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綺嫻
“我也會畫風了!”孩子的臉上帶著自信,把她的畫放在了展示臺上,臺下立刻傳來了孩子們的贊美聲與感嘆聲“哇!”“真漂亮!”……這時的我已經被孩子生動的畫面,感人的話語驚呆了。感嘆之余,更多的是驚喜,我驚喜于孩子的敢說敢想敢做:這既是情感的流淌,又是靈性的涌動;既是心靈的獨白,更是個性的張揚。新課程,給孩子創(chuàng)造了一片想象的天空!讓他們在體驗中創(chuàng)造出“奇跡”,在展示中體驗成功!
本著“為了每一個學生的發(fā)展”的教學理念,我在低年級語文教學中運用各種教學方法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學習過程,指導掌握學習和思維的方法,切實發(fā)揮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作用等方面做了以下嘗試。
一、鼓勵自主質疑,給學生自由暢想的一塊天地。
陶行知先生認為:兒童獲得言論自由,特別是得到問的自由,才能充分發(fā)揮他的創(chuàng)造力。學生的問,正體現(xiàn)了其創(chuàng)造力的發(fā)展,是創(chuàng)新的萌芽。鼓勵質疑,就是教師在教學中允許學生有不同的觀點和看法。例如:在教學《畫風》這課時,我先出示“畫”,讓學生讀后組詞,接著把課題補充完整,請女生齊讀課題。剛讀完課題,一位學生就舉手了:“老師,聽說過畫水果、蔬菜,可我從來沒聽過畫風呀!”“為什么要畫風呢?”“風是看不見的,可以畫嗎?”……這時我開口說:“小朋友們有這么多的疑問,那我們就一起來學習這篇課文吧!學完了,也許你就可能明白了。” [ 展示多媒體課件 ] 在欣賞課文后,我問:“欣賞了課文,你現(xiàn)在想知道什么?”小手都舉起來了:“宋濤、陳丹、趙小藝他們怎樣畫風?”“我們可以畫風嗎?” ……
這樣,讓學生在無拘無束、自由寬松的空間里,他們才會盡情地“自由參與”與“自由表達”。給學生自由暢想的一片天地,學生的個體才能敢想、敢問、敢說,積極主動地參與教學過程,達到獲得知識,體驗情感,促進發(fā)展的目的。
二、倡導合作討論,給孩子自由交流的一座舞臺 。
合作討論就是以學生為主體,通過積極思考、相互交流、探討,以求得認識的深化。合作討論不僅能最大限度的激發(fā)學生的智慧,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發(fā)表自己的見解,還能促進口頭表達能力的提高和人際交往能力的形成。
如《畫風》一課,在學完生字后,我說:“老師這里有一個問題,是送給愛動腦筋的孩子的,課文2-8自然段具體寫他們是怎樣畫風的。請你默讀這幾個自然段后與同伴討論討論:說說你喜歡誰?為什么?” 一陣熱鬧后,一只只小手舉起來了:
生1:我喜歡小藝,因為她愛動腦筋。
生2:老師,我喜歡宋濤,因為宋濤愛提問題。
通過討論,大家知道了宋濤、小藝、小丹畫的風在飄著的旗子里,呼呼轉的風車里,斜斜的雨絲里,彎彎的小樹里。然后我讓孩子們自由組合,扮演自己喜歡的角色,分角色朗讀課文。
充滿情趣的教學活動,不僅為激發(fā)學生的主動意識提供了鮮活的生活背景,還通過合作學習、情感體驗,令他們在討論中獲得新知,在討論中鍛煉思維,在討論中培養(yǎng)能力。
三、激勵自主學習,給孩子釋放天性的自由空間
小學生天性活潑好動,樂于邊玩邊學習,邊玩邊思考,邊玩邊創(chuàng)新。因此,創(chuàng)新教育的課堂,就必須是動態(tài)的,充滿樂趣的,就應該成為學生釋放天性的自由空間。如在充分熟讀課文《畫風》后,我是這樣設計的:同學們最想做的是什么呢?現(xiàn)在讓我們找到自己的好伙伴一起討論學習吧:
喜愛朗讀的你: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和好朋友一起表演2—8自然段。
喜愛討論的你:把你發(fā)現(xiàn)的“風”跟同學交流交流。
喜愛思考的你:把你想到畫風的辦法寫在書本68頁。
孩子們個個興趣盎然,盡情地投入到自己喜歡的小組里。整節(jié)課孩子們似乎都在做游戲,然而他們是在玩樂中讀懂了課文,感受到“畫風”的快樂。他們在歡樂中放飛了自己的想象,釋放了各自的天性,展示了各自的特長,并從中品嘗到學習的樂趣。
四、共同參與評價,讓孩子享受成功學習的體驗 。
《課程標準》中指出:“建立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的評價體系,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自信,發(fā)揮評價的教育功能?!背晒κ窃鰪妼W習自信心的最佳心理體驗,它能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發(fā)揮智慧的潛能,便產生奮發(fā)向上的學習激情,積極主動地學習。例如,在學生理解完課文《畫風》,充分讀的基礎上,我們進入了“畫風”環(huán)節(jié):“請同學們輕輕閉上眼睛。聽,風向你們吹來了。(課件播放聲音,孩子們這時都閉上了眼睛盡情享受)在風中許多事物都發(fā)生了變化,請你們盡情想象,如果讓你畫風,你會畫些什么?”隨著風聲的停止,孩子們爭先恐后地舉起了小手, “我要畫漫天飛舞的花瓣。”“我要畫一只被風吹到空中的風箏。”……聽著孩子們發(fā)自內心的傾訴,我仿佛進入了五彩繽紛的“風”的世界。
“那你們想不想畫一畫風呢?”(想),“畫完后可以和你的小伙伴說一說!”我的話音沒落,孩子們就已經迫不及待地畫了起來。(我趕緊為他們播放了輕音樂)他們顯得更加興致勃勃了,一個個面帶微笑,拿著手中的畫筆,盡情地畫著??粗粡垙埜挥邢胂罅?、充滿感情色彩的畫,我不忍心打斷他們,于是走到他們中間,或是摸摸他們的頭,或是翹起大拇指,或是說上一句鼓勵的話語“你真棒!”。
過了幾分鐘,大多數(shù)孩子已經畫完了,他們有的津津有味地欣賞著自己的勞動成果,有的和小伙伴輕聲地交流……為了保護沒畫完的孩子們的積極性,我大聲宣布:“孩子們,明天我們要在班里辦一個畫展,回去以后可以把你的畫畫得更美,現(xiàn)在我們先欣賞一下小伙伴的畫,好嗎?”孩子們都停下了,而且,出奇的安靜。“同學們,誰愿意給大家介紹一下你畫的畫?” ( 孩子們紛紛舉起小手,有的還站了起來 ) “老師,我!”“老師!老師!”(孩子們有的急切地叫著我,有的把手舉得直直的,有的用盼望的眼光盯著我……)于是,我叫了充滿自信的俐滟,便有了開始的一幕。
新課改,以其鮮活的生命力在語文課堂上扎下了深根,愿我們著眼于學生的未來,讓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深入下去,做到了給學生一個時間,讓他自己去安排;給學生一個問題,讓他自己去解決;給學生一個沖突,讓他自己去討論;給學生一個權利,讓他自己去選擇;給學生一個空間,讓他自己往前走,真正留給他一片自己的天地。
參考文獻:
1、《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
2、 熊維剛:討論——讓學生愛上語文[J]. 小學時代(教師). 2011(11)
3、趙靜:討論,讓語文課堂動起來[J]. 新作文(教育教學研究). 2011(12)
4、吳忠豪:期盼語文課的美麗轉身——從“教課文”到“教語文””[J]. 語文教學通訊. 20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