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是那種遭遇不公,寧可咬碎牙忍著,也不愿主動面對的人。她承擔了部門90%的加班任務,活沒少干,可升職加薪跟她從來不沾邊。偶爾一次,她發(fā)現(xiàn)剛入職的同事工資已經(jīng)跟自己比肩了,上火了好幾天。大家勸她找領導談談,她卻認為談了也沒用,搞不好還要被穿小鞋。為什么有些人在不公面前非要委屈自己?
奕星 心理咨詢師:
我見過太多委屈自己的案例,有些當事人已經(jīng)到了對委屈麻木的程度。也許真的是委屈受多了,慢慢就適應了。從專業(yè)角度而言,我堅決反對隱忍和自我犧牲式的處事方式,這不僅不利于個人心理情緒發(fā)展,也不會為人際交往鋪平道路。
俗話講,忍是心頭一把刀??蒲腥藛T把這一說法變成了可量化的結論。有研究表明,心肌梗塞或心臟病致死,都與隱忍的處事方式密切相關。以在工作中受到不公待遇的男性群體為例,隱忍者比采取對抗的人,得心臟病的風險要高出1至4倍。
到底何為隱忍的處事方式呢?就是將事情藏在內心,強力克制忍耐,不作表示。具體到職場中,隱忍的方式包括當感覺被同事或上司虧待時,選擇“什么都不說讓事情過去”“不直接面對”。笑笑,你的朋友暗自上火,表面上卻裝作沒事兒人一樣,就是典型的隱忍。
通常來講,隱忍者大多屬于自我標準偏低的人群。他們總是能見到那些和他們一樣受到不公平待遇,甚至比他們還悲慘的人。隱忍者會認為,身在職場都難逃不公待遇,而且還會找到一堆例子來證明自己。在他們的觀念里,職場本身就不是公平的,所以自己受到了不公正的待遇也屬正常?!按蠹叶家粯印薄斑€有人不如我呢”,這些想法就是他們面對不公平待遇時的心理潛臺詞。
在中國的傳統(tǒng)思想中,隱忍不發(fā)也被視為君子必備美德之一,小不忍則亂大謀的思想被一些人繼承下來。笑笑,很顯然你的朋友就是這一思想的擁躉。她怕領導給她穿小鞋、怕丟了工作,而這些在她看來是大謀,所以面對一時的不公平待遇,選擇咬牙忍過去。
此外,家庭因素也會對隱忍者起到不小的示范和帶動效應。也許,父親曾在單位受到不公待遇后借酒消愁,母親受到委屈下班回家只是默默流淚,第二天繼續(xù)扮演五好員工。在這樣的環(huán)境,很多人理所當然地認為平等溝通、互信尊重的職場關系不存在,然后把自我犧牲式的處事關系視為理所當然。
最后,隱忍者之所以選擇咬碎牙也忍著,在我看來也是當下職場大環(huán)境使然。目前職場工作分工越來越精細,每個人都淹沒在相對獨立的工作環(huán)節(jié),這樣的分工方式固然提高了工作效率,但也使得個體難以準確估量自我存在的價值。
比如笑笑你的朋友,她雖然承擔了部門絕大部分的加班工作,但自己感覺更多是精力和時間的堆積,這無法幫她建立起個體不可替代的自信,自然也沒有站起來反抗不公平待遇的勇氣。就好比一個普通女子嫁入豪門,雖然感覺到了婆家對自己不公平,但想想漸漸老去的容顏,隨時可能被年輕貌美女子取代的現(xiàn)實,最終還是選擇忍氣吞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