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來娣
[摘要]有效的課堂提問可以幫助同學們更加深刻地認識數(shù)學,學習知識。因此在設計問題的時候應注意將虛化的概念實際化,讓學生聽得容易,學得簡單。教師要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教學過程中去。通過“一問一答”的方式,增加了老師與學生的溝通,幫助老師了解到學生對知識的了解程度,培養(yǎng)學生形成數(shù)學邏輯思維。本文對此進行了分析研究。
[關鍵詞]課堂;有效提問;優(yōu)化;效果
隨著教育進程的推進,現(xiàn)代化的教學改革使得教師開始關注課堂上與學生的互動,教學過程中更加注重提高學生思考問題、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所以在課堂上很多教師開始對學生進行提問,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教學過程中去。通過“一問一答”的方式,增加了老師與學生的溝通,幫助老師了解到學生對知識的了解程度,培養(yǎng)學生形成數(shù)學邏輯思維,方便老師更好地開展素質教學。
一、創(chuàng)設情境,趣味提問
小學生處于一個探究知識的初級階段,更多時候是興趣引導著他們學習,如果強制灌輸給他們理論上的知識恐怕達不到好的效果。在小學數(shù)學教育中,要激發(fā)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欲望,可以通過創(chuàng)設情境,讓同學們在探索的過程中獲得知識。并通過這個過程,提高學生們思考問題、分析問題的能力。數(shù)學源于生活,只要我們細心觀察,不難發(fā)現(xiàn),數(shù)學就在我們身邊:我們去商店買東西結賬時需要計算用到了數(shù)學,身邊各種各樣的物體的圖形設計也用到了數(shù)學??傊當?shù)學一直在我們身邊。作為一名小學數(shù)學老師,我們可以將日常生活中涉及到數(shù)學的情景與教材內的知識相結合,幫助學生消除對數(shù)學的畏懼,調動孩子們學習數(shù)學的積極性。與此同時,讓同學們更好地理解數(shù)學,提問也多多圍繞生活開展,盡量提問一些貼近孩子們日常的問題,這樣的問題有親和力,不會讓小學生覺得枯燥難懂。例如在學習《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積》時,可以引導學生聯(lián)想生活情境,提出與生活相關的問題,調動學生回答問題的積極性。我在課堂上拿出數(shù)學課本,問學生這是什么圖形,同學們回答長方形。然后我又問:這個長方形的長和寬是多少?這時我讓學生拿著直尺和他們一起測量這個長方形的長和寬,測出長和寬后,詢問學生你們覺得這個長方形的面積應該怎么計算呢?我告訴同學們正方形的面積公式后,同學們經(jīng)過思考認為長方形的面積應該是長×寬,然后我告訴他們回答正確后,同學們都很高興。通過創(chuàng)設這個情景,我?guī)椭鷮W生更加深刻地理解了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積概念,通過提問,層層深入,提高了學生思考、分析問題的能力,更有效地完成了教學任務。
二、因人而異,開放提問
在小學數(shù)學課堂里,同學們會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出現(xiàn)不同程度的差異,學生們的數(shù)學成績層次不齊。這種情況下,教師就要做到因人而異,開放提問。成績差一點的學生更需要得到老師的重視和鼓勵,教師不能心存偏私,只向成績好的孩子提問,老師要清楚在學生小學時的成績并不能說明什么,可能稍加引導就能迅速提高成績。老師在提問題之前,要清楚學生的學習情況,鼓勵引導成績稍差的學生參與到課堂中,有針對性地進行提問,讓他們也能回答出老師的問題,幫助他們提高數(shù)學成績,趕上其他學生的步伐;對于成績較高的同學,可以提問一些擴展性思維的問題,對課堂進行延伸,培養(yǎng)他們探究問題的能力。對于能夠正確回答問題的學生,老師要予以表揚;對于沒有回答對問題的同學,也不可斥責,教師要分析原因,幫助每一個學生都能融入到課堂中來。
在學習《分數(shù)》這一章節(jié)時,對于成績稍差的學生,我采用演示加提問的方法,我拿出6根粉筆,然后我拿走3根,我提問一個成績稍差的同學:現(xiàn)在有幾根粉筆?是原來的幾分之幾?如果我再拿走一根呢?通過層層地剖析、演示,降低了問題的難度,學生很輕松地回答出來了,然后我對這名學生表揚了一番,通過這種方法,幫助學生建立了信心,又滿足了他們小心的“虛榮感”,使學生提起了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對于成績稍好的學習,我就提高問題的難度,提問一些相對難一點的問題,我問到:“10個桃子平均分給5個猴子,那么5個猴子分到幾分之幾的桃子?”不難發(fā)現(xiàn),我增加了問題的難度,激發(fā)了這些學生思考的激情。在教學過程中,要做到不放棄任何一個學生,引導成績稍差的提高成績,讓成績稍好的更加優(yōu)秀,因人而異、因材施教,廣泛提問、開放提問。
三、精心設計,目的提問
小學數(shù)學課堂提問是為了讓同學們在沒有防備的情境下掌握需要掌握的知識點,從而保證數(shù)學課堂的質量。老師應做到依據(jù)學生性格、成績設計問題的時候要根據(jù)學生情況,考慮學生的認知水平和接受知識的程度,要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邏輯思維。提問問題的時候,要做到循序漸進,一步一步引導學生進行思考,從淺到深、從外到里。同時也要結合學生的個人情況,在上面第二條有提到,要因人而異。提問的內容要緊緊抓住課本內容,以課本內容為基礎,可以適當做一些課本之外的引申拓展,旨在幫助同學們加深對教材中知識的印象。對于成績較好的同學,幫助培養(yǎng)他們更加深厚的學習興趣。
差異、教學內容等方面,精心地列出該提問的問題。在學習異分母加減法的時候,教師可以先帶領同學們復習之前學過的同分母的加減法,出幾道小題,將最后一道題設為異分母加減,此時可以進行提問:那么,異分母加減該如何進行呢?這個時候的提問,既引進了新知識內容,又提出了重點,方便開展異分母加減的教學。
數(shù)學是一個抽象的概念,有效的課堂提問可以幫助同學們更加深刻地認識數(shù)學,學習知識。因此在設計問題的時候應注意將虛化的概念實際化,讓學生聽得容易,學得簡單。讓我們都來關注教學課堂中的有效提問,讓有效的課堂提問激發(fā)學生的興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培養(yǎng)學生的邏輯思維,向著越來越好的方向發(fā)展,為孩子們的明天奠定扎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