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陽
(河南省中醫(yī)院/河南中醫(yī)藥大學第二附屬醫(yī)院乳腺外科,河南 鄭州 450002)
?臨床護理?
乳腺癌患者應激反應的中醫(yī)護理研究分析
楊 陽
(河南省中醫(yī)院/河南中醫(yī)藥大學第二附屬醫(yī)院乳腺外科,河南 鄭州 450002)
目的探究使用中醫(yī)護理干預對乳腺癌患者手術應激反應的相關影響。方法選取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我院就診并明確診斷為“乳腺癌”的患者50例為研究對象,隨機均分為隨機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觀察組常規(guī)治療護理的基礎上給予中醫(yī)輔助護理,對照組僅常規(guī)診療護理。評價護理干預前后患者的基本生命體征、焦慮水平差異,以及術后相關并發(fā)癥及滿意度評價。結果護理干預后觀察組與對照組兩組患者的平均心率與血壓分別為70.2±5.6次 vs 77.3±9.2次,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120.5±10. 5mmHg vs 132.9±10.7 mmHg;干預后兩組研究對象的平均焦慮水平分別為45.4±5.6 vs 55.3±7.7,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術后對照組不良反應事件的發(fā)生率顯著高于觀察組;滿意度評價結果顯示觀察組內滿意度為100%,對照組滿意度為80.0%。結論本研究結果初步顯示中醫(yī)護理干預能夠顯著改善乳腺癌手術患者的機體應激反應,有利于改善治療效果,對患者的遠期預后具有積極意義,值得臨床上應用和推廣。
乳腺癌;應激反應;中醫(yī);護理
乳腺癌是威脅女性身心健康的常見腫瘤類型之一,隨著篩查工作的進展、相關知識的普及及治療方法的進展,目前乳腺癌在我國的發(fā)病率及死亡率呈輕微下降的趨勢。其中外科手術在乳腺癌的診斷、分期和綜合治療中發(fā)揮著重要作用,分為乳腺和腋窩淋巴結兩部分,乳腺手術有保留乳房手術(保乳手術)和全乳房切除術,腋窩淋巴結手術有前哨淋巴結活檢和腋窩淋巴結清掃。手術本身作為一種應激原可顯著影響患者的心理及生理變化,從而對治療效果可能造成干擾,而從中醫(yī)的角度而言應激反應可影響心、肝、腎臟腑的生理功能,造成氣血失或氣血虧虛[1],因此本研究中我們旨在探究中醫(yī)的護理干預對乳腺癌患者手術應激反應的相關影響。
選取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我院就診并明確診斷為“乳腺癌”的患者50例為研究對象,排除患有嚴重系統(tǒng)性疾患及無法接受手術的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各25例,前者在常規(guī)治療護理的基礎上給予中醫(yī)輔助護理,后者僅常規(guī)診療護理。觀察組年齡27~48歲,平均年齡(39.6±8.5)歲,病理分型中導管癌18例,小葉癌7例,對照組32~50歲,平均年齡(41.3±11.5)歲,導管癌15例,小葉癌10例,經比較兩組患者一般資料,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乳腺癌手術診療與護理;觀察組在相同的基礎上給予中醫(yī)的飲食指導,同時根據患者的體質和病情酌情給予益氣養(yǎng)陰、疏肝解郁的中藥輔助治療;取患者的合谷穴及內關穴進行每日1次的按摩和針灸,每次持續(xù)時間約30分鐘;通過中醫(yī)的情志疏理調節(jié)患者的心理狀態(tài),使患者的心態(tài)保持平和。
自以下幾個方面進行組間比較分析:(1)基本生命體征:干預前后患者的平均心率及血壓水平;(2)焦慮自評量表(SAS):干預前后兩組研究對象的焦慮水平,50分為臨界值,隨分數(shù)增加患者焦慮程度顯著;(3)住院相關并發(fā)癥:由于應激反應主要影響機體的免疫系統(tǒng),因此研究中主要評價術后出現(xiàn)感染、出血、組織壞死及高熱等不良反應的發(fā)生情況;(4)對護理干預進行滿意度評價,分為“非常滿意”、“滿意”、“一般”與“不滿意”4個等級。
應用SPSS 19.0統(tǒng)計學軟件對數(shù)據進行分析處理,計數(shù)資料以百分數(shù)(%)表示,采用x2檢驗,計量資料以表示,采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干預前觀察組與對照組患者的平均心率與血壓分別為78.2±8.8次 vs 79.6±9.5次,132.6±12.0mmHg vs 136.9±11.8mmHg,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護理干預后兩組患者的平均心率與血壓分別為70.2±5.6次vs 77.3±9.2次(P>0.05),120.5±10.5mmHg vs 132.9±10.7mmHg(P<0.05)。
干預前觀察組與對照組患者的焦慮評價結果分別為58.6±8.6 vs 57.9±8.3,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兩組研究對象的平均焦慮水平分別為45.4±5.6 vs 55.3±7.7,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術后觀察組僅1例患者出現(xiàn)傷口愈合不佳,1例患者存在疼痛主訴;對照組患者中3例出現(xiàn)傷口的感染,2例出現(xiàn)皮下積液,4例患者主訴疼痛難以忍受,不良反應事件的發(fā)生率顯著高于觀察組。滿意度評價結果顯示觀察組內滿意度為100%,對照組中3例患者評價為“一般”,2例評價為“不滿意”,因此滿意度為80.0%,低于觀察組。
諸多研究顯示乳腺癌手術可使患者出現(xiàn)不同程度的應激反應,從而影響患者的治療效果。中醫(yī)的辯證論治中認為對于乳腺癌手術患者應盡可能保持機體氣血充盛,改善肝臟的疏泄功能,提高機體的免疫能力[2]。本研究結果初步顯示中醫(yī)護理干預能夠顯著改善乳腺癌手術患者的機體應激反應,有利于改善治療效果,對患者的遠期預后具有積極意義,值得臨床上應用和推廣。
[1] 方玉蕊.手術室護理干預對乳腺癌手術患者應激反應的影響[J].現(xiàn)代中西醫(yī)結合雜志,2015,24(14):1576-1577.
[2] 虞慧暢,耿武軍,唐紅麗,等.經皮穴位電刺激對乳腺癌改良根治術患者全麻圍拔管期應激反應的影響[J].中國中西醫(yī)結合雜志,2009,29(11):990-992.
Research and analysi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 the stress response of breast cancer patients
YANG Yang
(Henan provincial hospital/Department of breast surgery, second affiliated hospital of henan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Henan zhengzhou 450002,China)
R714.2
B
ISSN.2095-8803.2017.18.29.02
本文編輯:劉帥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