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林鳳+徐淑華+李博+富饒
[摘 要]我國是世界上氣象災害最嚴重的國家之一,本文在國內率先系統(tǒng)地分析研究了國外氣象災害防災減災,借鑒國外經驗,結合國情,提出我國應如何搞好氣象災害防御工作。
大氣對人類的生命財產和國民經濟建設等造成的直接或間接的損害,稱為氣象災害。我國是世界上氣象災害最嚴重的國家之一,在自然災害中 70% 屬氣象災害,造成的損失約占國內生產總值的 1% 以上,受災害影響人口在4 億以上。各國政府普遍意識到防御氣象災害的重要性和迫切性,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我國歷來高度重視氣象災害防治工作并取得可喜成績,但與先進國家相比,還存在一定的差距。
1 有代表性國家的氣象防災減災
1.1 美國: 軟件重于硬件、平時重于災時、地方重于中央
美國是氣象災害頻發(fā)的國家,颶風、龍卷風、旱災、洪災等氣象災害造成的損失年均十億美元以上。美國氣象防災減災工作基本理念是軟件重于硬件、平時重于災時、地方重于中央。早在 20 年前,美國政府就設立了總統(tǒng)直接領導的美國緊急事務管理局,專事國家災害管理。一旦突發(fā)大的氣象災害,可以調動美國所有人力、物力進行緊急救援?!睹绹?lián)邦災害緊急救援法案》以法律形式定義了氣象災害防御的基本原則、各部門的責任和義務,為防御氣象災害提供了法律保障。美國政府非常重視氣象災害預警,建立了現(xiàn)代化氣象災害預警體系。通過 Internet、電視、廣播等新聞媒介,實時公布氣象災害信息,指導公眾防災減災。美國防治氣象災害注重應用先進的技術設備,地球氣象衛(wèi)星、資源衛(wèi)星的遙感技術早已用于氣象災害監(jiān)測、預警。NOAA 應用超級計算機和其他前沿技術,24 小時實時對龍卷風、颶風等極端天氣預警??蒲惺菤庀蠓罏臏p災的科技支撐。NOAA 具有世界一流的研究能力,為了氣象防災減災,研究災害性天氣的成因、氣象與災害等課題。美國重視氣象防災減災的宣傳教育,不惜花費巨資宣傳教育網絡化,建立相關網站約 700 個;要求全社會參與氣象防災減災活動。
1.2 日本: 把氣象防災減災視為實現(xiàn)可持續(xù)發(fā)展的重要前提條件
日本是太平洋上的一個島國,因其地形、氣象等自然條件的綜合作用,一年四季多發(fā)臺風、暴雨、大雪等氣象災害,其中臺風、暴雨和暴雪給日本經濟社會帶來嚴重影響。日本氣象防災減災工作基本思路是防災減災是減少損失、實現(xiàn)可持續(xù)發(fā)展的重要前提條件。日本是一個注重法制的國家,建有包括氣象災害一整套完善的防災法律體系。氣象防災減災法律與大災害有著密切關系。日本用于防災減災預算約占國民收入的 6% 。每年約為 3~4 兆日元之間。日本已建立起完整的防災救災科技研究體系。除了基礎和綜合性防災科學研究外,日本政府還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加強氣象災害的發(fā)生機理研究; 加強災害預測技術研究; 加強防災支援系統(tǒng)研究等。日本大力加強防災減災氣象觀測系統(tǒng)。日本氣象廳“下一代區(qū)域自動氣象觀測系統(tǒng)”已投入使用。目前積極加強氣象衛(wèi)星、氣象雷達、等防災基礎設施。氣象廳還從 2010年起,在大風、雷電、暴雨等易發(fā)地區(qū)使用新型多普勒雷達,提前一小時每隔十分鐘公布一次“大風等短時間預報”。在防災減災教育和培訓方面,日本還建立了防災減災教育和培訓支援系統(tǒng)。危機意識使日本人在氣象災害來臨之前便預先采取措施,把每年的 9 月 1 日定為國民“防災日”,在每年的這一天,全國各地都要舉行有日本首相參加的全國性防災演習,以提高全民防災意識和能力。日本政府制定了開展防災減災國際合作的基本方針和工作重點。努力加強防災減災國際合作,旨在國際合作方面發(fā)揮更大的作用。
1.3 印度: 把氣象防災減災視為可持續(xù)發(fā)展戰(zhàn)略基本組成部分
由于印度洋季風氣候和其他因素的綜合影響,印度是世界上氣象災害最嚴重的國家之一,12% 的國土易發(fā)生水災; 28% 的國土容易受旱災; 8% 的國土易受暴風侵害,給印度的經濟和社會發(fā)展帶來巨大損失。印度把氣象防災減災作為其可持續(xù)發(fā)展戰(zhàn)略的基本組成部分。為了提高氣象災害管理的能力和水平,不斷地在完善相應的政策和措施,主要包括: 將氣象防災減災內容納入發(fā)展規(guī)劃,使用最先進的信息技術開發(fā)預警系統(tǒng);提供災害保險; 提高公眾的減災意識; 加強氣象防災減災國際合作等。印度在各級政府均設有災害管理機構。最高決策機構是由以總理為首的全國災害應急管理委員會。印度在災害管理的立法走在了世界的前列,中央、地方建立了嚴謹而科學的法律體系。
2 啟示與借鑒
我國氣象防災減災工作起步較晚,經過幾十年的努力,取得顯著成績,但與一些發(fā)達國家相比,尚有一定差距。象防災減災關系千家萬戶,關系社會穩(wěn)定,關系國家發(fā)展大局。應借鑒國外的經驗,做好氣象防災減災工作,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做出新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