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哇啊!我的胸口像是壓著一塊石頭,這感覺讓人發(fā)瘋!”一大早,雷內克醫(yī)生的診所里就傳來了似乎能刺穿墻壁的尖叫聲,正等著取感冒藥的病人們嚇了一大跳,紛紛捂著耳朵沖出了診所的門。
除了嗓門大之外,這位“尖叫小姐”的全身卻像縮了水一樣憔悴。只見她雙手緊緊捂著胸口,眉毛擰成了一堆,看來病得不輕。雷內克醫(yī)生懷疑她的心臟出了問題。
“你說什么?你,要把你的耳朵,放在我的胸口?哦,別做夢了!”尖叫小姐對雷內克醫(yī)生提出的診斷方法火冒三丈。
敲木頭敲出的靈感
“把你的臭耳朵拿遠點!我寧可去死!天吶,疼死我了……??!”尖叫小姐的叫聲越來越嚇人,急得雷內克醫(yī)生在走廊里團團轉??墒牵挥寐犜\的話,怎么能知道尖叫小姐的心臟到底有沒有問題呢?
忽然,一個情景閃過他的腦海:那是前幾天的事了。當時他路過巴黎的一條街道,見幾個孩子在木料堆上玩得正起勁。其中一個孩子用一把小錘子輕輕敲打一根長長的木料,其他孩子把耳朵貼在另一端聽。被吸引的雷內克也把耳朵貼了上去,立刻聽到了清脆的“當當”聲。
想到這里,雷內克醫(yī)生眼睛一亮。他順手拿過一張取藥單,快速卷成一個紙筒,在護士們不解的眼神里,將紙筒的一端放在尖叫小姐的胸口。
“哇??!你……”尖叫小姐的叫聲剛剛竄出嗓門,就被雷內克醫(yī)生豎起一根手指,用“噓”聲堵了回去。
“很好,果然是心臟出了問題,聽得很清晰!”雷內克醫(yī)生一邊用耳朵聽著紙筒的另一端,一邊喃喃自語。他麻利地開好了藥方。幾片藥加一針下去之后,尖叫小姐攥緊的眉頭終于舒展開來,也停止了刺耳的尖叫聲。
“竊聽”內臟的悄悄話
雷內克醫(yī)生并沒有滿足于這次小小的成功。后來的幾天里,他都在家里埋著頭削木頭,最后,他削出了一根形狀像笛子一樣的木管子,這就是醫(yī)用聽診器的雛形,它的效果要比那根紙筒好很多倍。有了這根“醫(yī)者之笛”,即使出現(xiàn)再多的尖叫小姐,都能輕松搞定。
1840年,另一位英國醫(yī)師對這個偉大的發(fā)明進行了改良,將單耳聽診器設計成了雙耳式的,用它甚至能聽到母體內胎兒的聲音。從此,聽診器登上了醫(yī)學的舞臺。而聽診器的發(fā)明者雷內克醫(yī)生,則獲得了“胸腔醫(yī)學之父”的美名。
有趣的“聲音隧道”
我們都知道,人能聽到聲音的原因就在于聲波在空氣中的振動傳導,最后到達我們的耳膜,就產生了各種聲音。
聲音具有遮蔽效應,就是強聲可以遮蓋弱聲。在一個很嘈雜的環(huán)境里,你就聽不到一些微弱的聲音了,比如人體內部的聲音。而聽診器的原理,就是用木管遮蔽了其他聲音的干擾,使人體內聲音的頻率與波長達到人耳能夠聽到的范圍,這樣醫(yī)生們就能聽得清楚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