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李楠
新桐詩社:古詩詞里藏著文化風骨
記者 李楠
四年埛外問詩笙,留影鐘樓緩緩行。
青蔓垂迎風乍起,紅墻濕對媚漸生。
獨藏故紙能留淚,不信空言久憶情。
千古人悲長別路,無慚煙雨去留輕。
走在蘇州大學的校園里,周游吟誦著這首他三年前研究生畢業(yè)時,在新桐詩社雅集上寫的詩,感慨萬千。如今已從南京大學古代文學博士畢業(yè)的他,再次回到蘇大校園,探望他的導師和詩友們?!按髮W時加入詩社,讓我有了灑脫的人生觀,讓美好的校園生活更充滿了詩意,雖然已經(jīng)畢業(yè)了,但詩詞的文字魅力,詩情畫意的生活態(tài)度,依舊深深地感染著我。”
2001年,蘇州大學文學院古典文學專業(yè)的副教授楊旭輝,帶領著他的幾位愛徒和十多位詩詞愛好者,一起創(chuàng)建了新桐詩社。十幾年來,從本科生,到研究生,再到博士生,詩社里不斷涌入新鮮的血液,雖然有些學生畢業(yè)后,在蘇州,還是會經(jīng)?;貋韰⒓釉娫~雅集。
“清露晨流,新桐初引”這句話原出自《世說新語?賞譽》:“王恭始與王建武甚有情,后遇袁悅之間,遂致疑隙。然每至興會,故有相思。時恭嘗行散至京口射堂,于時清露晨流,新桐初引,恭目之曰:‘王大故自濯濯’”。
讀來怦然心動的那段“于時清露晨流,新桐初引”的附帶描述。也許不是什么驚心動魄的大景觀,只是一個序幕初啟的清晨,只是清晨初初映著陽光閃爍的露水,只是露水妝點下的桐樹初初抽了芽,遂使得人也變得純潔靈明起來。于是我們的詩社便以新桐為名。新桐詩社的創(chuàng)始人楊旭琿說。
文人多愛游學采風,詩詞里那些地方和人,在行走中儼然能尋到他們的足跡和情愫。
新桐社的詩詞雅集,不僅在蘇州大學的小園林里舉行,還帶時常出去采風。蘇州大學獨墅湖校區(qū)周邊的白鷺園,斜塘老街,太湖東山的三山島,西山的葉山島,七子山的洄溪草堂,都是他們常去的地方。
周游說:去年我們詩社一起去探訪了洄溪草堂。在七子山脈的山塢中,我們探尋了清乾隆時江蘇吳江處士徐大椿晚年隱居之地。據(jù)傳草堂存世百二十年左右,后毀于咸豐戰(zhàn)火。現(xiàn)在洄溪草堂遺址旁的一塊石壁上還保留著當時鐫刻的20余方石刻,其中有清代著名詩人、散文家袁枚題寫的墨跡《仙境》等。他們一行人,一邊誦讀著詩詞《仙境》,一邊身臨其境的感受那種厚重的歷史感和文化遺存。
作為新桐社的一員,蘇州大學古代文學研究生胡祥表示,加入新桐社,是完美的決定,江南文化的中心用小橋流水、古巷園林鋪就文化勝景;用中西合璧、古今結合孕育文學新胎?!敖佑|新桐社,跟隨楊旭輝老師讀寫經(jīng)典提升了內心修養(yǎng);加入南社,跟隨張夷老師共舉南社文化事業(yè)增加了無數(shù)閱歷。我想在詩詞寫作和開創(chuàng)事業(yè)的前進道路上,會遇到更多的良師益友?!?/p>
新桐社的詩社雅聚中,大家也一起深聊詩詞背后的文化。在他們看來,經(jīng)過時空的沉淀,詩詞漸漸成為一座座城市的縮影。
蘇東坡與赤壁。此赤壁非彼赤壁,它其實是黃州城外江邊的赤鼻磯。并且,這個地方在當時來說并不美,據(jù)考證者志,“荒山、禿樹”而已。可蘇東坡硬把它當成赤壁古戰(zhàn)場來游,并有感而發(fā),鑄就詞壇杰作《念奴嬌.赤壁懷古》以及散文名篇《前后赤壁賦》,傳誦千古,并使黃州赤壁成為勝地,至今游人如織,絡繹不絕。
以蘇州為例,她的文化深度也決定了那些詩詞的瑰麗柔美。蘇州自古的崇文尚學之風,儒、雅文化的浸染,也造就了許多偉大的人物:以天下為己任,“先憂后樂”的范仲淹、變法維新以圖自強御侮的翁同龢、品遍姑蘇美食、覽遍姑蘇勝景的陸文夫……他們的思想和文章,無不反映著姑蘇的城市文化和精神。
城市的文化中,也涵蓋了不少的內容,而其中最主要的不是“陽春白雪”的雅文化,而是“下里巴人”的俗文化。在這里,楊教授首推了一類詩,名曰《竹枝詞》,通俗明白,瑯瑯上口,更是日常生活的真實寫照。風俗田園詩人之典型,非宋代吳地人范成大莫屬。他的組詩《曲四時田園雜興》分一年四季對吳地生產(chǎn)生活,民風民俗作了生動詳盡的描繪,為世人展現(xiàn)了一幅地道的江南圖景。
新桐詩社部分詩作
《游黎里次國林兄韻》
一葉疏香午夢堂,有靈湖石護梅樁。
寒煙半帶秋風起,何處水村是舊鄉(xiāng)?
《相門懷古》
丙申年三月三次日,余與如東張彪同行于姑蘇相門城墻步道,見殘磚斷瓦隱于新柳叢中,感懷有作。
梧桐飛葉遂頡頏,慕羨柳花入夢長。
西子形單思少伯,罘罳箭滿射吳王。
《探梅》
去歲春日赴鄧尉賞梅,今讀雙照樓主人探梅詩,因憶前游,作此詩以念之。
春服已怨?jié)耧L頻,鄧尉梅初葉未因。
絳雪臨人微面腆,浮枝霑霧益妝醇。
心中筆染眸中色,嗅底香隨意底人。
欲攈相思歸伴酒,終遺流夢作春塵。
《西京雜事詩》
晴空只一夜,至藍田次日,淅瀝小雨全似江南,雖是盛夏,秋意已來,念及今夏過中原一帶時,干旱少雨,忍見黎民之苦,頗怨天空,然余剛至西京,即降甘霖,緩解關中久旱,覺天公有意,即興感賦:
此時八月天未老,秦嶺忽覺夜雨寒。
昨日暖風頗有意,今朝小霈讓人憨。
我知今夏甘霖少,沿線黃河多地干。
好在天公愿作美,西京小雨似江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