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超穎
(上海中醫(yī)藥大學附屬龍華醫(yī)院,上海 200032)
1例乳腺癌術后患肢重度水腫患者的護理體會
田超穎
(上海中醫(yī)藥大學附屬龍華醫(yī)院,上海 200032)
乳腺癌術后;淋巴水腫;護理
上肢淋巴水腫是乳腺癌根治術后的一種常見并發(fā)癥,由于腋窩淋巴結清掃切斷了大量淋巴管,造成上肢淋巴回流障礙。有文獻報道,術后上肢淋巴水腫的發(fā)生率為6%~62%,并且發(fā)病率隨時間的推移而逐漸增加,77%的乳腺癌患者術后3年內發(fā)生了上肢淋巴水腫[1]。部分患者可導致外觀異常、反復感染、丹毒發(fā)作和上肢功能障礙,嚴重影響患者的生存質量。我院上肢水腫護理門診接診一例術后上肢重度水腫患者,經(jīng)37次護理干預后,患者患肢臂圍明顯縮小,不適感消失,現(xiàn)報道如下。
患者,女,73歲,右乳腺癌改良根治術后1年7月余,術后1年起出現(xiàn)患肢腫脹不適,并進行性加重。初診時患者健側腕橫紋上10 cm臂圍:18 cm,患側腕橫紋上10 cm,臂圍:24 cm;健側肘橫紋下10 cm,臂圍:20.2 cm,患健側肘橫紋下10 cm,臂圍:25.5 cm;健側肘橫紋上10 cm,臂圍:26.5 cm,患側肘橫紋上10 cm,臂圍:32 cm。伴有患肢腫脹,墜重感、針刺感、局部麻木感,觸之較硬。輕壓患肢有壓痕,患肢上舉功能受限。經(jīng)評估為重度水腫?;颊咧髟V患肢難受異常,嚴重影響生活。此后患者每周或隔周至護理門診隨訪干預一次,經(jīng)過37次護理干預,臂圍發(fā)生明顯變化。第37次護理干預后患者健側腕橫紋上10cm,臂圍:18.2 cm,患側腕橫紋上10 cm,臂圍:19 cm;健側肘橫紋下10 cm,臂圍:20.5 cm,患健側肘橫紋下10 cm,臂圍:21.9 cm;健側肘橫紋上10 cm,臂圍:26.5 cm,患側肘橫紋上10 cm,臂圍:29.4 cm。伴隨癥狀消失,患側肢體松軟,輕壓上肢后無壓痕出現(xiàn),上舉功能恢復?;颊咧髟V患肢無不適,生活已不受影響。
中醫(yī)學認為乳腺癌是由于“正氣不足,邪氣積聚”而引起,乳腺癌經(jīng)手術治療必損傷脈絡,造成氣虛血瘀、水停泛溢上肢,屬于中醫(yī)學溢飲、水腫的范疇[2]?;颊呷∑脚P位,患肢放松上舉與軀體垂直,操作者立于患側,一手扶持患肢,另一手對患肢從遠心端向近心端進行按摩,主要按摩手法為拿法、揉法、搓法。拿法:拇指與其余四指對合呈鉗形,施以夾力,以掌指關節(jié)的屈伸運動所產(chǎn)生的力,捏拿治療部位,即捏、提、松的交替動作。揉法:以指、掌的某一部位吸定于體表施術部位上,做輕柔和緩的上下、左右或環(huán)旋動作。搓法:以兩手掌夾住患者的肢體,相對用力作快速的搓動,在搓動的過程中,作上下的往返移動[3]。以上手法均有舒筋活絡、祛瘀消腫的作用,聯(lián)合使用可起到促進患肢淋巴回流的作用,同時操作時患肢上舉,通過重力引流的原理,更加速了患側肢體淋巴液及血液的回流。
按摩結束后給予氣壓治療,主要通過對多腔氣囊有順序的反復充放氣,形成了對肢體和組織的循環(huán)壓力,并達到促進血液和淋巴的流動及改善微循環(huán)的作用。
由于患者是獨居老人,平時生活中需獨自完成買菜、做飯、洗衣、拖地等一系列的家務工作及自我照料。且患側肢體為患者的常用手,患者自訴平日經(jīng)常用患肢提取重物,護士經(jīng)詢問后發(fā)現(xiàn)患者幾次患肢用力不當后,都出現(xiàn)不同程度的水腫加重,分別為搬動茶幾、手洗并擰干被單、將棉被撐出窗外晾曬等行為。護士向患者分析了此類行為會導致患側肢體水腫的進行性加重,指導患者平日生活中盡量用健側肢體提取物品,患側肢體負重勿超過2 kg,買菜或購物時使用小拖車,大件衣物用洗衣機清洗,將平時使用的成人毛巾換成小尺寸的兒童毛巾以方便擰干,做飯時更換較輕的鍋具及鍋鏟等。
指導患者平日走路時不要保持長時間下垂姿勢,可在健側肩部背斜挎包并將患肢放松置于包上或將患側的手插入衣兜。坐、臥休息時,可用靠墊或枕頭墊起抬高患肢,保持患肢高于心臟水平。夜間睡覺時盡量取平臥位或健側臥位,避免患側臥位長時間壓迫患肢。
患者存在患肢上舉功能受限,護士了解到,患者術后并未進行系統(tǒng)地功能鍛煉,對功能鍛煉的目的和方法也不甚了解。針對這一情況,護士對患者進行了功能鍛煉指導,選擇了平日居家較易實施的患肢爬墻訓練,患者面對墻壁或患側身對墻壁站立,起始時與墻面間隔一臂寬,平抬伸直患肢,以食指和中指抵住墻面,兩指交替向上爬行逐漸打開肩關節(jié)直至最大限度,可在墻上繪制爬升刻度,自行制定鍛煉計劃,循序漸進地提升爬墻高度,直至患側肢體爬升高度等同于健側肢體。在每次門診隨訪中評估患者肢體功能恢復情況,督促患者每日進行爬墻訓練。
患者為獨居老人,平時生活中缺少傾訴對象。乳腺癌術后患肢水腫病程長,恢復慢,易反復,該患者經(jīng)歷了長達一年的護理干預。在這一年中,護士與患者間建立了深厚的感情,每次護理門診進行干預時,護士也會與患者聊天溝通,詢問關心患者近期狀況,給出合理的建議,在患者臂圍逐漸縮小的過程中適時地鼓勵患者,增強患者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心。
指導患者避免在患側肢體進行抽血、輸液、量血壓等操作。囑患者夏日里要做好患側肢體的防蚊工作,避免蚊叮蟲咬。盡量避免患側肢體受傷,如發(fā)生扭傷、燙傷等情況應及時就醫(yī),勿在家自行處理。
乳腺癌術后患肢水腫雖不危及生命,但其病程長、難治愈、易反復,對患者的生活及生存質量都有較大的影響,有些患者甚至因這一癥狀的持續(xù)加重而出現(xiàn)焦慮、抑郁等不良情緒,更有甚者表達出了截肢的愿望。護理上除常規(guī)護理手段外,可加入一定的外治法。外治法是運用藥物、手術、物理方法或使用一定的器械等,直接作用于患者體表某部或病變部位而達到治療目的的一種方法[4]。淋巴引流按摩及空氣波壓力治療儀對術后上肢水腫的恢復均有較好效果。
[1] Vignes S,Arrauh M,Ebelin M.Poor influence of surgery Oil upperlimb lymphedema volume in patients after breast caneer treatment[J].JMalVasc,2006,3l(4):202-205.
[2] 郭 勇.惡性腫瘤并發(fā)癥治療[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11:251-252.
[3] 于天源.按摩推拿學[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16.
[4] 李日慶,何慶湖.中醫(yī)外科學[M].北京:中國中醫(yī)藥出版社,2012:36-37.
R473.73
B
ISSN.2096-2479.2017.46.141.02
本文編輯:劉欣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