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鬼谷子作為縱橫家的開創(chuàng)者,其說服藝術中無處不體現(xiàn)語言符號的重要作用。但對語言符號起輔助作用的非語言符號,也是鬼谷子說服藝術中不可忽視的因素。研究非語言符號在《鬼谷子》說服藝術中的應用,對如今的說服活動有重要的啟發(fā)作用,值得我們借鑒和學習。因此,本文旨在根據非語言符號在《鬼谷子》中的使用情況,分析《鬼谷子》中非語言符號使用的特點,并試圖進一步揭示非語言符號在《鬼谷子》說服藝術中的功能。
關鍵詞:《鬼谷子》;非語言符號;說服
作者簡介:李陽(1992.4-),女,漢族,內蒙古人,遼寧大學在讀研究生,研究方向:新聞學。
[中圖分類號]:I2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7)-06-0-01
學界一直都很重視語言符號的研究,而對非語言符號研究的關注則不夠。但在人際傳播中,若想獲得對方傳達的信息,只關注語言符號是不夠的。鬼谷子在《反應》篇中曰:“因其言,聽其辭”,即與人對話時,要根據對方說的話,聽出對方言辭中透露的真實想法。語言作為判斷對方意圖的根據,是說服能否達到預期效果的關鍵因素。然而,如果對方心口不一呢?因此,在《揣篇》中,鬼谷子曰:“夫情變于內者,形見于外”。即當人的情感發(fā)生變化時,一定會見于外表的。可見非語言符號也是鬼谷子探測對方信息時必須關注的。因此,正確的認識《鬼谷子》中非語言符號地應用,對我們了解《鬼谷子》中體現(xiàn)的說服藝術至關重要。
1、《鬼谷子》中非語言符號應用之體現(xiàn)
本文采取《傳播學教程》中非語言符號的分類,即語言符號的伴聲符、體態(tài)符號和物化、活動化、程式化、儀式化的符號這三類。按照此分類對《鬼谷子》的內容進行梳理,共找到11處涉及應用非語言符號的內容。涵蓋了以上三種分類??梢姟豆砉茸印分袑Ψ钦Z言符號地應用是豐富而全面的。
1.1伴聲符的使用
伴聲符主要指聲音語言或文字的伴聲符。而《鬼谷子》中的說服,主要是人際傳播,所以文字的伴聲符沒有涉及。全文涉及的伴聲符,均為聲音語言的伴聲符。同樣內容的話語,想要達到不一樣的說服效果,可以在伴聲符上下功夫。
1.2體態(tài)語言的使用
體態(tài)語言主要是指動作、手勢、表情等?!豆砉茸印分饕性诩悍胶退降拿娌勘砬檫\用上。例如“戚言者,權而干信?!痹诟嬷握f者運用憂戚的面部表情取得對方信任。其次就是觀察對方的體態(tài)。涉及到動作方面的非語言符號,如“見形為容,象體為貌者,謂爻為之生也??梢杂绊懶稳菹竺捕弥病?,即通過觀察對方的體態(tài)推測對方的心意。
1.3物化、活動化、程式化、儀式化的符號的使用
《鬼谷子》中涉及到此類的非語言符號主要是在說服活動之前的準備活動中。通過觀察國家的國情,來判斷說服的時機是否成熟。如“將欲用之于天下,必度權量能,見天時之盛衰,制地形之廣狹,岨險之難易,人民財貨之多少,諸侯之交孰親孰疏、孰愛孰憎,心意之慮懷”中提到的理形勢、疆域、人口等都是物化了的非語言符號,通過前期觀察判斷,再決定是否采取說服活動或采取怎樣的說服策略達到己方的目的。
2、《鬼谷子》中非語言符號應用之特點
2.1重視傳播環(huán)境
《內揵》篇中鬼谷子曰:“故圣人立事,以此先知而揵萬物”,即圣人能夠成就事業(yè),是在知悉客觀情況的基礎上,預先知道可否,所以才能駕馭萬物。也就是說,游說之前,必須先衡量天下形勢,衡量說服對象的國勢強弱和在諸侯國間地位的輕重,來決定怎樣進行游說,這是游說之前的準備階段,也是游說取得良好效果的重要的環(huán)節(jié)。
2.2關注受眾心理
揣術、摩術的目的都是為了把握說服對象的心理而采取的說服策略。但說服時難免會遇到說服對象心口不一的情況。此時想獲取真實信息還需另辟蹊徑。因此,鬼谷子曰:“夫情變于內者,形見于外,故常必以其者而知其隱者,此所以謂測深揣情”,即人的情感在內心發(fā)生變化的,在外表就一定會表現(xiàn)出來。所以常??梢酝ㄟ^外在的表現(xiàn)來推測人的內心。掌握了說服對象的真實心理想法,才可對癥下藥,采取相應策略。
3、《鬼谷子》中非語言符號應用之作用
3.1營造特定的傳播意境
非語言符號在特定的傳播情境中可以營造出特定的傳播意境。比如,在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審美行為中,“此時無聲勝有聲”的境界,很大程度上,是由非語言符號傳播所產生的?!豆砉茸印分?,“其不言無比,乃為之變”、“欲聞其聲反默”,這兩種沉默不語,都營造出了此時無聲勝有聲的意境。
3.2彌補語言符號的不足
聲調、面部表情、手勢等非語言符號,都可以用來填補、充實語言符號在傳播信息時的某些不足、損失或缺欠。《鬼谷子》中的非語言符號運用,或是強化了己方的表達,或是彌補了其在語言符號中無法獲知的對方的信息,有利于達到良好的說服效果。
3.3替代語言符號
當某件事不便用言語表述或特定環(huán)境阻礙了言語交流,這時就用到了非語言符號的替代作用。如“戚言者,權而干信”,即根據形勢裝出憂戚的樣子,說出悲傷的話,從而贏得對方的信任。這樣的意圖不便于使用語言說出來,所以只能用表情這種非語言符號替代,效果比語言符號更好。
4、結語
綜上,非語言符號在《鬼谷子》的說服藝術中起著重要的作用,如何在說服活動中借助非語言符號的力量,如何有效地運用非語言符號,是說服取得良好效果的關鍵因素。因此,現(xiàn)如今,人們熱衷從《鬼谷子》中學習說服中的語言藝術時,不免也應該關注《鬼谷子》非語言符號的應用,更有助于我們達到好的說服效果,體現(xiàn)說服的藝術。
參考文獻:
[1]彭敏 .大眾傳播中非語言符號的特點與運用[J].理論探索.2011.11.
[2]王躍平.試論非語言符號的特性與表達功能[J].徐州師范大學學報.2012.7.
[3]鬼谷子.鬼谷子[M].中華書局,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