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圓圓,劉方銘
(1.山東中醫(yī)藥大學針灸推拿學院2015級碩士研究生,山東 濟南 250014;2.山東省千佛山醫(yī)院康復醫(yī)學科,山東 濟南 250014)
針刀配合火罐治療腰三橫突綜合征49例
劉圓圓1,劉方銘2
(1.山東中醫(yī)藥大學針灸推拿學院2015級碩士研究生,山東 濟南 250014;2.山東省千佛山醫(yī)院康復醫(yī)學科,山東 濟南 250014)
目的:觀察針刀配合火罐治療腰三橫突綜合征的效果。方法:49例用針刀配合火罐治療。結果:治愈35例(71.4%),好轉12例(24.5%),無效2例(4.1%),總有效率95.9%。結論:針刀配合火罐治療腰三橫突綜合征效果較好。
腰三橫突綜合征;針刀;火罐
我們采用針刀配合火罐治療腰三橫突綜合征49例效果較好,報道如下。
共49例,均為2016年4月至2016年11月山東省千佛山醫(yī)院就診患者。住院9例,門診40例;男31例,女18例;年齡24~67歲,平均(36±0.5)歲;病程7天~10年;單側27例,雙側22例。
診斷標準:參照《中醫(y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1]。①有突然彎腰扭傷,長期慢性勞損或腰部受涼史;②一側或雙側慢性腰痛,晨起、彎腰疼痛加重,久坐直起困難,有時可向下肢放射至膝部;③腰三橫突處壓痛明顯,并可觸及條索狀硬結;④屈軀試驗常陽性;⑤部分患者X線片可示有腰三橫突過長或左右不對稱;⑥影像學檢查排除腰椎間盤突出癥、腰椎腫瘤、腰椎結核以及橫突骨折等。
納入標準:符合診斷依據(jù),患者或家屬簽署知情同意書,未接受過類似治療方法治療。
排除標準:不能俯臥及脊柱明顯畸形,年齡14歲以下及70歲以上,對局麻藥、類固醇激素等藥物過敏,有嚴重的暈針反應,有嚴重的心肺腦等重要臟器功能不全,有全身感染性疾病或血液病,腰背部皮膚感染,處在風濕、類風濕、關節(jié)炎、痛風、結核等病活動期。
患者俯臥位,腹下墊薄枕,充分暴露腰臀部,確定腰三橫突處壓痛點,雙側取穴,做標記,常規(guī)消毒、鋪巾,1%利多卡因局麻,行針刀松解術(器械采用北京華夏針刀醫(yī)療器械廠生產(chǎn)的漢章牌Ⅰ型針刀)。根據(jù)體質選用漢章2號或3號針刀。嚴格按照4步進針刀規(guī)程(定點、定向、加壓、刺入)行針刀操作,刀口線與軀干縱軸平行,于標記點處垂直刺入皮膚,直達橫突末端,緊貼橫突尖部及其上、下緣骨面,用橫行剝離法,將粘連在橫突骨面和尖端的肌肉、筋膜等軟組織剝離松解開,刀下有松動感后出刀。在針刀孔位置加拔火罐,閃罐2~3次后留罐5~10min,起罐后碘伏消毒,創(chuàng)可貼貼敷。3~5天治療1次,2次為一療程,2個療程后統(tǒng)計結果。
顯效:腰痛消失,腰部活動正常,腰腿疼痛等癥狀消失。有效:腰痛基本消失,腰部活動時仍有不適,功能稍受限。無效:癥狀及體征無明顯改善或無改善。
治愈35例(71.4%),好轉12例(24.5%),無效2例(4.1%),總有效率95.9%。
孫某,男,37歲,2013年4月就診。腰部疼痛反復發(fā)作3年,腰部疼痛,無下肢放射痛,彎腰、起坐、轉身活動時腰部疼痛或加重,負重、受涼后疼痛加重明顯,曾多次治療療效欠佳。查雙側腰三橫突尖部壓痛明顯,可觸及結節(jié)樣病灶,屈軀試驗(+),腰椎正側位X片無異常。用針刀配合火罐治療1次疼痛消失,活動自如,半年后隨訪未復發(fā)。
本病屬中醫(yī)“腰痛”、“痹證”范疇。多有慢性勞損、外傷病史,加之外邪侵襲,稽留體內(nèi),合而為病。外傷勞損,皮肉筋骨損傷,會導致血瘀內(nèi)阻,氣血凝滯,筋脈不暢引起疼痛。第3腰椎位于5個腰椎的中間,為前凸的頂點,是腰椎前屈、后伸及旋轉等活動的樞紐,腰三橫突最長,有橫突間肌、橫突棘肌、骶棘肌等眾多肌肉、筋膜、韌帶附著,腰1~3脊神經(jīng)背外側支在橫突尖部通過者,腰椎活動時,腰三橫突受拉應力較大,損傷后橫突周圍組織出現(xiàn)滲出、出血、無菌性炎癥,形成粘連、增厚、攣縮等病理改變,這些受累軟組織的損傷后改變,可刺激腰部脊神經(jīng)產(chǎn)生癥狀。
針刀治療重在調(diào)節(jié)受累肌肉、韌帶等異常拉應力,恢復人體弓弦力學解剖系統(tǒng)的力平衡,達到腰部動、靜態(tài)平衡[2]。另外,重在松解粘連、瘢痕,打破疾病的“網(wǎng)眼”病理構架,改善患部血液循環(huán),促進炎癥消除和代謝產(chǎn)物吸收[3]。針刀還具有針刺的作用,可行氣通經(jīng)、活血止痛?;鸸蘅晌鲠樀端山獠课火鲅?,加快局部血循環(huán)及代謝,減少粘連、瘢痕組織的形成。其熱力的滲透亦可加快循環(huán)、代謝,緩解痙攣。
針刀配合火罐治療取穴少,操作簡單,安全有效,可更好地緩解疼痛癥狀,是治療腰三橫突綜合征較好方法之一。
[1] 國家中醫(yī)藥管理局.中醫(y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M].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1994:202-203.
[2] 吳緒平.針刀治療學[M].2版.北京:中國中醫(yī)藥出版社,2012:12-15.
[3] 朱漢章.針刀臨床診斷與治療[M].2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9:1-24.
R244.381.57
B
1004-2814(2017)07-0826-02
2017-02-27
劉方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