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道工序熬紅糖
像小山一樣堆積的甘蔗,吐著白色甘蔗渣滓的榨汁機,熱氣騰騰的大鍋,沸騰的黃色糖漿,十幾個系著大圍裙的師傅們,正在一溜兒排開的大鐵鍋里忙碌著,空氣中彌漫著濃濃的甜香……
筆者在重慶市開州區(qū)白鶴街道三合村,看到了傳統(tǒng)熬制紅糖的一幕。這就是80后小伙子鄧小芬和好朋友張志勇合伙開辦的白鶴沙灣甘蔗紅糖廠。
鄧小芬今年33歲,家住重慶市開州區(qū)白鶴街道三合村,出生在一個很貧寒的家庭。鄧小芬小小年紀就跟人去上海市,開始了漫漫的打工路。聰明、吃苦、肯干的鄧小芬什么重活臟活都肯干,后來在一家建筑工程隊里,成為管理人才。
“在外久了,還是想回家?!编囆》艺f,一晃打工10多年了,每每回到老家,還是夢想著能在家鄉(xiāng)干一番事業(yè)。鄧小芬的妻子朱紅是重慶市開州區(qū)南門鎮(zhèn)人,2015年鄧小芬發(fā)現(xiàn),南門鎮(zhèn)的紅糖生意很不錯,不少人都慕名前來購買。而且很多村民靠種植蔗糖,走上了致富路?!昂尾灰瞾矸N植甘蔗,熬紅糖呢?”這個主意一冒出,鄧小芬立即開始考察研究和市場走訪。鄧小芬在走訪中發(fā)現(xiàn),近年來三合村外出人員較多,好多家庭都是老人和婦女在家?guī)Ш⒆?,農(nóng)活干得不多?!叭绻M行大規(guī)模的甘蔗種植,應該很有前景?!编囆》野蛋荡蚨酥饕狻?/p>
于是他和好朋友張志勇商定,投資建立白鶴沙灣紅糖廠。說干就干,2015年10月,鄧小芬流轉土地8.07公頃,并請來工人進行土地平整。當年12月,鄧小芬和合伙人投資13萬元,去南門鎮(zhèn)購置了6.5萬千克甘蔗種苗,請來村民40余人,大面積種植甘蔗。
“甘蔗一年就能有收成,這一點也是我最看好的地方?!编囆》抑钢匾焕锲[郁的甘蔗林,滿臉的自豪。筆者看到,在甘蔗基地里,20多個村民正在地里忙碌著,有的砍,有的捆,有的扛著走,一幅忙碌的景象。
而在紅糖廠里,一邊是堆積如山的甘蔗,一邊是熱氣騰騰的熬制車間。10口大鍋里,正冒著熱氣。工人手持長長的工具,各負其責,忙得不亦樂乎?!澳沁吺钦ブ瓩C,這里是沉淀池,這一排排的鍋裝著濃度不同的原材料?!睅煾蹈嬖V筆者,從甘蔗到成品糖,有18道工序,每一個環(huán)節(jié)都很關鍵,溫度多少、濃度大小、熬制時間、色澤濃淡,都非常講究。大約2個多小時,筆者看到了一鍋熬制成黃亮亮的、可以牽成長絲的紅糖,師傅不停攪拌、去熱、冷卻,然后分裝在備好的紙盒里?!拔覀兡壳斑€是小作坊經(jīng)營,一天可以熬糖1噸左右?!编囆》抑钢鴰旆坷镆豁稠臣t糖成品,顯得很興奮。
“這個紅糖很正宗,味道巴適?!备浇迕裰艽筇m說,她們每天看著甘蔗變成糖,吃起來放心。
在沙灣紅糖廠,筆者看見,村民就近務工的大約有40多個。“我們幫著砍甘蔗,每天60元?!眲拿仿槔乩χ诚聛淼母收?。“我們男同志下力多些,工資是70元每天?!币晃患绨蛏峡钢收岬?0多歲的村民笑著補充道。
“鄧總的糖廠很有帶動輻射作用?!卑Q街道干部鄭文說,糖廠的建立,對三合村村民來說,是一件大好事。熬糖高峰期,用工量大,甘蔗基地里需要人長期管理,固定工也不少,同時,周邊零散戶也可以利用閑置地種植甘蔗,帶來增收?!班嚴习甯阋粋€糖廠,讓我們在家門口掙錢錢啰?!贝迕裼喽ㄜ姌泛呛堑卣f道。
據(jù)悉,沙灣糖廠去年的甘蔗收成近200噸?!半m然天干造成減產(chǎn),但去年的紅糖成品接近20噸,毛收入50萬元是有的?!编囆》艺f,他的紅糖還走上了電商平臺,不愁銷路,他對這個行業(yè)充滿了信心。
“下一步,我們還會開辟更多的土地進行種植,同時,實行聯(lián)戶經(jīng)營,把村民的零散地利用起來,做大做強,力爭把沙灣紅糖做出品牌來?!编囆》艺f,廠子做大做強,就會帶動更多的村民,一起過上甜日子。
(向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