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雯雯
摘要:指出了城市生活垃圾減量化工作對于城市生活垃圾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能有效降低城市生活垃圾的產生量和處理量,提高生活垃圾循環(huán)利用率。研究了國外先進的生活垃圾管理理念和做法,分析了常州市城市生活垃圾收運及處理體系的現(xiàn)狀,針對常州市開展生活垃圾減量化工作提出了一些可行性建議。
關鍵詞:生活垃圾;減量化;建議
中圖分類號:X79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9944(2016)24-0023-02
1 引言
隨著城市建設的不斷發(fā)展,城市生活垃圾的產生量快速增加,城市生活垃圾對環(huán)境的污染也日趨嚴重,已成為阻礙經濟可持續(xù)發(fā)展的障礙之一。我國在城市生活垃圾管理領域一直致力于末端治理技術的研究,雖然對解決“垃圾圍城”的難題有一定的幫助,但不能在根本上解決這一問題。國外發(fā)達國家擁有并實踐的垃圾減量化理念能夠從源頭減少生活垃圾的產生量,增加各類垃圾的循環(huán)利用率,甚至達到某類垃圾的零排放,這種先進的理念和管理模式對于管理城市生活垃圾減量化具有很好的借鑒作用。
2 城市生活垃圾減量化的定義和研究意義
2.1 城市生活垃圾減量化的定義
《中華人民共和國固體廢物污染環(huán)境防治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循環(huán)緊急促進法》中所確立的垃圾處理原則是: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減量化是指在生產、流通和消費等過程中減少資源消耗和廢物產生,以及采用適當措施使廢物量減少(含體積和重量)的過程。減量化與資源化、無害化是垃圾管理體系中相輔相成有著緊密聯(lián)系的3個因素。垃圾重新回收利用變成資源后,將有效降低生活垃圾的含量,對垃圾進行分類回收,能利用的實施再利用,實在無法利用的按類別進行焚燒填埋,從而促進垃圾無害化處理率的提高。
2.2 城市生活垃圾減量化的研究意義
長期以來我國在城市生活垃圾管理方面的著力點在于加強末端治理技術的提升和改進。尤其是在進入20世紀90年代后,伴隨著人們對生活垃圾管理關注度的提高,圍繞垃圾管理問題的研究在資源化利用和無害化處理的具體技術領域取得了顯著的發(fā)展。但是無論是衛(wèi)生填埋還是垃圾焚燒對周邊的環(huán)境都會產生一定的不利影響。更為嚴峻的是,隨著城市化擴張速度的加快,城鎮(zhèn)土地資源稀缺性必將成為限制垃圾終端處置發(fā)展的瓶頸。被動的促使城鎮(zhèn)垃圾得到妥善利用和無害化處理既不能緩解現(xiàn)有問題,也不利于解決長遠矛盾。只有從源頭上減少垃圾的產生,實現(xiàn)對垃圾分類回收,循環(huán)利用,再以與環(huán)境相容的方式處置才是垃圾管理的正確方向。換句話說,采取各種手段減少垃圾的排放才是垃圾管理的優(yōu)先目標[1]。
3 常州市生活垃圾處理情況
3.1 常州市生活垃圾量和處理體系
近年來,常州市的生活垃圾處理率基本達到100%。常州市(含金壇、不含溧陽)2010~2015生活垃圾年處理量如表1所示。
常州市的生活垃圾年增長速度接近8%,現(xiàn)有3個垃圾焚燒發(fā)電廠,1個衛(wèi)生填埋場,總設計日處理能力為4210 t/d,基本能滿足常州市的生活垃圾處理處置需求。但隨著生活垃圾的日益增長,處理壓力也不斷增加。
常州市的生活垃圾收運體系還是傳統(tǒng)的不分類混合收集,城市生活垃圾基本上都由垃圾前端運輸車,運往垃圾轉運站進行預壓縮或直接裝箱,最后進行焚燒發(fā)電或直接填埋。雖有部分小區(qū)開展垃圾分類的試點工作,但后期還是混收混運,沒能達到預期分類處理的目的。
在常州市開展生活垃圾減量化工作具有十分重要且長遠的意義,對緩解城市生活垃圾處理壓力,促進城市經濟建設發(fā)展,維護城市環(huán)境系統(tǒng)都有著積極的作用。
3.2 常州市生活垃圾收費制度
目前國內外關于生活垃圾收費模式有兩種:定額收費和計量收費。常州市采用的是定額收費的方式,即按人頭收取垃圾處理費。
該市目前按照2001年常州市人民政府發(fā)布的《常州市市區(qū)城鎮(zhèn)垃圾處理費征收實施細則》對城鎮(zhèn)垃圾進行收費。該細則規(guī)定如下:“生活垃圾,單位負擔部分為在職職工(含臨時工)每人每月4元,個人負擔部分以每戶每月6元測算,具體征收對象和標準為在職職工每人每月3元,離退休人員每人每月2元,其他人員(無工作單位的贊助人口等)每人每月3月。”定額收費的方式比較簡單,實施和管理難度較小。但是垃圾的定額收費制度存在兩個方面的缺點:一是由于家庭不用為多拋扔的垃圾額外付費,家庭缺乏垃圾減量化或再循環(huán)的激勵;二是廠商也缺乏積極性去生產垃圾處理成本更低的產品。大多數(shù)學者從理論上認為定額收費方式雖然在執(zhí)行上比較簡單,但是顯然計量收費更有助于實現(xiàn)城市生活垃圾的減量化。
4 國內外先進的管理經驗
4.1 國外先進的管理理念
經過多年的探索,一些發(fā)達國家已經探索出了很多先進的垃圾管理理念。例如英國推出的垃圾金字塔(Waste Framework Directive),如圖1。
英國環(huán)境食品以及農業(yè)部發(fā)布的垃圾金字塔使用指導,對waste hierarchy進行了細致的解讀。首先從生產過程中阻止垃圾的產生(Prevention),在設計和生產過程中盡量使用更少的材料,并且讓產品使用壽命延長或者可以重復使用;然后是物料不經過再生產直接重復使用(Reuse);再是經過再生產過程的循環(huán)利用(Recycling),例如將垃圾轉化為新的物料或產品,比如飲料易拉罐、玻璃瓶;之后是回收(Recovery)如厭氧消化和焚燒來轉化為能量、或者氣化和熱解來將垃圾用作燃料以及回收各種材料或者回填等;最后一步才是最終處置(Disposal),比如填埋或者單純的不發(fā)電焚燒。整個理念就是將垃圾最大限度的循環(huán)利用。
加拿大溫哥華地區(qū)推廣實踐的是“零廢物”管理理念,該理念依據(jù)“5R”優(yōu)先次序對廢物進行管理,依次為:減少源頭的排放量(Reduce);直接再利用(Reuse)、再循環(huán)(Recycle);回收再利用,即變形再利用,回收能源或改變化學性質(Recovery);對前四步處理后剩余的殘渣的處置(Residual)。經過該地區(qū)居民、企業(yè)、機構、非政府組織和政府的多年共同努力,該地區(qū)的垃圾減量成效顯著。據(jù)統(tǒng)計,大溫地區(qū)人均廢物產生量已從1994年的1.54 t降低到2008年的1.48 t。人均廢物循環(huán)利用量已從1994年0.39 t提高到了2008年的0.82 t,人均廢物處置置則從1994年的0.97 t降到2008年的0.66 t。同時平均廢物分類率也從1994年的39%提高到了2008年的55%。
4.2 國外的垃圾收費制度
丹麥從1986年開始對垃圾處理按噸進行收稅,按照傾倒的稅率高于焚燒的方式來鼓勵大家盡量將垃圾用于焚燒發(fā)電,并且此后不斷提高稅率并加大兩者的差距。從1993年開始,部分廢物處理收費所得被用于綠色稅收改革。此項財政性稅收具有明顯的循環(huán)、加大焚燒廢物的份額。1985~1993年,廢物再使用和再循環(huán)的比例從21%上升到50%,傾倒廢物的份額從57%下降到26%。稅收計劃對建筑廢物的再利用以及減少垃圾排放量具有重要作用。1988~1993年,垃圾的總量僅稍有增加,為2%,1985年建筑垃圾的再利用用僅僅為12%,1993年則增加到82%,其結果大大超出了預計效果[2]。
荷蘭的垃圾收費制度主要包含3個方面:第一,通過稱重按量收取費用;第二,按袋付費;第三,根據(jù)家庭人口數(shù)量收取費用。體現(xiàn)了“污染者付費”的原則,刺激家庭盡量減少垃圾排放數(shù)量,執(zhí)行“按袋付費”制度后,每人所產生的垃圾減少了10%~20%,但收費制度要合理,以防止增大非法傾倒垃圾的情況出現(xiàn)。荷蘭政府發(fā)現(xiàn),只要每袋垃圾的價格不超過2荷蘭盾,非法傾倒的情況就不會構成主要問題[3]。
5 對常州市開展垃圾減量工作的啟示
5.1 合理選取收費模式
堅持在“污染者負擔”原則的前提下,施行適合城市實際情況的收費方式和標準,才能取得良好的經濟效益、環(huán)境效益和社會效益。以收繳垃圾處理費為突破口完善垃圾“減量化”經濟政策。做好這項工作的關鍵在于選擇合理的收費模式。我市生活垃圾目前采用定額收費的模式難以起到良好的減量效果,實行計量收費則更為公平且更有利用垃圾減量化工作的開展。但是,實施計量收費易給城市管理帶來隱患,比如出現(xiàn)居民為逃避垃圾收費而偷倒垃圾等,但有統(tǒng)計數(shù)據(jù)表明,垃圾收費只要在一個合理的范圍內,偷倒現(xiàn)象將不會成為主要問題。因此在制定垃圾收費制度時應結合城市的經濟發(fā)展水平,不斷調整完善,建立價格浮動機制,制定合理的垃圾收費標準。
5.2 大力推廣垃圾分類方式
生活垃圾分類收集是垃圾處理系統(tǒng)有效管理與優(yōu)化的重要條件,對實施垃圾減量化起著主要且關鍵的作用。大力推廣垃圾分類收集方式,能夠有效降低需要填埋或焚燒的垃圾量,提高垃圾的循環(huán)利用率,能夠變廢為寶。垃圾分類的實施要能夠做到全面系統(tǒng),包括從垃圾產生的源頭,收運,最后的分類處理全面貫徹垃圾分類的的理念。
5.3 獎懲管理手段結合
統(tǒng)觀國內外垃圾收集制度實施可以結合適當?shù)莫剳娃k法,這些獎懲管理辦法對垃圾減量化的推廣具有積極的作用。在推廣垃圾分類和垃圾減量化的初始階段,對于能夠進行準確分類和生活垃圾量小于規(guī)定限額的群眾或組織要予以一定的獎勵,對于未能準確分類或者生活垃圾產生量超標的群眾或組織予以罰款。以此來鼓勵人們自覺減少垃圾排放量,主動對垃圾進行分類。
5.4 加強垃圾減量化工作的公眾教育
垃圾減量不僅僅是一句口號,要落實到實際的生產生活中才能實現(xiàn),這就需要進行公眾教育,包括企事業(yè)單位、家庭、商戶以及居民。需要定期向社會公布減量化工作取得的成果,對有助于垃圾減量的行為進行鼓勵,增強人們的環(huán)保意識,在日常生活中自覺選擇有益于環(huán)境的行為方式等等。公眾教育的正面影響非常重要,對于提高環(huán)境意識的作用也很明顯。
參考文獻:
[1]陳海濱,章 程,潘 綺.生活垃圾減量化的綜合效益及優(yōu)先地位分析[J].環(huán)境科學與技術,2006(29):84~86.
[2]江 源,劉運通,邵 培.城市生活垃圾管理—推進循環(huán)經濟的前沿領域[M].北京:中國環(huán)境科學出版社,2004.
[3]蔡 林.城市生活垃圾管理系統(tǒng)動力學模型研究—以北京市為例[M].北京:知識產權出版社,2009.
[4]孫述理.國內有關垃圾滲濾液氨氮去除的研究進展[J].綠色科技,2014(1).
[5]王 楠,潘大偉,王艷秋,等.垃圾滲濾液納濾濃縮液軟化處理研究[J].綠色科技,2015(12).
[6]黃一媛.我國垃圾滲濾液處理技術發(fā)展歷程探討[J].綠色科技,2011(3).
[7]李 紅,任相浩,寇瑩瑩.城市垃圾填埋場滲濾液處理技術研究進展[J].綠色科技,20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