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婷,王 堃,馮大剛
(城固縣農機管理站,陜西 城固 723200)
城固縣地處漢中盆地,全縣總面積2265km2,轄18個鎮(zhèn)、辦事處,392個行政村,總人口54萬,城固資源豐富,土壤肥沃,屬典型的農業(yè)大縣,全縣擁有農機總動力24萬kW,主要農作物耕、種、收機械化作業(yè)水平56%。水稻是城固縣主要的糧食作物,其中,水稻年種植面積26萬畝(1畝=667平方米,下同),占全縣總種植面積的50%,年產稻谷15余萬t。由于目前城固縣水稻的生產環(huán)節(jié)多,季節(jié)性強,耕作栽培技術細,綜合機械化技術水平低,勞動強度大,用工量多。因此,探索城固縣水稻育插秧機械化技術勢在必行。
(1)從2011年開始在博望鎮(zhèn)周堰村推廣水稻機械化育插秧技術,連續(xù)5年推廣面積從60畝發(fā)展到現(xiàn)在的6000畝,開展機械化育插秧的農機專業(yè)合作社由當初的1個到現(xiàn)在的6個,輻射平川10個鎮(zhèn),55個行政村。擁有全自動育秧流水線5套,高速插秧機10臺,手扶式插秧機6臺,育秧硬盤5萬個。
(2)城固縣的機械化育插秧示范點主要分布在上元觀李家嘴村、龍頭鎮(zhèn)六一村、博望鎮(zhèn)周堰村、原公鎮(zhèn)原公村、文川鎮(zhèn)文光村、董家營鎮(zhèn)邵家村。5年來,開展機械化育插秧技術培訓25余期,其中:插秧機安全操作機手培訓班6期,業(yè)務骨干培訓班6起,機械化整田作業(yè)機手培訓班12起,參培人數(shù)達600人。召開機具演示會5次,印發(fā)各類宣傳材料15000余份,媒體宣傳10次,觀看群眾達5000多人次。
(3)城固縣水稻全生育期為:早稻135~142d,中稻142~148d,晚稻在148~155d,水稻前茬85%是油菜、小麥。為了培育出滿足機插的優(yōu)質秧苗,采取水育、水管。晚熟品種采用藥劑控苗高的方法培育壯秧,平均畝用硬盤25個,谷種1.8kg左右,育秧播種時間與常規(guī)人工育秧一致。秧齡控制在28~35d 內,苗高控制在 18~23cm,保證成苗 1.5~1.8 株 /cm2。
(4)在機械整田方面對一般田塊采用灌水泡田24h后,采取機械“兩旋一抹平”整田技術,沉淀12h,對待油菜秸桿和小麥秸桿還田后,采用先干旋一次,放水12h后,濕旋一次再抹平,整田技術,基本達到了“田平、泥爛”,泥漿沉實、泥水分清,滿足了機插要求,機插作業(yè)采用行距30cm,株距20cm,平均每畝機插秧11116穴,平均每穴3~6苗。
(5)通過示范推廣水稻育插秧機械化技術,優(yōu)勢主要表現(xiàn):一是節(jié)減育秧田塊面積大,機插一畝大田僅需硬盤25個左右,需秧池7~10m2,而兩段人工水育秧需66.7m2可供給1畝大田,機械化育秧一畝可插秧60~80畝,人工育秧1畝只能插大田10畝左右,機械育秧比人工育秧面積減少5倍以上。二是省工省時節(jié)本增效,機插秧15~17畝/10h,每畝費用150元;人工插秧0.7畝/天,每畝費用280元,每畝節(jié)約成本100元。三是機械化插秧每畝產量725kg,比人工插秧增產25kg。四是機插秧速度快,可搶時把秧插在高產期并解決農村勞動力緊缺的問題。
(6)通過近幾年的試驗示范,水稻育插秧機械化技術在城固縣已完全成熟,可節(jié)本增效達300元/畝,并有省工省時,提高產量等優(yōu)勢,深受農民歡迎。
(1)資金投入大,收回投入周期長。經(jīng)過測算按1500畝的規(guī)模實施機械化育插秧為例,需添置高速插秧機5臺,機械化播種機3臺,育秧硬盤1.8~2萬只,需資約36萬元,平均每畝需投360元,如按插秧機使用10年,育秧硬盤使用5年播種機使用5年,加上維修費和小拱棚等易耗品,每年分攤投入成本約4.5萬元,合每畝每年設備成本約50元,若再引進高速插秧機,資金投入還會加大。雖然機插秧技術已完全成熟,已到可大面積推廣階段,但依靠農民自身投資,在城固縣目前不可能實現(xiàn)水稻全程機插。因農民購機投資成本大,有效工作時間短,回收成本緩慢。
(2)育秧環(huán)節(jié)多、技術要求高。機械化育插秧大量工作在于技術培訓,使干部群眾把握育秧技術;其次,機械化育秧大量工作在準備床土上,需要在冬季取土,曬干粉碎過篩去雜后拌肥堆悶熟化。廣大干部群眾常感嘆插秧容易育秧難。
(1)在進一步加大插秧機械補貼力度的基礎上,還應對使用插秧機的農戶給予作業(yè)補貼,以充分調動農民使用插秧機的積極性。同時,政府應加大對標準稻田、機耕道路等基礎設施建設的投資力度,確保農田作業(yè)機械出入方便、暢通無阻。
(2)搞好示范引導,加快輻射帶動。以項目為帶動,堅持以農機大戶、農機專業(yè)合作社為突破口,在有條件的村莊建立機械插秧示范點,設立試驗對比田,組織農戶到機插后的稻田觀摩,了解機插稻生長發(fā)育情況,學習田間管理技術,以實實在在的典型,講給農民聽,做給農民看,帶著農民干,輻射帶動廣大農民學習應用水稻育插秧機械化技術,確保推廣一畝,成功一畝,示范一片,成功一片。
(3)鼓勵和引導農機專業(yè)合作社、農機大戶等大膽承包閑置土地和代理經(jīng)營農民土地,發(fā)展水稻生產機械化農場,實施區(qū)域化、標準化種植,推行土地適度規(guī)模經(jīng)營。
(4)繼續(xù)加強農機與農藝的融合,進行多單位配合協(xié)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