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語文新課程標準》明確指出:”語文教學要注重語言訓練?!爆F(xiàn)行小學低段語文教材大多以詩歌、童話寓言及人物故事為主要內(nèi)容。這些課文,均生動活潑,饒有趣味,學生讀著興趣濃。如教師能充分利用發(fā)掘文本資源,精巧設點,有線串聯(lián),使學生在語言實踐中不斷積累、模仿、想象,創(chuàng)造性運用語言,那么無論對學生表達能力的提高,還是思維能力的發(fā)展,都具有重要的意義。
本文以《小小的船》( 人教社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小學語文第一冊第7課 ) 一課的教學,談談自己的作法。
關鍵字: 小小的船;語言訓練
G623.2
一、關注形象生動的詞語,巧尋語言訓練點
《小小的船》是一首精巧的兒童詩,這篇韻文最大的特色是用了很多疊詞描寫景物的形狀和色彩。對一年級的學生來說,理解這些疊詞的用法有一定的難度,因此應適當?shù)貏?chuàng)設情境,引導學生在反復朗讀中比較,獲得初步的認識。
師:小小的,閃閃的,藍藍的,彎彎的。為什么要將兩個字重疊呢?“小的船”“藍的天”和“小小的船”“藍藍的天”哪個好?生:“小小的船”“藍藍的天”好。師:為什么?生:因為“小小的”比“小的”還要小。生:“小小的”“藍藍的”,讀起來更舒服。師:對,你們也能用重疊的詞說一句話嗎?生:紅紅的太陽出來了。師:你們說得真好,以后我們也可以運用重疊的詞來造句。
【評析:先用比較的方法,引導學生領悟課文中運用疊詞的意義,再采取用重疊的詞說一句話的方法讓學生進一步體會重疊的詞在生活中的作用,詞語理解落到了實處。教師如能關注到文本中形象生動的詞語,巧尋語言訓練點,孩子腦海中自然而然躍出這樣的詞,信手拈來,活學活用?!?/p>
二、關注運用修辭的語言,巧尋語言訓練點
課文中“彎彎的月兒,小小的船”短短幾個字卻隱藏著一種修辭手法——比喻,這是學生首次在文本中遇見“比喻”這種修辭手法,我把此處當做語言訓練點,讓學生表達說話,進而看圖說詩。
師:現(xiàn)在,誰懂得“彎彎的月兒小小的船”這當中加上一個什么字,就可以把這句話聯(lián)系起來?生:加一個“像”字。“彎彎的月兒像小小的船”。師:是啊,自古至今,那現(xiàn)在,我們也來想一想,彎彎的月兒還像什么?生:彎彎的月兒像香蕉。生:彎彎的月兒像彩虹。生:彎彎的月兒像小橋。師:你的想象力真豐富,出示月亮圖,請生看圖說話,出示句式:月亮是。師:我先來示范,我選擇第一幅圖,我想說:圓圓的月亮好像我手里拉著線的氣球。誰也想說說這樣的句子,記得把話說完整。
生:月亮是男孩手中的氣球。生:月亮是我最愛的籃球。生:月亮是懷孕的媽媽。師:這句話能不能重新說一說。生:月亮是媽媽肚子里的寶貝。師:哎喲,好美呀,你真是一個富有想象力的小詩人!生:月亮是丟出去的籃球。生:月亮是我爸爸送我的籃球。生:月亮是媽媽給我買的氣球,很漂亮。師:小朋友的想象力可真豐富,你們說的句子真美。
【評析:我們知道,運用修辭手法進行表達,會使語言生動形象,具有畫面感。抓住這些語言細細品味,有利于孩子學習語言,培養(yǎng)語感。盡管低年級教學“不必太在意比喻句”,但這并不等于不要教,而要看此處比喻為何而求??勺寣W生初步了解比喻手法,同時也能基本掌握比喻句的用法。事實上,孩子在課上不僅能發(fā)揮想象說出彎彎的月兒還像什么,甚至可以憑借老師給予的句式和圖片,可以嘗試說詩,“比喻”成為本課的語言訓練點是比較成功的?!?/p>
三、關注語言留白處,巧尋語言訓練點
《小小的船》這篇課文,詩畫相配,內(nèi)容生動,語句優(yōu)美,更富有想象力。因此,在教學的過程中讓學生觀看星空動畫圖;播放《小小的船》的音樂,創(chuàng)設一種優(yōu)美的情境。在這樣的情境中引導學生一邊讀文,一邊想象韻文所描繪的畫面。
(“小小的船”樂曲在教室里回蕩,小朋友們都入了神,瞇上了眼睛,顯得十分陶醉。)
師:哪些小朋友覺得自己好像飛上了月亮?生:我飛上去了。生:我好像身子變輕了。生:我好像腿變長了。師:好,現(xiàn)在你們已經(jīng)飛上了藍天,坐在了小船里。看,在月亮上看到些什么?(出示句式,憑借情境進行句子訓練)我看見……。生:我看見星星。生:我看見北斗星。生:我看見人造衛(wèi)星。生:我看見許多星星向我眨眼睛。師:星星那么亮,向我們眨眼睛,你坐在月亮上,向下就看見地球,抬頭看,除了看到星星還看到什么?生:我還看見藍藍的天。師:藍藍的天,我們每天都看見,誰能用“藍藍的天”說一句話?可以說藍藍的天上有什么,也可以說我在藍藍的天上做什么,想想看,看誰說得好?
【評析:雖然低年級教材中的選文大多簡潔樸實,但也不乏表達的留白處,這些語段會讓學生產(chǎn)生豐富的想象和無限的回味,更重要的是為學生提供了更多言語實踐的機會。利用情境想象說話是本教學片斷的一大特色,學生把自己想象為正坐在月亮上的小姑娘,她們所說的話都是具體的情境中產(chǎn)生的,憑借文本留白提供的語言材料,訓練和發(fā)展孩子的語言,從而達到學生整體素養(yǎng)發(fā)展的目的。】
課堂是教學的主陣地,一篇篇精彩的文本就是一個個經(jīng)典范例。依托文本,在閱讀教學中找準語言訓練點,引導學生落實諸如此類的語言訓練,相信孩子們的說話能力一定是扎實有效的。
作者簡介:
陳曉微(1985.10-),女、(漢族),廣東湛江人,華南師范大學中文系畢業(yè),廣州市天河區(qū)盈彩美居小學語文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