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莉麗
音樂是一項高雅的藝術,小學生對于音樂有一種天然的癡迷,在音樂課上,學生可以盡情的展示自己,學習動聽的歌曲,音樂課對于小學生有著較強的吸引力,近幾年來,素質教育的口號深入人心,教師和家長都意識到了在教學中從做好音樂教學的重要性,那么在新形勢下,又該如何抓住契機,提高小學音樂課堂的教學質量呢?下面筆者將根據自己的一些教學經驗,闡述提高小學音樂課堂教學質量的方法。
一、圖畫教學,情境引入
音樂屬于藝術類學科,它與美術是密不可分的,小學音樂教材中的許多歌曲,都是簡單易懂的,許多的歌曲都可以通過畫面來展現,而且這種展現方式形象直接,也可以激發(fā)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
例如在學習《憶江南》這首歌的時候,教師在上課之前就可以引導學生聯想,自己在平時的生活中,通過電視、網絡等渠道了解到的江南風光,想一想自己印象里的江南是怎么樣的,通過這種聯想,在學生的腦海里就會勾勒出一幅優(yōu)美的江南畫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也得以激發(fā),教師也可以更好地開展音樂教學,提升課堂教學效率。
二、聯系生活實際,開展教學
藝術來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通過生活就可以知道,真正的藝術往往都是離不開生活的積累的,如我國的國粹京劇中的許多劇目都是根據一些歷史故事或是生活中的故事改編的,這些故事之所以能夠流傳到今日,究其原因就在于他們反映的都是人們的實際生活,在情感上引發(fā)了他人的共鳴。由此可見,生活對于音樂教學的影響力。
小學音樂講解的許多知識雖然不能與那些流傳千古的音樂相比較,但是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同樣也可以根據生活實例來引導學生更好的學習音樂知識。比如,教師在教學《手拉手,地球村》這首歌的時候就可以根據生活實際來分析,保護地球對人類生存和發(fā)展的重要性,讓學生明白自己學這首歌的意義所在,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力和熱情。
三、展現自我,培養(yǎng)學生音樂能力
小學生的表現欲強,在課堂上他們學習了一首新的歌曲后,都希望將自己學習的知識,分享給別人。如有的學生喜歡在回家之后,告訴父母自己今天又學習了些什么,想要將自己學到的新的歌曲唱給父母聽,得到他人的表揚和獎勵之后,學生學習的動力也就更強了。
根據小學生的這種心理特點,教師在教學的時候,就可以多為學生提供表現的機會,比如在課堂上學習了一首新歌之后,教師可以鼓勵學生演唱,在表現自己的時候,學生的精神得到了滿足,能力有所提高,學習的積極性也更強。
四、開展音樂實踐,提高教學質量
音樂的世界十分的寬廣,在課堂上學生學習到的音樂知識是有限的,學生的學習潛能也不能最大限度的激發(fā)出來,針對小學生求知欲強,學習積極性高的特點,教師可以 適當的開展音樂實踐,通過實踐探索更多的音樂知識。
例如,四年級下冊的第三單元“學戲曲”,主要學生的就是與戲曲相關的內容,教師在教學的時候,就可以帶學生去探訪,當地的一些京劇團,了解劇團里不同的角色,主要負責哪一方面的演唱,有什么區(qū)別。通過,這樣的音樂實踐,學生不但可以學到音樂知識,還能拓寬自己視野。
總之,音樂的魅力對于每個人來說,都是無法抗拒的,教師在進行小學音樂教學的時候,必須要讓學生明白音樂學習的重要性,盡可能的讓學生能夠在課堂上展示自己的音樂才能,鍛煉小學生的能力,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提升音樂教學質量。
(作者單位:德惠市夏家店街道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