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立志
大事難事看擔當,危難之處敢擔當。能夠擔當責任的人,才能擔當更多的使命,承接更多的事業(yè),贏得群眾的信任和擁戴。
源于正義的事業(yè)、崇高的信念和凜然的正氣的擔當精神,蘊含于心,外化于行。大凡做大事、創(chuàng)大業(yè)者,都是勇于擔當者,都是憂患意識、使命意識和責任意識強烈的人,敢為天下先、勇于擔當的人,敢于堅持真理、敢擔風險、敢作敢為的人。
屈原20多歲就擔任三閭大夫及左徒,入朝與楚懷王圖議治國大事,獻計獻策;出朝接見各方賓客,應對諸侯。他旗幟鮮明地主張內修法度,整頓朝綱,厲行法治,任用賢人,聯齊國以抗強秦,嫉惡如仇地同貴族群小作斗爭,寧甘取義酬家國,無愧懷沙對庶民。
做出世上驚天業(yè),寫就人間動地詩。一代人只有懷抱“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崇高信念,秉承“士不可以不弘毅”的昂揚斗志,做好一代人的事情,盡好一代人的職責,才能無愧于歷史。正是一代又一代的志士仁人和中國共產黨人的擔當精神,中華民族才迎來了偉大復興的光明前景。危難孕育著作為,挫折磨礪著智慧。
黨員領導干部作為“關鍵的少數”,在其位就要謀其政,勇于擔當,敢于“亮劍”,不因“畏繁重而不舉”,不因考慮個人得失而追求四平八穩(wěn)。
敢于擔當,是黨員領導干部必須具備的基本素質。擔當大小,體現著黨員領導干部的胸懷、勇氣、格調,有多大擔當才能干多大事業(yè)。鄧小平在長期的革命活動和社會主義建設過程中無私無畏,是勇于擔當的楷模。他說:“沒有一點闖的精神,沒有一股‘冒的精神,沒有一股子氣呀、勁呀,就走不出一條好路,走不出一條新路,就干不出新的事業(yè)?!?/p>
習近平同志強調,要培養(yǎng)造就具有鐵一般信仰、鐵一般信念、鐵一般紀律、鐵一般擔當的干部隊伍。這是對黨員領導干部的諄諄教誨和殷切希望。在“四鐵”當中,鐵一般擔當是鐵一般信仰、鐵一般信念、鐵一般紀律的落腳點。正像習近平同志指出的那樣,是否具有擔當精神,是否能夠忠誠履責、盡心盡責、勇于擔責,是檢驗每一個領導干部身上是否真正體現了共產黨人先進性和純潔性的重要方面。
擔當是黨員干部職責所系、使命使然。共產黨員尤其是領導干部在黨內和社會上處于重要位置,是“關鍵的少數”,在其位就要謀其政,勇于擔當,奮勇向前,履職盡責。能夠擔當責任的人,才能擔當更多的使命,承接更多的事業(yè)。
近些年來,一些黨員領導干部中出現擔當意識淡化、擔當精神弱化的問題,出現“不求無功,但求無過”的思想,出現不愿直面矛盾、不敢承擔責任現象。敢于擔當,已經成為一些黨員領導干部最需補齊的“短板”、最應養(yǎng)成的品德。
當前,我國改革開放已步入攻堅期,尤為需要一大批敢于擔當的黨員領導干部,承擔有風險的事、棘手的事、得罪人的事,不因“避嫌疑而不言”,在矛盾面前敢抓敢管、不怕碰硬,臨危不懼、處變不驚,敢于決策、攻堅克難,突破主要矛盾和關鍵環(huán)節(jié)。黨員領導干部應當樹立“為官避事平生恥”的剛健心態(tài),不忘初心、勇于擔當,常懷憂黨之心、恪盡興黨之責,在崗一日,盡責一天,善始善終,善作善成。
勇于擔當,就要在遇到急、難、險、重的情況時,勇于面對、敢作敢為,有舍我其誰的氣魄,挺身而出,把重任扛下來;有攻堅克難的勇氣,迎難而上,敢于較真,敢打硬仗,無論風雨,始終向陽,盡心竭力,作出無愧于歷史、無愧于人民的業(yè)績。
勇于擔當,就要為下屬提供施展才干的舞臺,對下屬嚴格要求,宏觀掌握工作進度,著重考核工作效果。對于不敢擔當、躲避矛盾、圓滑處世、搪塞應付、推諉塞責、避重就輕、遇事不得罪人的“滑吏”作風,要予以批評。敢于承擔責任,應該做的事頂著壓力也要干,必須負的責迎著風險也要擔,用自己的辛苦指數換取群眾的幸福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