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 李仰臣
作文立意怎樣做到“真實”“健康”
◎安徽 李仰臣
“寫作要感情真摯,力求表達對自然、社會、人生的獨特感受和真切體驗”(《語文新課標》),進而撥動讀者的心弦,激發(fā)情感共鳴,讓你的文章脫穎而出。
1.捧出心來。作家魏巍說:“寫好一篇東西,能打動人心,就要把心捧給讀者。”把自己的真情融注在字里行間,增強文章的感染力。比如魯迅《社戲》中敘述他等待時的焦躁和偷豆子吃的瑣事,寫出了一個孩子真實的心靈。比如考場佳作《成長的滋味》精彩片段:
去年的一天,我放學回到家里,看看冷冷清清的鍋子,再看看逐漸西斜的太陽,心中突然冒出一個念頭:我也來試著燒一頓飯,給爸媽一個驚喜!可對于毫無燒飯經(jīng)驗的我來說,這似乎有點困難。無奈之下,我只能去求助鄰居嬸嬸。問明了燒飯的過程后,在鄰居驚訝的目光中回到了家,開始實施我“偉大”的計劃。終于,在爸媽踏進家門的前一刻,我完成了這第一次嘗試。飯桌上,爸媽吃著那難吃的飯菜,臉上卻始終掛著笑容。我來回瞧著他們,飯菜的滋味也許不怎么可口,但吃在爸媽的嘴里卻是香甜的,我的心里也是甜甜的。
文段與現(xiàn)實生活無縫對接,從“甜”這個角度敘述第一次燒飯的經(jīng)歷,細節(jié)中蘊含的情感,自然而真摯,體現(xiàn)了“我”對成長的認識,頗有新意。
2.抓住動情物。要想文章立意真實,就要借助一雙慧眼去觀察生活,找尋打動讀者的“動情物”,比如一張舊照片、一顆枸杞豆,抑或是一個文具盒、一枚書簽……都可以其為媒,譜寫華章。比如蕭乾以小見大,用幾顆小小的“棗核”凝聚海外游子深深的愛國情和濃濃的思鄉(xiāng)情。又如楊朔的《荔枝蜜》,聽養(yǎng)蜂員老梁一番介紹后寫道:
我的心不禁一顫:多可愛的小生靈啊,對人無所求,給人的卻是極好的東西。蜜蜂是在釀蜜,又是在釀造生活:不是為自己,而是在為人類釀造最甜的生活。蜜蜂是渺小的,蜜蜂卻又多么高尚??!
透過荔枝樹林,我沉吟地望著遠遠的田野,那兒正有農(nóng)民立在水田里,辛辛勤勤地分秧插秧。他們正用勞力建設自己的生活,實際也是在釀蜜——為自己,為別人,也為后世子孫釀造著生活的蜜。
這黑夜,我做了個奇怪的夢,夢見自己變成了一只小蜜蜂。
文段先是歌頌蜜蜂,表現(xiàn)蜜蜂的高尚品質(zhì),結尾轉到歌頌勤勞勇敢的農(nóng)民,卒章顯志,突出主題。
3.融情于景?!耙晕抑橛^萬物,萬物皆著我色”,情感不同,所描寫的景物就不同,以情染景,情景交融,把所表達的情感寄寓在所描寫的景物之中,通過描寫景物予以抒發(fā)。比如馬致遠的《天凈沙·秋思》:“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边@首元曲所描寫的景物之中飽含著作者悲愴、孤寂的心情以及對流落人的深切同情。再如考場佳作《當我面對大海的時候》中寫道:
海水那么藍,風輕輕地撫摸著大海綢緞似的胸膛,白色的浪花親吻著金色的沙灘,拍打著礁石,飛濺起無數(shù)水珠,在陽光的照耀下,像一朵朵彩色的禮花。
正因為作者愛大海,才覺得濺起的水珠像彩色的禮花,才覺得一切都那么溫柔細膩,充滿人性,這是情的流淌。
“言為心聲,文如其人”,文章內(nèi)容是學生心靈的折射,文章中如果只是“滿紙辛酸淚”的消極思想,甚至是一些錯誤認識,勢必直接影響到作文的得分。因此,寫作時不可不慎重。怎樣做到“思想健康”呢?
1.格調(diào)高雅。作文格調(diào)要高雅,思想就要健康,要有“積極的人生態(tài)度和正確的價值觀,提高文化品位和審美情趣”(《語文新課標》),給讀者以真善美的熏陶,讓他們的思想得到升華。反之,如果考生在文中流露出來的思想意識是灰色的甚至是反社會主流思想的,就會因格調(diào)不高而得低分。請看考場佳作《炫動的風景》片段:
小時候,在我的眼里,家是爸爸有力的臂膀,是媽媽溫暖的懷抱。早晨起來,媽媽早已做好了早點,等著我和爸爸;晚上休息前,爸爸坐在床前,給我講故事,伴我入眠……回首凝思,家是我心中最美的風景,因為它給了我一個溫暖的懷抱,讓我擁有了心靈的港灣。
文段細膩靈動,記敘了小時候父母給予“我”的溫暖,末句表達真摯的情感,巧妙點題,突出了“炫動的風景無時無處不在,給人以愛與寧靜”的主題,值得細細品味。
2.激濁揚清。真善美在現(xiàn)實生活中,無處不在,但假惡丑的現(xiàn)象,也時而出現(xiàn)。作為反映社會生活的文章,既可以褒揚生活中的真善美,也可以抨擊客觀存在的假惡丑,從而表現(xiàn)自己鮮明的思想見解。例如王順華在《榮譽和恥辱》中,這樣寫道:
其實榮譽不一定成為鞭策,嘉獎也不一定化作動力,失敗不一定讓人氣餒,恥辱也不一定永遠讓人抬不起頭來。當有些人醉倒在鮮花叢中的時候,也有些人勇敢地從失敗的恥辱中走了出來。榮譽和恥辱都是雙面刃,可以讓人趴下去,也可以讓人站起來,就看你如何面對。
其實對于一個民族,一個國家,也是如此。
作者一分為二地分析了榮譽和恥辱的利害得失,沒有一概肯定榮譽,也沒有輕率否定恥辱,認為二者可以相互轉化,“榮譽和恥辱都是雙面刃,可以讓人趴下去,也可以讓人站起來,就看你如何面對”,充滿辯證法,反映出作者的思辨,令人信服。
3.與時俱進?!拔恼潞蠟闀r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當前的時代是飛速發(fā)展、日新月異的時代,新鮮事物和先進人物層出不窮,每天都有新信息、新觀點、新問題出現(xiàn),這就需要考生善于把握時代的脈搏,與時俱進,積極發(fā)現(xiàn),努力挖掘事物的內(nèi)在意義,寫出思想水平有高度的文章。例如習作《把握機會,走向成功》片段:
廣東山區(qū)山民從霧霾彌漫的現(xiàn)實中嗅到了一絲商機,看到了其中的健康需求,于是將空氣當作商品進行售賣。這種對商機的把握是一種眼光,只要有潛在的需求,就能形成市場。敢于嘗試才能把握機會,才能走向成功。李時珍敢于嘗試百草,著就醫(yī)學圣典《本草綱目》,成為一代醫(yī)圣;鄧小平敢于嘗試,打開國門,改革開放,使中國走上富強繁榮之路;喬布斯敢于嘗試,不斷創(chuàng)新,顛覆傳統(tǒng),將蘋果打造成世界級的大企業(yè)。敢于嘗試,才能成就他人不能成就的事業(yè),攀上人生的巔峰。
作者聚焦2016年3月份出現(xiàn)的“廣東山區(qū)村民賣空氣”事件,進行議論,擺事實,講道理,論證了“把握機會,走向成功”,較有說服力。同時,提醒人們要重視環(huán)保,文章立意和視角難能可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