付存在困難。第一,商業(yè)銀行設立網點的覆蓋率不高。在農村商業(yè)設立的網點少、覆蓋率低、支付渠道少且不便,從而限制了農村的電子商務發(fā)展。其次,農村地區(qū)的網購消費者知識水平普遍不高,不熟悉第三方支付如支付寶等的平臺結算業(yè)務,給農村電子商務的完整流程帶來實施困難,從而壓制了許多電商平臺上的購買,抑制了部分農村群體的購買力,使之無法享受電商帶來的便利和低價成本。
3.2.4 網絡基礎設施薄弱。農村寬帶目前情況不好主要是由于農村用戶少而且分散,服務器離用戶比較遠,線路長信號衰減比較嚴重,所以信號弱且易掉線。要提高網速,需要很大的投入,但是農村對網絡的需求比起城市來并不大,所以公司沒錢賺,這樣就間接導致有網信號也不好。此外,農村網絡教育的普及率低,農村群體對電腦知識的掌握度不高。這些都給農村電商的發(fā)展造成了困難。
4.1 網絡幫購基本定位
網絡幫購是一種代購模式,代購消費者需要的網絡上的商品或服務。有能力的網購服務員通過調查、對比不同店家的質量、性價比、銷量、服務、評價、售后等來選出最物美價廉的商品推薦給消費者。切實解決農村中老年消費者網絡購物困境,避免受文化水平低、缺乏保護意識帶來網絡消費的傷害。網絡幫購可以做到代購到家、代購到鄉(xiāng)的服務。代購到家,能在消費者在方便的時候把商品送到;代購到鄉(xiāng),則考慮到了許多偏遠鄉(xiāng)村的快遞無法按時準確的送達。同時,借助集團采購模式,提高農村網絡購物集體談判能力,有效破解網絡購物投訴難題,提高售后服務質量。
4.2 網絡幫購平臺構建
當前,農村便利店定位于方便周圍的居民而開設的雜貨店,經營品種齊全,以日用快速消費品為主,營業(yè)時間較長,部分便利店承諾24小時營業(yè)。商圈貼近農村主要居民區(qū)、學校,可以較好解決農村電商“最后一公里”難題。特別是供銷系統的華聯超市及其便利店,可以較好覆蓋農村主要居民居住區(qū),可以有效承接農村電商幫購服務功能。
4.3 網絡代購核心流程
汪爾璽同學被提名最多次,得到的桂圓最多。我看到其他同學有點小嫉妒的表情,就順勢教育大家:吃虧是福,平時做在別人看來是很吃虧的事情,其實是在為自己積福。你的付出無須立刻尋求回報,其他人會看到、感受到的,日后總會在生活中以某種方式來回報你。
4.3.1 網絡購物需求拓展。以村居為單位,普及網絡購物知識,認知網絡購物空間、平臺,及其價值,通過體驗式消費,讓農村消費者真實感受網絡購物的性價比,從而激發(fā)農村電商網絡購物的興趣及其積極性,有效獲取農村網絡購物現實需求。
4.3.2 匯總農村購物需求。農村消費者通過幫購平臺下單,來購買商品或服務。可以直接購買幫購平臺現有的商品,這些商品都是誠實可靠、信用條件良好的供應商所提供的,來源可靠,商品質量有保證。消費者需要代購其他商品的,也可花費一定的幫購費用來購買優(yōu)質的幫購服務,通過幫購人員的幫助來購買到最合適、最稱心如意的商品。消費者將什么商品、對商品的要求、心理價位、到手的時間等相關信息通過平臺提供給客服,進行相互的溝通,等待幫購人員的幫購。
4.3.3 專業(yè)隊伍幫購服務。代購環(huán)節(jié)就是靠代購人員獨到的眼光、犀利的辨識度、多年網購形成的經驗以及相關代購培訓知識。幫購隊伍并不是單純的、被動的等待消費者下單后再去尋找較好的商家、優(yōu)質的商品,而是應在消費者做出購買決策之前,就主動的去注意哪些商家的哪類商品是值得購買的、符合消費者心意的。就某一類大家購買的比較多的商品而言,應先瀏覽較多的商家,初步把不錯的商家標記出來,再以價格、用料、材質、核心技術、做工、效果等各種相關因素(不同類別的商品有不同的影響因素)來進一步的對比標記出來的商家,將綜合的性價比較高的前三或前五的商家挑選出來,并收藏,以供往后根據消費者不同的要求來選擇最為合適、最為優(yōu)質的商家的商品。
4.3.4 網絡幫購服務反饋。消費者收貨并做出評價,消費者第一時間開包驗貨。如果網購商品偏離期望值,直接退貨,進入二次幫購流程。交易結束之后,消費者可以對商品、幫購人員(幫購服務)、快遞服務以及整個幫購平臺做出評價,對做的好的方面表揚,對服務不到位的方面提出寶貴的意見。對服務不到位的地方進行改進,對幫購體系中缺失的內容進行補充與完善。
4.4 網絡幫購制度建設
4.4.1 專業(yè)隊伍管理。幫購隊伍是幫購平臺的核心競爭力,必須做到專業(yè)人員做專業(yè)采購。系統集成需求后,由分類專業(yè)人員實施采購。如,負責代購日用品的人員,則應側重于日用品的質量、保質期、日期等方面;高檔耐用品的代購人員,應注重商品的真假與優(yōu)劣、技術性價比、價格、功能等;代購美妝產品的話,主要參考真假、功效、敏感程度、價格等。
4.4.2 共享平臺支持??梢酝ㄟ^網絡共享平臺,充分吸收有網購經驗的大學生作為兼職人員,從共享經濟視角解決共享平臺能力的提升,控制相關的運營經費和成本??梢苑之a品門類及其需求規(guī)模設立分門別類設立網絡采購中心,克服單體幫購平臺采購能力的局限。
4.4.3 聯合投訴機制。針對不良商鋪投訴難題,農村電商網絡幫購平臺采取集中采購、投訴管理,可以有效提高單體談判能力弱、商家配合差等困境,并適時配備網絡購物專業(yè)律師專業(yè)從事網絡購物投訴問題。參考文獻:
[1]鐘誠,羅小鳳.關于農村電商發(fā)展的若干問題及對策建議[J].電子商務,2016,(12):22-23.
[2]董坤祥,侯文華,丁慧平,王萍萍.創(chuàng)新導向的農村電商集群發(fā)展研究——基于遂昌模式和沙集模式的分析[J].農業(yè)經濟問題,2016,(10):60-69+111.
[3]張柯.農村電商“雙驅模式”路徑探索[J].商業(yè)經濟研究,2016,(12):160-162.
[4]鐘燕瓊.農村電商發(fā)展現狀及對農村居民消費的影響[J].商業(yè)經濟研究,2016,(11):173-175.
[5]張瑩,耿榮娜.農村電商與新型城鎮(zhèn)化協同發(fā)展研究[J].中國管理信息化,2016,(11):155-156.
[6]張喜才.產業(yè)鏈視角下農村電商可持續(xù)發(fā)展生態(tài)體系研究[J].物流技術,2016,(05):16-21.
[7]洪勇.我國農村電商發(fā)展的制約因素與促進政策[J].商業(yè)經濟研究,2016,(04):169-171.
1004-7026(2017)03-0031-03
F713
A
本項目得到2015年國家級大學生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訓練項目資助(項目編號:201510350017)。
10.16675/j.cnki.cn14-1065/f.2017.03.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