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話好說
人,都喜歡聽好話。何謂好話?恐怕有益、有用、有理的話都應(yīng)算做好話。因為有益的話勸人向善;有用的話,為人解困;有理的話,促人深省。但是,好話并不一定好聽。好話說不好,照樣招人煩、惹人怒。
比如,遇到有人踐踏花草,會說的人說:“花草是我們共同的朋友,請您腳下留情?!倍粫f的人則先是一聲斷喝:“站??!”接著便是一頓訓斥:“你眼睛瞎呀……”勸人愛護花草本是一番好話,說不好,不但招人煩,而且還有可能“煩”出事端。這類好話不能好說的現(xiàn)象,恐怕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多有所見。據(jù)說,至少有三種人常常不能好話好說。
一是恃理者,常常以“理”傲人,不能好話好說。廣場上不讓自行車進入,為的是保證游人安全,百分之百的有理。但有理不說理,好話不好說,而是插上一塊“禁止入內(nèi)”或“不準進入”的牌子,一“傲”了之。偶有闖入者,立刻是一頓“傲”氣的怒斥。既是“禁止”“不準”,肯定“絕對”有理,為什么不好好說說道理,而非要擺出一副神圣不可侵犯的傲人的架勢呢?社會生活中,類似“禁止”“不準”的現(xiàn)象舉目可睹、側(cè)耳可聞,在迷人的時代風景上涂上了一筆惱人的色彩。
二是倚勢者,常常因“勢”唬人,不能好話好說。為了保持良好的市容和順暢的交通,早市應(yīng)該按時收攤,這類維護社會秩序的好話讓某些不能好話好說的管理人員說出來就非常刺耳——“我看還有誰賴著不走!”“現(xiàn)在離收場時間還有3分鐘,到點不收攤的,后果自負!”走在街上,耳邊突然響起警笛聲,接著是警車上傳來一連串的近乎聲嘶力竭的吆喝:“靠邊!”“停車!”間夾著幾聲訓斥:“沒聽見哪!”“耳朵長哪兒去了!”接著便是一長串的車隊呼嘯而過。靠邊、停車也許應(yīng)該,至少方便車隊順暢通過,免得誤了人家的“大事”且影響交通。但這樣的“好話”,為什么不能說得平和些、禮貌些?
三是居“上”者,常常以“上”壓人,不能好話好說。老子對兒子說話,多是表達關(guān)愛之情,但好話常常不能好說,每成訓誡,動輒“你必須做什么”“你必須這樣做”。兒子聽了老子這樣的“好話”,沒有不皺眉頭的。
以上三者都應(yīng)該反思反思,好話好說,才能構(gòu)建出和諧社會。
(李承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