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麗
(新沂市人民醫(yī)院,江蘇 新沂 221400)
石骨癥是由于正常破骨細胞顯著缺乏,導致一種以骨吸收障礙為主的罕見遺傳性代謝性骨病,發(fā)病率約為1:100000[1]。其典型表現(xiàn)為骨密度增高、骨骼畸形[2]。石骨癥患者骨質(zhì)堅硬,手術難度大,術后并發(fā)癥多,對護理的要求相對較高。我院于2017年3月15日收治1例右股骨粗隆間骨折的石骨癥患者,術后療效滿意,無護理并發(fā)癥發(fā)生?,F(xiàn)將護理體會報告如下。
患者丁某,男35歲,曾于2012年左股骨骨折,予保守治療?,F(xiàn)因“下樓梯時不慎摔傷致右髖部疼痛活動受限1 h”,于2017年3月15日收治我科。專科查體:大粗隆部腫脹、壓疼、傷肢有短縮,遠側骨折段處于極度外旋位,末梢感覺、血運尚可。X線:右股骨骨質(zhì)密實,中段變形粗大,髓腔大部閉塞或縮窄,粗隆間橫行骨折,斷端錯位;血紅蛋白:98 g/L。入院后即行右下肢皮牽引,完善相關檢查,未見絕對手術禁忌證,于2017年3月22日在全麻下行右股骨粗隆間骨折切開復位鋼板內(nèi)固定術,術中順利,4月5日出院,出院時患者生命體征平穩(wěn),未訴特殊不適,右髖部切口愈合良好。復查X線提示:骨折斷端對位良好,骨折線可見,內(nèi)固定無異常,無其他并發(fā)癥。
2.1.1 心理護理
骨折后患肢出現(xiàn)疼痛、活動受限,加之患者曾經(jīng)有過骨折的經(jīng)歷,對手術存在恐懼心理,導致患者對手術是否成功也抱有疑慮。因此,醫(yī)護人員耐心聽取患者的主訴:對患者疑問和焦慮,給與真誠的解答和勸導;詳細的介紹手術的必要性,手術方法及術后注意事項,耐心地分析手術利弊,讓患者消除顧慮,取得患者的信任,積極地配合治療。
2.1.2 疼痛的護理
由于患者有過骨折經(jīng)歷,經(jīng)驗比較豐富,對疼痛比較敏感,這就要求我們護理人員在執(zhí)行各項操作時,動作要溫柔,在翻身、下肢活動時要注意避免由于牽拉引起的疼痛。我們采取敲山震虎、聲東擊西的方法,減輕患者的疼痛。采用疼痛評估表及時評估患者的疼痛情況,采用超前鎮(zhèn)痛、按時鎮(zhèn)痛的方法,及時給予處理,及時給予評價。
2.1.3 術前準備
由于患者的特殊情況,術前要做好充分準備:通過詢問病史、了解檢查結果、評估患者全身狀況、有無其他疾病,以確定患者的手術耐受力。入院后即訓練患者床上大小便,指導深呼吸、有效咳嗽訓練。指導患者行踝泵運動及股四頭肌等長收縮訓練,預防下肢深靜脈血栓。術前常規(guī)藥敏試驗、備皮、備血。
2.2.1 一般護理
術后予去枕平臥6 h,心電監(jiān)護測血壓、脈搏、血氧飽和度每小時1次,注意監(jiān)測體溫的變化,術后患者體溫波動在37℃~38.1℃之間,傷口無紅腫,遵醫(yī)囑給予溫水擦浴后體溫逐漸正常?;贾庹?5°~20°中立位,嚴密觀察患肢末梢血運,皮膚顏色、溫度、腫脹、活動及感覺有無異常。
2.2.2 傷口引流管護理
每兩小時擠捏引流管一次,保持引流管通暢;為防止引流管脫落、打折,對引流管行二次固定。觀察并記錄引流液的色、質(zhì)、量。當24 h引流量少于50 mL時可拔管,患者術后第2天刀口引流液26 mL,予拔除引流管
麻醉消失后,在患者可耐受的情況下,指導患者行踝關節(jié)的屈伸練習,每個動作維持5秒,放松,重復練習;上肢屈伸、外展及深呼吸運動。術后第一天,指導患者行股四頭肌等長收縮和踝關節(jié)屈伸,每個動作維持5 s,放松,重復練習,15~20 min/次,2~3次/d,指導患者抬臀運動預防壓瘡。術后1~2周,以患肢肌肉舒縮活動為主,目的是促進患肢血液循環(huán),減輕腫脹,防止關節(jié)僵硬,利于骨痂生長。功能鍛煉應循序漸進,活動強度以不感到疲勞和疼痛為主,禁忌大幅度功能鍛煉,以免造成再次骨折.
2.4.1 預防感染
術前術后常規(guī)使用抗生素;定時測量體溫、脈搏,加強切口的觀察及護理,如有異常及時通知醫(yī)生;嚴格無菌操作,保持傷口敷貼清潔干燥;鼓勵患者有效咳嗽咳痰,預防墜積性肺炎;留置尿管期間,執(zhí)行保留導尿護理常規(guī),預防泌尿道感染。保持室內(nèi)空氣新鮮,每日開窗通風兩次。
2.4.2 預防深靜脈血栓形成
術后抬高患肢,促進靜脈血液回流;手術6 h后行雙下肢氣壓治療,指導患者進行下肢肌肉靜力收縮運動和踝泵運動、患者家屬被動按摩雙下肢。遵醫(yī)囑予抗凝治療,如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鈉。
加強營養(yǎng),術后進食高蛋白、高維生素、高熱量、易消化的食物,肛門未排氣前,禁食易產(chǎn)氣的食物多食新鮮水果、蔬菜,促進腸蠕動,預防便秘。日常生活中要注意增加營養(yǎng)攝入以及鐵質(zhì)的攝入,注意膳食結構的均衡、多樣化幾色香味,以增進患者食欲,改善貧血癥狀,增強抵抗力;食用低鈣食物,減緩骨質(zhì)的硬化進程。
功能鍛煉:出院后繼續(xù)床上自主功能鍛煉2~3周,在患者可耐受的情況下,逐漸增加活動度和練習時間,根據(jù)隨訪結果決定是否可以下地扶拐行走。出院隨訪:出院后1個月、3個月、半年門診隨訪,以便及時了解骨折愈合情況;定期復查血常規(guī)、肝、脾情況,監(jiān)測貧血情況,是否出現(xiàn)了石骨癥的其他癥狀。
石骨癥[3]伴二次股骨粗隆間骨折患者臨床上非常少見,在我院也是首例,對此我們查閱國內(nèi)外相關文獻,發(fā)現(xiàn)相關的護理文獻也很少,只能根據(jù)疾病特點、臨床癥狀進行對癥護理。因手術難度和風險大,患者期望值高,護理問題多,術后易發(fā)生感染、出血、內(nèi)固定物松動、下肢深靜脈血栓塞等并發(fā)癥。通過術前加強心理護理、全面評估患者的身體狀況,充分做好術前準備工作,術后嚴密觀察病情變化、加強傷口、疼痛及并發(fā)癥護理,早期循序漸進行功能鍛煉,效果滿意,無并發(fā)癥發(fā)生,患者康復出院。
[1]汪璐璐.骨硬化癥的口腔頜面部特征及其相關治療[J].臨床口腔醫(yī)學雜志,2013,29(5):317
[2]楊秀芳.1例石骨癥病人行人工全髖關節(jié)置換術圍手術期護理[J].護理研究,2007(06).
[3]胡亞美.實用兒科學[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2:23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