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振彩 趙 玫 陳欽進 徐曉云 羅 崢 郝俊杰
(上海市浦東新區(qū)周浦醫(yī)院,上海 201318)
老年廣泛性腦萎縮患者并發(fā)認知功能障礙的臨床特點
劉振彩 趙 玫 陳欽進 徐曉云 羅 崢 郝俊杰1
(上海市浦東新區(qū)周浦醫(yī)院,上海 201318)
目的 探討老年廣泛性腦萎縮并發(fā)認知功能障礙患者的臨床特點。方法 老年廣泛性腦萎縮患者85例,根據有無癡呆分為正常組和癡呆組。記錄兩組一般資料,對比兩組腦梗阻、腦出血等多項慢性疾病以及血脂、血糖等15項目生化指標,分析老年廣泛性腦萎縮并發(fā)認知功能障礙患者的臨床特點。結果 正常組患者腦梗死、腦出血以及同時伴有5種以上慢性疾病的比例明顯低于癡呆組(P<0.05);兩組冠心病、慢性心功能不全、高血壓、慢性阻塞性肺病、慢性呼吸衰竭、胃炎與消化性潰瘍、功能性便秘、慢性腎功能不全、骨質疏松、膽囊炎與膽結石以及糖尿病比較無明顯差異(P>0.05);兩組血紅蛋白、血小板計數、丙氨酸轉氨酶、天冬氨酸轉氨酶、白蛋白、尿素、肌酐、尿酸、總膽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空腹血糖、葉酸、維生素B12以及同型半胱氨酸比較無明顯差異(P>0.05)。結論 廣泛性腦萎縮并發(fā)認知障礙患者多數伴有5種慢性病以上,年齡在80歲以上者以上臨床特點可為患者的診療提供一定的參考依據。
腦萎縮;認知功能障礙
腦萎縮是指各種原因引起的腦組織結構體積縮小,腦實質減少,腦質量減輕,腦細胞數目減少,腦回變平,腦溝增寬增深,腦室、腦池和蛛網膜下腔擴大等一系列變化〔1~3〕。目前,腦萎縮的發(fā)病率呈上升趨勢,大多數患者伴認知功能下降或癡呆的現(xiàn)象,嚴重影響老年患者的生活質量,給社會及家屬帶來一定的壓力和負擔〔4,5〕。本文就老年廣泛性腦萎縮患者的臨床特點,選取部分患者根據是否有癡呆現(xiàn)象分為正常組和癡呆組,通過詢問統(tǒng)計并對比兩組患者的多種慢性病以及多項生化指標進行分析。
1.1 臨床資料 選取2014年1月到2015年12月期間在我院診斷的老年廣泛性腦萎縮患者85例作為研究對象,根據患者有無癡呆分為正常組和癡呆組。正常組40例患者,其中男24例,女16例,年齡69~85〔平均(78.3±5.2)〕歲;癡呆組45例患者,其中男28例,女17例,年齡76~88〔平均(83.5±6.2)〕歲。癡呆組患者的年齡較正常組患者偏大,其他方面沒有明顯差異,具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 本院自制調查表格,包括患者的一般資料、腦梗死、腦出血、冠心病、慢性新功能不全、高血壓、慢性阻塞性肺病、慢性呼吸衰竭、胃炎與消化性潰瘍、功能性便秘、慢性腎功能不全、骨質疏松、膽囊炎與膽結石以及糖尿病等多種慢性病以及血紅蛋白、血小板計數、丙氨酸轉氨酶、天冬氨酸轉氨酶、白蛋白、尿素、肌酐、尿酸、總膽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空腹血糖、葉酸、維生素B12以及同型半胱氨酸等多項生化指標。
1.3 統(tǒng)計學方法 應用SPSS11.5統(tǒng)計軟件,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
2.1 兩組患者慢性病對比情況 正常組患者腦梗死、腦出血以及同時伴有5種以上慢性疾病的比例明顯低于癡呆組患者,差異均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的冠心病、慢性心功能不全、高血壓、慢性阻塞性肺病、慢性呼吸衰竭、胃炎與消化性潰瘍、功能性便秘、慢性腎功能不全、骨質疏松、膽囊炎與膽結石以及糖尿病等比較無明顯差異(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的慢性病對比結果〔n(%)〕
2.2 兩組患者各項生化指標對比情況 兩組患者的血紅蛋白、血小板計數、丙氨酸轉氨酶、天冬氨酸轉氨酶、白蛋白、尿素、肌酐、尿酸、TC、TG、LDL-C、空腹血糖、葉酸、維生素B12以及同型半胱氨酸等指標比較無明顯差異(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各項生化指標對比結果
目前臨床醫(yī)學上判斷腦組織衰老的一種重要表現(xiàn)是腦萎縮,我國現(xiàn)階段對腦萎縮的發(fā)生過程以及病理研究相對比較成熟,但對腦微血管血流量灌注不足、脂代謝異常、紅細胞變形能力下降、神經元變性凋亡等發(fā)生機制尚不明確〔5,6〕。大多數腦萎縮患者伴有認知功能障礙,但腦萎縮和認知功能障礙的關系比較復雜,臨床上沒有統(tǒng)一的結論,多數學者認為腦萎縮和認知功能障礙程度可以是不平行的。老年性癡呆是老年群體智能表現(xiàn)上的持續(xù)損害,由于智能的缺失,社會適應能力不斷降低,老年患者承擔來自社會、家庭以及心理等多方面的壓力,嚴重影響患者的老年生活質量〔6,7〕。本院為了有效預防老年人群出現(xiàn)腦萎縮并發(fā)認知功能障礙以及提高診療水平,對老年廣泛性腦萎縮并發(fā)認知功能障礙的臨床特點進行研究,數據顯示癡呆組患者的年齡明顯大于正常組患者,年齡一般在80歲以上。癡呆組患者的腦梗死和腦出血的發(fā)病率明顯高于正常組患者,且同時伴有5種以上慢性疾病的比例明顯高于對照組患者,表明腦萎縮并發(fā)認知功能障礙患者一般年齡偏大,伴有多種慢性疾病,其中腦梗死和腦出血是認知功能障礙的危險因素。癡呆組患者和正常組患者的血紅蛋白、血小板計數、尿素、肌酐、血脂、血糖、葉酸、維生素以及同型半胱氨酸等指標無明顯差異,表明以上多項血液指標對認知功能的影響較小〔8~11〕。根據曲明磊〔12〕對老年腦萎縮患者的研究,年齡在80歲以上、同時伴有多種慢性疾病、長期服用8種以上的口服藥物的老年患者容易并發(fā)認知功能障礙,本院的研究中缺少用藥對認知功能影響的研究數據,確切的結論需進一步研究證實。
1 朱 明,王 松.輕度認知障礙和阿爾茨海默病患者認知功能和MRI 對照研究〔J〕.神經疾病與精神衛(wèi)生,2010;10(5):477-80.
2 何 毅,王華麗,蘇敏瑩,等.輕度認知損害和阿爾茨海默病的大腦灰質體積及其與記憶功能的關系〔J〕.中國神經精神疾病雜志,2012;38(7):411-6.
3 王麗敏,劉中霖,容小明,等.不同亞型認知功能障礙患者腦影像學特征〔J〕.中外醫(yī)療,2012;31(7):16-8.
4 張守字,李欽云,高茂龍,等.阿爾茨海默病患者腦萎縮與認知功能障礙的相關性〔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0;30(15):2115-6.
5 劉 敏.早期康復治療對急性腦梗死患者肢體功能及生活質量的影響〔J〕.中國現(xiàn)代醫(yī)生,2013;51(9):127-8.
6 黃小波,王寧群,陳文強.老年腦梗死患者急性期認知障礙及情緒障礙特征研究〔J〕.中國康復醫(yī)學雜志,2011;26(7):627-9,658.
7 Van Schependom J,Dhooghe MB,Cleynhens K,etal.The symbol digit modalities test as sentinel test for cognitive impairment in multiple sclerosis〔J〕.Eur J Neurol,2014;21(9):1219-25.
8 孫君君,任慶國. 多發(fā)性硬化認知障礙的發(fā)病機制及其治療進展〔J〕.東南大學學報:醫(yī)學版,2014;33(4):509-12.
9 Genova HM,DeLuca J,Chiaravalloti N,etal.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xecutive functioning,processing speed,and white matter integrity in multiple sclerosis〔J〕.J Clin Exp Neuropsychol,2013;35(6):631-41.
10 Arnett PA,Strober LB. Cognitive and neurobehavioral features in multiple sclerosis〔J〕.Expert Rev Neurother,2011;11(3):411-24.
11 申瀟竹,田昌榮.老年廣泛性腦萎縮患者并發(fā)認知功能障礙的臨床特點研究〔J〕.中華老年心腦血管雜志,2014;16(10):1099-100.
12 曲明磊.探討老年廣泛性腦萎縮患者并發(fā)認知功能障礙的臨床特點〔J〕.臨床醫(yī)藥文獻電子雜志,2015;2(27):5576.
〔2016-05-13修回〕
(編輯 袁左鳴)
上海市浦東新區(qū)衛(wèi)生計生委面上項目(No.PW-2015A-27)
陳欽進(1965-),男,碩士,副主任醫(yī)師,主要從事青光眼的臨床與基礎研究。
劉振彩(1966-),女,副主任醫(yī)師,主要從事老年認知功能障礙和腦血管病研究。
R749
A
1005-9202(2017)06-1482-02;
10.3969/j.issn.1005-9202.2017.06.079
1 同濟大學附屬東方醫(yī)院神經內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