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雨+紀新青
摘 要:校車為學生出行提供了方便,解決了家長的難題,但最近頻發(fā)的校車事故危害了社會的穩(wěn)定。因此校車安全已成為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任務。文章從幼兒園的校車安全問題入手,分析校車事故頻發(fā)所產生的負面影響,以及以河南商丘事故為例從學校、政府兩方面分析校車事故發(fā)生的主要原因,繼而就如何遏制校車事故提出建議。
關鍵詞:幼兒園;校車安全;政府監(jiān)管
中圖分類號:C916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17)03-0096-02
近期,一場車禍事故牽動著無數人的心。2016年9月22日,早晨8點39分,在河南省商丘市睢縣振興路與泰山路的交叉路口,一輛職工幼兒園的校車與一輛滿載貨物的貨車發(fā)生猛烈撞擊。事發(fā)校車核載37人,實載33人,校車上共有30名4歲-6歲的幼兒,另有1名司機和2名老師。現場目擊者稱,事發(fā)時車上有30個孩子、2個老師,其中一個老師被甩出窗外,但是沒有生命危險。目前事故已造成13人受傷、兩名兒童因重傷搶救無效死亡,雙方司機均已被警方控制。當地人表示,事發(fā)路段為該縣城鄉(xiāng)接合部道路,是通往城區(qū)的主要道路,但并未安裝紅綠燈??h政府隨后召開全縣安全工作會議,要求以開展校車安全大排查為重點,迅速開展交通安全、生產安全、飲食安全、校園安全等安全大排查,徹底消除安全隱患。
對這次事故是如何發(fā)生的,警方的初步調查是肇事雙方都存在交通違法行為,現均已被警方控制,事故發(fā)生的詳細原因正在調查中。與這起事故類似的還有2011年發(fā)生在甘肅正寧縣的幼兒園校車事故,這些慘痛的教訓時刻在警醒著我們:校車安全刻不容緩。
一、校車事故頻發(fā)對學校及社會的負面影響
校車事故的頻繁發(fā)生令無數鮮活的生命消失,令家長們悲痛欲絕。顯然,校車事故所帶來的一系列負面影響,不僅嚴重威脅了社會的安定,也極大地損害了政府的形象。
首先,校車事故給家長們帶來了直接的心理打擊。孩子是家長精神的支柱,是整個家庭幸福美滿的前提。在當前的社會背景下,一個孩子的傷亡對一個家庭產生的傷害是不言而喻的,不僅給受害人父母帶來沉痛的打擊,也給受害者家庭帶來了無盡的傷痛。
其次,校車事故的頻繁發(fā)生容易激起民眾的憤怒情緒,嚴重影響社會的穩(wěn)定。校車本是安全的象征,而發(fā)生事故后,公眾在惋惜生命的同時,必然會對司機、學校以及政府的作為產生不信任,繼而進行譴責,受害學生的家長如果得不到合理的解釋與賠償甚至會上訪,游行,嚴重影響了社會的和諧發(fā)展。
最后,校車事故的發(fā)生降低了政府的公信力,嚴重損壞了政府的形象。校車出現安全問題,可以說政府難辭其咎,換句話說,也是政府監(jiān)管責任缺失的典型表現。
二、幼兒園頻發(fā)校車安全事故的主要原因
(一)政府及交通部門監(jiān)管不到位是事故發(fā)生的根本原因
1.政府監(jiān)管不力
一方面我國社會目前并沒有營造一種校車優(yōu)先的交通氛圍。校車承載著每個家庭的希望,因此校車的權利應該遠遠大于消防車、救護車的權利。在美國等發(fā)達國家,政府早已把校車納入社會公共服務體系,并通過采取立法等措施來保障校車的權利。另一方面教育部門對學校校車的監(jiān)管也很不到位,沒有監(jiān)督學校嚴格落實校車運行標準,導致校車市場的混亂,由此增加交通事故發(fā)生的概率。通過總結校車事故的經驗,確保校車的安全,政府以及教育部門必須要加強對校車的監(jiān)管和干預。最有效的途徑就是構建完善的校車運行基本體系,確保學校嚴格落實校車運行標準,此外,要達到這個目的還需要交通部門、公安等部門的密切配合,因為單純靠單個部門的力量是無法實現的。因此,遏制校車事故的發(fā)生,必須上升到法律層面,保障校車制度的實施。
2.交通部門力量薄弱,交通設施不完善
首先,交通部門較其他部門財政力量比較薄弱,執(zhí)法力度比較低下,日常生活中并沒有依法履行自己的義務,擅離職守的現象時有發(fā)生。特別是農村地區(qū)道路漏管、缺管問題嚴重。此外,由于缺乏必要的經費支出,導致車載設備、通信設備不能及時更新換代,無法適應日常交通管理的需要。
其次,在經濟快速持續(xù)發(fā)展的今天,人手一車的現象已經十分普遍,商品經濟也促進了物流運輸的發(fā)展,司機需求量也越來越大,使得道路壓力也逐漸加大,人、車、路銜接性較差。一些道路安全設施,比如信號燈、道路標志等必要的基礎設施嚴重缺乏,不能很好地起到引導和預警的作用,致使交通事故的風險大大提高。
(二)學校監(jiān)管不力是導致校車事故發(fā)生的重要因素
1.駕駛員聘用缺少規(guī)范化程序
由于教育資源分配的嚴重失衡,使得農村的教育資源逐漸短缺,許多農村家庭為了讓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不得不把孩子送出去上學。結合校車運行的特殊性,加之政府忽視對校車的資金投入,諸多幼兒園、民辦學校為了減少開支,往往低薪雇傭缺乏駕駛經驗或綜合素質較低的駕駛員?;谛\嚢踩芾矸ㄒ?guī),我國已明確規(guī)定:校車駕駛員獲得相應的駕駛證后,必須有至少3年的駕齡,同時也要到公安機關遞交駕駛證明以及申請材料等,符合要求的駕駛員在獲得駕駛資格后,學校還需要對駕駛員提供定期的道路安全教育以及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規(guī)和相應的急救知識,以確保學生的出行安全。
然而大部分學校卻漠視校車管理條例的規(guī)定,對校車駕駛員的資格考察不夠重視,隨意招聘,忽視招聘駕駛員應有的程序,甚至只要持有駕駛證便可上崗。將條例規(guī)定的對駕駛員定期進行安全教育和培訓更是置之腦后,殊不知缺少一次這樣的安全培訓,也就多給駕駛員一個操作失誤的機會,孩子遭受傷害的概率就會多一分。
2.校車存在安全隱患
校車質量問題是一個重要因素,我國能生產出安全性能高的校車,但要想獲得安全性能高的校車,首要面臨的就是購買費用。一輛專用校車的價格大約在200 000元到500 000元,發(fā)達地區(qū)的學校完全負擔得起。反觀農村學校,教育資源的失衡以及經費的不足就決定了其無力承擔昂貴的校車費用。更重要的是運營成本,即使買得起,許多農村地區(qū)的學校也是無法承擔運行費用。
農村家庭收入普遍較低,根本無力承擔學校住宿的費用。若沒有校車接送,孩子只能面臨輟學。在重重困難下,我國的校車類型可謂形形色色,廉價二手面包車、三輪車等安全性差的車輛充斥著校車市場,特別是對大多數農村學生,學校普遍使用私家車甚至農用車代替校車,甚至使用改裝的報廢車,車輛本身就存在很大的安全隱患。據報道,河南商丘事故發(fā)生后,記者在調查事發(fā)校車是否符合國家專用校車標準時,并沒有得到相關部門的回復。根據學生家長透露,河南商丘事發(fā)校車并沒有安全帶,因此造成了人員傷亡。
(三)駕駛員交通素質低下也是導致校車事故發(fā)生的重要因素
1.駕駛員個人責任感缺失
校車駕駛員安全運行的意識淡薄,缺少社會責任感。由于校車的時間、路線固定,極易令駕駛人存在僥幸心理,從而產生更多的違章行為。河南商丘的車禍于早上8點39分發(fā)生,街上來往車輛較少,相信校車駕駛員已經在這條路線上行駛了無數次,對道路的熟悉使他開始鋌而走險,這或許成為駕駛員冒險行駛的唯一理由,然而僥幸心理的作祟卻白白葬送了兩條鮮活的生命。令人不解的是,這樣一位每天肩負著身后數十條鮮活生命的校車駕駛員,居然獲得了校車駕駛的資格,或許是因為他駕駛技術高超,但校車駕駛員對于生命的輕視,就可以從根本上取消他的駕駛資格。分析歷年校車事故的原因不難發(fā)現,校車駕駛員安全意識淡薄、交通違章嚴重是事故發(fā)生的主要因素。
2.駕駛員安全出行意識淡薄
由于交通安全知識教育對象大多局限于學習駕駛證的人員,普通群眾的交通安全知識普及程度較低,另外,受傳統觀念的影響,相當一部分駕駛員安全出行的交通意識不足,漠視交通規(guī)則,沒有清楚地意識到交通違法行為帶來的嚴重后果,違規(guī)出行現象時常發(fā)生。
早在2007年,我國就頒布了校車管理的法律法規(guī),但實際上往往是“上有政策,下有對策”。就如河南商丘這起校車事故,發(fā)生事故地振興大道和泰山路交叉口并沒有安置紅綠燈。但雙方司機并不能因為沒有紅綠燈就可以肆無忌憚地闖過去,這無疑是存在僥幸心理。
三、遏制校車事故的建議
(一)政府加大經費投入,加強校車市場監(jiān)管
面對日益艱巨的交通管理任務,民眾的安全出行需要足夠的警力儲備才能保證,因此當地政府一方面要充分保證交通部門的資金,另一方面可以通過增加警車和視頻監(jiān)控設備來緩解交通部門的工作壓力。
其次,政府部門要加大教育經費的投入,保證國民教育的優(yōu)先權,提高國民素質,集中人力、物力、財力對校車問題進行清理整治。嚴厲查處“黑校車”,一經查處絕不姑息,學校特別是幼兒園要加強對學生的安全防范教育和校車逃生演練,通過校車手冊指導學生和家長來識別“黑校車”。此外校車管理要推行制度傾斜,只有真正把校車和普通車輛區(qū)別對待,才能使校車真正成為“特權車”。只有形成制度化,其他車輛的司機才能心存敬畏。同時引入問責機制,出現問題嚴肅追究到相關單位和人員。一方面,還應加大對農村校車的扶持力度,建議政府為農村校車“買單”。只有緊緊依靠政府的政策扶持,才能使校車運營走上制度化、正規(guī)化道路。另一方面,務必要完善學校的規(guī)章制度,確保行車安全。政府僅僅制定校車安全條例是不夠的,還應該制定更詳細的校車運行細則,只有這樣,校車在日常運行中才能做到權利和責任明確。
另一方面,政府必須加強對學校,尤其是幼兒園的監(jiān)督管理,在監(jiān)管的同時還應與學校簽訂安全認定責任書,明確發(fā)生事故后各方應承擔的責任,針對存在違法行為的校車實行嚴厲的懲罰措施,使校車運行步入正軌,繼而進入一個良性循環(huán)的道路。
更重要的是全民參與重視校車安全的重要性,養(yǎng)成良好的出行習慣。各部門要通力合作加大對校車的監(jiān)督,不放過任何盲點。實踐證明,政府、交通部門只有積極履行自身的職責,加強監(jiān)管力度,做到合理監(jiān)管、有效監(jiān)管。重點在于調整教育資源分配,切實保證校車的安全。再輔以嚴格的校車安全監(jiān)管,才能標本兼治,從根本上解決校車安全問題。
(二)完善道路交通設施,消除安全隱患
交通部門要加強危險地段和極易發(fā)生事故路段的專項治理,完善交通管理設施,改善道路條件,將道路的危險降到最低。其次,要對信號燈、交通標志和隔離設施進行查漏補缺,充分發(fā)揮交通安全設施的警示、引導功能,特別是在彎道、跨鄉(xiāng)鎮(zhèn)道路交叉口,確保交通設施設置的科學性、合理性。
(三)學校加強自身管理,注重安全培訓
首先要嚴格遵守國家的法律法規(guī),嚴格審核駕駛員的駕駛資格,“抓質量,保安全”,重點考查駕駛員是否掌握交通安全知識和技能,堅決淘汰不符合校車駕駛資格的人員,每車配備專業(yè)的陪護人員。此外,規(guī)定學校建立校車檔案,實行“戶籍式”管理,規(guī)定一人一車,負責到底。
其次要做好校車駕駛員的安全教育工作,使其牢固樹立安全意識。要對校車駕駛員的交通違法行為實行重罰,減少交通違法行為和預防道路交通事故的發(fā)生,從而最大限度地保護人的生命權和生存權。此外,還要定期開展技能培訓、法規(guī)學習等活動,切實提高駕駛人熟練駕駛技能。
(四)加大安全教育宣傳力度,提高駕駛員安全意識
首要任務是提高駕駛員的交通安全意識,但只是依靠交通部門的參與是不夠的,還需要多個部門的密切配合,比如交通部門與公安部門、執(zhí)法部門相結合,采用定點設卡、巡邏的方式,開展錯時聯勤巡查工作強化對校車的檢查和管理,嚴厲處罰校車違法行為,通過嚴厲的處罰措施,使“黑校車”自動退出校車市場。此外,交通安全應該從兒童抓起,尤其是幼兒園兒童,要重點對幼兒園安排交通安全教育課程,學校應當主動擔負起安全教育的責任。正如林肯所說:教育實際上是一種早期的習慣。只有從小做起,樹立安全出行的意識,并使之成為一種習慣,這樣才能提高全民的交通素質。在提高全民,尤其是駕駛員交通安全意識方面,新聞媒體要充分發(fā)揮帶頭作用,平時多報道宣傳有關交通安全方面的知識與逃生技能,潛移默化地使交通安全意識深入人心。安全教育不僅需要學校的積極配合,當地政府也要起帶頭模范作用,把交通安全宣傳教育納入普法教育體系,明確各職能部門職責,形成一個社會化的宣傳氛圍。
其次要創(chuàng)新宣傳教育形式,使安全教育幽默化、形象化。可以通過文藝演出、畫報或電影的形式調動全民參與的積極性。
參考文獻:
[1]張桂華.農村地區(qū)校車安全研究[J].交通企業(yè)管理,2014(2):69-71.
[2]周裕林.淺談當前交通安全存在的主要問題及預防措施[J].黑龍江交通科技,2013(5):151-152.
[3]李林毅.論道路交通安全再教育體系的重構[J].湖南警察學院學報,2012(3):77-79.
[4]林潔.給孩子們一輛安全的校車[J].湖南安全與防災,2014(8):24-27.
[5]韓孟強.縣鄉(xiāng)道路交通安全的主要問題及預防對策[J].安全與健康,2007(5):38-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