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羽兵
邂逅中和古窯
周羽兵
歲月蒼茫,歷史悠悠。通過時光隧道,中和古窯穿越了千年的風云變幻,中和古窯走過了成型—繁盛—輝煌—衰落—湮沒的漫長過程,如今等著人們揭開它覆蓋了近千年的神秘面紗。
十月金秋,梧州市作協(xié)和藤縣文聯(lián)開展采風活動。文友20多人穿行在中和村的老街小巷,徜徉在繡江青翠的岸邊。
我們迤邐在古村落里,巷道幽長而寧靜,屋檐兩旁是舊土墻,繁復而古舊,村民用古窯陶瓷匣缽砌筑而成的墻基,仿佛讓人們觸摸到了她千年的滄桑。置身古村,時光在這里慢了下來,那些洋溢的念想,靜默到無聲,仿佛時間也在這里駐足、聆聽,返回到一千年前的世界,令人心旌搖曳。
作家們輕撫用古窯陶瓷匣缽砌筑而成的墻基,找尋著匣缽上印刻著的工匠名字或符號,感受著藤縣歷史的厚重。中和古窯的老去無可阻擋,時過境遷,古窯湮沒之謎早已褪色成一幅幅暗黃色的回憶。
秋風漸入夜,明月當空掛。我在風里,一遍遍地懷想。眼前的中和村,在如水的月光下朦朦朧朧,燈火點點,房舍悠然。風之所及,樹影扶疏,空氣彌漫著水稻成熟的味道和濃濃泥土的氣息,月華下的北流河水在波光里肆意擴散,調(diào)皮地躍入每一個對她情有獨鐘的旅人眼中。
中和村深諳未經(jīng)雕琢的原生態(tài)山水和湮沒的千古之謎才是最美最深邃的道理。盤旋的飛鳥早已歸宿,每顆蒙塵的心靈和每具疲憊的軀體??吭趯庫o的港灣。站在這里,歲月的風云從歷史的深處飄至眼前,此刻時光在這里仿佛也慢了下來,寥寥幾筆,便呈現(xiàn)了逾千年的時光。
中和村,老鴉塘,大雅又大俗的小村落,一塊殘碑、半截斷垣、幾步石階、數(shù)堆石壘,足以讓時光流轉,中和古窯在這一方天地里篩風弄月,如同一枝翩躚的風信子,靈動了恬淡而喧鬧的日子。萬千風情化作這世外桃源的一抹情愫,在滄桑中延綿厚重與儒雅的氣質(zhì)。
歲月靜好,現(xiàn)世安穩(wěn)。中和村里用匣缽砌筑的古街小巷與一同老去的歲月,描繪成一幅歸隱之美的圖畫。中和古窯,難道就是我們前世的家?
“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大道也。至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這是《禮記·中庸》里的一段。
老子《道德經(jīng)》中的“萬物負陰而抱陽,中氣以為和”在耳邊響起。
孔子《中庸》說“喜怒哀樂之未發(fā),謂之中;發(fā)而皆中節(jié),謂之和” ……
我感慨古人慧心如許,與我心有靈犀也。
我想,我們也不妨揚著懷舊的心旌,去中和古窯更深處行一趟,尋一場洗滌心靈的鄉(xiāng)村夢。
責任編輯:陳薇
老墻體歷經(jīng)歲月洗禮依然矗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