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河清,余秋平
(1.江西省鄱陽縣農業(yè)局,江西鄱陽 333100;2.江西省南昌市良種場,江西南昌 330025;3.江西天涯種業(yè)有限公司,江西萍鄉(xiāng) 337016)
陸兩優(yōu)538是江西天涯種業(yè)有限公司、湖南亞華種業(yè)科學研究院、江西農業(yè)大學農學院用早秈恢復系科早538與不育系陸18S配組而成的雜交兩系早稻新品種。具有株葉形態(tài)好、生長量大、高產、適應性廣等特性。2014年參加江西省早稻遲熟組區(qū)域試驗,平均產量7 306.8 kg/hm2,比對照榮優(yōu)463平均增產0.31%;2015年續(xù)試陸兩優(yōu)463平均產量7 711.05 kg/hm2,比對照榮優(yōu)463平均增產3.79%。2017年通過江西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贛審稻2017008)。2015年在江西撫州良種場種植,較對照中早35略有減產,同年在余江縣及2016年在萍鄉(xiāng)麻山、安福縣種子站、南昌縣種子站等地試驗示范,產量較對照榮優(yōu)463均有不同程度增產。
陸兩優(yōu)538是用早秈恢復系科早538與不育系陸18S配組而成的雜交兩系早稻新品種。母本陸18S是湖南亞華種業(yè)科學研究院于1998年育成的水稻兩系不育系。父本科早538是2005年早季在南昌市良種場用M99257為母本與嘉育253為父本進行雜交,同年晚季在南昌市良種場加代后混收。2006年早季種植F2代群體,經系選加代及稻瘟病圃鑒定,于2008年晚季獲得17份F7代株系,并且于當季將這些F7代株系與株1S、陸18S、HD9802S等兩用不育系測交。2009年上半年在南昌市良種場進行優(yōu)勢鑒定,5個組合表現(xiàn)好,其對應的5個父本晚季在南昌市良種場加代,同時在福建建寧小面積制種。2010年對試制組合進行多點品比試驗和稻瘟病鑒定,其中2005-03-8-4株系所配組合的產量及其他性狀表現(xiàn)好。遂將2005-03-8-4株系定名為科早538,組合陸18S/科早538命名為陸兩優(yōu)538。陸兩優(yōu)538(陸18S/科早538)于2014—2015年參加江西省早稻遲熟組區(qū)試,2016年參加生產試驗,2017年2月通過江西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贛審稻2017008)。
2014年參加江西省早稻遲熟組區(qū)域試驗,平均產量7 306.8 kg/hm2,比對照榮優(yōu)463平均增產0.31%,不顯著,居第2位。2015年續(xù)試陸兩優(yōu)463平均產量7 711.05 kg/hm2,比對照榮優(yōu)463平均增產3.79%,不顯著,居第2位。
2015年在撫州良種場種植,平均產量為6 853.5 kg/hm2,較對照中早35減產0.23%。同年余江縣品比試驗,平均產量7 324.5 kg/hm2,較對照榮優(yōu)463增產4.20%。2016年天涯萍鄉(xiāng)麻山、安??h種子站、南昌縣種子站等地示范,產量分別為8 496.0 kg/hm2、7 684.5 kg/hm2、7 818.0 kg/hm2,較榮優(yōu) 463增產分別為3.28%、2.15%、3.27%。
2014年江西省區(qū)試平均全生育期113.6 d,比對照榮優(yōu)463早1.5 d;2015年續(xù)試,平均全生育期111.9 d,比對照榮優(yōu)463早1.4 d。株高94.7 cm,株型適中,劍葉挺直。不早衰。穗長19.8 cm,每穗總粒數(shù)113.2粒,結實率較高,達83.2%。谷粒長8.9 mm,寬3.0 mm,長寬比2.87,穎殼淡黃色,稃毛較少,穎尖紫色,無芒,千粒重25.2 g。
米質經農業(yè)部稻米及制品質量監(jiān)督檢驗測試中心檢測:陸兩優(yōu)538出糙率81.2%,精米率71.8%,整精米率64.0%,粒長6.2 mm,粒型長寬比2.8,堊白粒率81%,堊白度23.2%,直鏈淀粉22.6%,膠稠度 32 mm[1]。
2014年江西省早稻遲熟組區(qū)試:穗頸瘟為9級,病穗率27.8%,穗頸瘟平均損失率13.0%,綜合抗性2.4,明顯好于對照榮優(yōu)463(9級,47.6%,32.6%,4.5)。高感稻瘟病,在同區(qū)組中抗性排列第2。2015年江西省早稻遲熟組區(qū)試:穗頸瘟為7級,病穗率18.0%,穗頸瘟平均損失率4.0%,綜合抗性2.4,明顯好于對照榮優(yōu)463(9級,68.4%,26.6%,5.3),在同區(qū)組中抗性排列第2??沟狗暂^好,苗期耐寒力較好。
薄膜育秧3月25日左右播種、水育秧3月底播種為宜。強氯精浸種。秧田播種量300 kg/hm2,大田用種量30 kg/hm2。小苗4.5葉左右移栽。插植密度為30萬蔸/hm2,每蔸插4~5個基本苗。
陸兩優(yōu)538需肥水平中等偏上,總施肥量為純 N:165 kg/hm2、P2O5:90 kg/hm2、K2O:150 kg/hm2,稻田耕翻后在施入15 t/hm2腐熟農家肥的基礎上再加施40%水稻專用復混肥300 kg/hm2作基肥,待秧苗成活后結合施用除草劑,追施45%復合肥
在水漿管理上,插秧后保持田面寸水,秧苗成活后薄水灌溉,分蘗末期落水曬田。孕穗期保持田面有淺水層,抽穗期保持田間有寸水層。灌漿期干濕相間。收割前7 d斷水。
強氯精浸種。大田期間根據(jù)病蟲預報,及時防治稻瘟病、二化螟、稻縱卷葉螟、稻飛虱、紋枯病等病蟲害。一般噴施20%三環(huán)唑可濕性粉劑1 300 g/hm2左右對水750 kg/hm2防治稻瘟病;在幼蟲3齡前噴施1.8%阿維菌素2 500倍液防治螟蟲;用25%吡蚜酮2 200倍液防治稻飛虱;用5%井岡霉素4 500 mL/hm2對水500 kg/hm2防治紋枯病。
陸兩優(yōu)538在廣西桂林秋制,父、母本均于7月5日左右播種。9月5日左右始穗,播始歷期為62 d。
防止老秧,父、母本均于4.5葉前移栽。父母本行比2∶12,父本雙行按26.4 cm×16.6 cm栽插,兩期父本比例為1∶1,每蔸插2~3根苗。母本插13.3 cm×16.6 cm,每蔸2~3粒谷苗。
總施肥量折合純N:180 kg/hm2、P2O5:105 kg/hm2、K2O:120 kg/hm2。耙田時施基肥尿素150 kg/hm2、過磷酸鈣450 kg/hm2、氯化鉀75 kg/hm2。栽后3~5 d父本單獨偏施45%復合肥105 kg/hm2。插后5~7 d再普施尿素和鉀肥120~150 kg/hm2。適施?;ǚ?,在幼穗分化Ⅴ期施25%復合肥150 kg/hm2。
水的管理是寸水活蔸,分蘗期間薄露灌溉,分蘗達到高峰后落水曬田。孕穗期保持田面有水層,揚花期間保持1寸以上水層,后期干濕相間。
主要防治好稻瘟病、紋枯病,稻飛虱、稻縱卷葉螟等病蟲害,尤其要注意紋枯病的防治。一般在水稻始穗前7 d噴施稻瘟靈、井岡霉素防治稻瘟病、紋枯病。螟蟲蟲齡在3齡前用甲氨基阿維菌素進行防治。稻飛虱每蔸達到6頭時,就應及時噴施吡蟲啉等藥劑防治。
“九二○”用量控制在120~150 g/hm2。在母本抽穗20%時噴“九二○”45~60 g/hm2,第2天噴75~90 g/hm2,父母本同噴。同時父本單噴“九二○”7.5~15.0 g/hm21次。如果禾苗長勢繁茂,穗數(shù)多,或者氣溫較低,要適當增加“九二○”用量[2]。
首先是選好無山陰冷浸水灌溉(水溫低于23℃)的制種隔離區(qū),其次是做好田間除雜工作。當種子成熟達到80%時即可收割,收割后要及時攤曬。
[1] 國家水稻數(shù)據(jù)中心.陸兩優(yōu)538//中國水稻品種及其系譜數(shù)據(jù)庫[EB/OL].[2017-09-08].http://www.ricedata.cn/variety/varis/616355.htm.
[2] 徐金仁,肖長明,劉紅兵,等.兩系雜交早稻株兩優(yōu)538的選育與應用[J].種子,2015(12):103-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