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晗
(南華大學附屬第一醫(yī)院消化內科,湖南 衡陽 421001)
標準三聯(lián)療法治療老年幽門螺旋桿菌胃炎的療效及其對血清白細胞介素及轉化生長因子水平的影響
劉 晗
(南華大學附屬第一醫(yī)院消化內科,湖南 衡陽 421001)
目的 探討標準三聯(lián)療法治療老年幽門螺旋桿菌(Hp)胃炎的療效及其對血清白細胞介素(IL)及轉化生長因子(TGF)水平的影響。方法 116例老年Hp胃炎患者根據其入院順序分為對照組(58例,常規(guī)治療)和觀察組(58例,標準三聯(lián)療法治療),比較其臨床治療效果,采用酶聯(lián)免疫吸附法測量并比較兩組患者治療前以及治療2 w后血清IL-10、IL-17和TGF-β1水平。結果 觀察組的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治療后,兩組IL-10、IL-17和TGF-β1水平均明顯下降,且觀察組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兩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比較無明顯差異(P>0.05)。結論 采用標準三聯(lián)療法治療老年Hp胃炎患者具有顯著的臨床療效,能明顯降低其血清IL和TGF水平,改善預后。
標準三聯(lián)療法;幽門螺桿菌胃炎;白細胞介素;轉化生長因子
幽門螺旋桿菌(Hp)是誘導慢性胃炎發(fā)生的重要因素,屬于非侵襲性細菌的范疇〔1〕。研究〔2〕表明采取根除Hp治療可以明顯緩解胃炎患者的炎癥程度,改善生活質量。血清白細胞介素(IL)、轉化生長因子(TGF)水平與Hp胃炎的病情進展密切相關。本文旨在探討老年Hp胃炎患者經標準三聯(lián)療法治療的臨床效果及其對血清IL和TGF水平的影響。
1.1 對象 我院2013年9月至2016年3月收治的Hp胃炎患者116例,并根據入院順序分為兩組。對照組58例,男32例,女26例;年齡60~85〔平均(69.76±5.43)〕歲;病程9個月~8年,平均(3.65±1.54)年。觀察組58例,男35例,女23例;年齡60~86〔平均(70.27±6.12)〕歲;病程8個月~9年,平均(3.97±1.75)年。納入標準〔3〕:(1)患者年齡均≥60歲;(2)具有顯著的消化道反應,且經纖維胃鏡確診為胃炎;(3)快速尿素酶試驗(RUT)結果為Hp陽性;(4)治療前30 d內未服用任何治療Hp胃炎藥物患者;(5)不存在青霉素類藥物過敏史者;(6)患者及其家屬均知情研究內容,且自愿參與,高度配合。排除標準〔4〕:(1)嚴重肝腎疾病、全身性疾病、精神疾病者;(2)近期內行消化道疾病手術者;(3)可能存在胃癌或胃黏膜異常增生者;(4)對本組治療藥物過敏者;(5)拒絕參與研究者。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病程等基本資料均無顯著差異(P>0.05)。
1.2 研究方法 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療法,服用200 mg西咪替丁+1 g阿莫西林+400 mg甲硝唑。觀察組采用標準三聯(lián)療法,服用20 g奧美拉唑+1 g阿莫西林+500 mg克拉霉素。兩組均2次/d,連續(xù)治療2 w為1個療程。治療期間,醫(yī)務人員需要嚴格控制患者的飲食,遵醫(yī)囑用藥,不得中途換藥。測量血清IL和TGF水平:治療前和治療1個療程后,于空腹狀態(tài)下采集3 ml前臂靜脈血,室溫下放置60 min后,1 500 r/min離心15 min,分離血清后放置在-80℃環(huán)境中待檢。采用酶聯(lián)免疫法檢測IL-10、IL-17和TGF-β1水平,所有操作均嚴格按照試劑盒的說明書進行。
1.3 觀察指標 (1)觀察兩組臨床治療效果〔5〕。治愈:臨床癥狀和體征完全消失,胃鏡活檢顯示急性炎癥消失;顯效:臨床癥狀改善程度>2級,胃鏡活檢顯示急性炎癥消失;有效:臨床癥狀改善程度>1級,胃鏡活檢顯示病變縮小范圍>50%;無效:臨床癥狀和體征以及胃鏡活檢結果均無明顯變化??傆行?(治愈+顯效+有效)/總例數×100%。(2)比較兩組治療前和治療2 w后血清IL-10、IL-17和TGF-β1水平。(3)統(tǒng)計兩組患者的惡心、嘔吐、腹瀉和頭暈等不良反應的發(fā)生情況。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7.0軟件進行χ2檢驗、t檢驗。
2.1 兩組治療效果比較 觀察組的總有效率(96.55%,治愈23例,顯效17例,有效16例,無效2例),明顯高于對照組(68.97%,治愈16例,顯效15例,有效9例,無效18例;χ2=5.624,P<0.05)。
2.2 兩組治療前后血清水平比較 治療后,兩組IL-10、IL-17和TGF-β1水平均明顯下降,且觀察組明顯低于對照組(均P<0.05)。見表1。
組別時間IL-10IL-17TGF-β1對照組治療前106.98±8.54127.22±10.441502.80±36.46治療后88.34±9.321)106.73±6.871)1324.60±12.671)觀察組治療前112.32±8.89131.31±11.761510.40±29.35治療后59.65±7.241)2)86.91±7.641)2)891.80±21.631)2)
與治療前比較:1)P<0.05;與對照組比較:2)P<0.05
2.3 兩組不良反應率比較 對照組有9例(15.52%)發(fā)生不良反應,其中惡心3例,嘔吐3例,腹瀉2例,頭暈1例;對照組有11例(18.97%),其中惡心4例,嘔吐2例,腹瀉3例,頭暈2例。組間比較無明顯差異(χ2=0.088,P>0.05)。
胃炎的發(fā)生和Hp感染具有緊密聯(lián)系,且發(fā)生率和年齡呈正相關。文獻〔3〕報道,老年胃炎患者Hp的檢出率已遠遠超過90%。Hp在機體內會生成尿素酶,并能夠在生化作用下生成氨,對患者胃黏膜的上皮細胞造成嚴重破壞。同時,Hp還能夠和胃黏液中的糖蛋白進行結合,并附著在胃壁表面,最終破壞胃黏膜的屏障作用。另外,Hp還會在體內產生炎性反應,加劇胃黏膜損傷,最終導致胃黏膜萎縮。
血清IL和TGF水平是衡量Hp胃炎患者炎性程度的重要指標。IL-10因子主要來源于Th2細胞,在疾病的炎性反應中主要作用是免疫調節(jié)。IL-17和TGF-β1等多種細胞因子都參與了胃黏膜的炎性反應。其中IL-17會刺激體內炎性趨化因子的生成,會迅速增加炎性細胞的數量。同時,IL-17還能促進多種炎性因子的產生。TGF-β1會導致體內免疫細胞的活性下降。研究報道,TGF-β1會直接影響抗體的產生,在抗感染方面發(fā)揮著重要作用〔4〕。同時,TGF-β1的水平和患者的病程長短以及病情的嚴重程度密切相關。胃炎患者行Hp根除治療后,TGF-β1的水平會明顯下降,胃黏膜的炎性反應也會相應減輕。本研究中,Hp胃炎患者的局部胃黏膜會產生Hp定植,而且在局部炎性反應中,可以檢測到TGF-β1。
Hp對胃黏膜造成的炎癥損傷大部分是直接產生的。采用根治Hp能夠明顯緩解患者的臨床癥狀,并降低疾病的復發(fā)率,意義重大。取得本研究結果的主要原因:(1)奧美拉唑是一種質子泵抑制劑,能夠明顯抑制胃酸的分泌,還會對胃黏膜內氫離子泵產生抑制;(2)阿莫西林進入人體后,局部胃黏膜的藥物濃度較高,對于Hp具有較強的清除作用;(3)克拉霉素也能夠增強局部胃黏膜的藥效,而且藥物功能的發(fā)揮相對穩(wěn)定,具有極強的抗菌性,即使單獨服用,也能夠強效清除Hp,但是長期服用,患者很容易對其產生抗藥性。這3種藥物的聯(lián)合使用,可以明顯提高治療效果。
1 李 莉,李衛(wèi)紅,江 恒,等.胃炎口服液對Hp感染小鼠血清及胃黏膜細胞因子的影響〔J〕.西南國防醫(yī)藥,2015;25(2):129-31.
2 鄒志紅.胃瘍片對消化性潰瘍伴Hp陽性患者相關細胞因子的影響〔J〕.湖南中醫(yī)雜志,2014;30(6):48-9.
3 葉 暉,張學智.幽門螺桿菌陽性慢性胃炎脾胃濕熱證中西醫(yī)結合研究進展〔J〕.中國中醫(yī)藥信息雜志,2014;21(9):134-6.
4 鐘文洲,陳正義,黃曉曦,等.蘭索拉唑對糜爛性胃炎患者血清白細胞介素-4、干擾素-γ水平的變化影響研究〔J〕.中國生化藥物雜志,2014;35(6):145-7.
5 苗子金,柴 麗,苗向霞.芳香祛濕解毒湯治療慢性萎縮性胃炎的胃鏡及病理觀察〔J〕.河南中醫(yī),2015;35(2):338-40.
〔2016-10-25修回〕
(編輯 袁左鳴/滕欣航)
衡陽市科技計劃項目申請書(No.2015KJ04)
劉 晗(1981-),女,碩士,主治醫(yī)師,主要從事消化常見疾病的診治研究。
R573.3
A
1005-9202(2017)06-1437-02;
10.3969/j.issn.1005-9202.2017.06.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