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素蘭
當我讀到“男孩不哭”組合這幾部作品的時候,我覺得彭學軍是在跟過去告別,是走向未來的。
我最早被她的作品震驚是她的短篇,是《春童秋景》,就是沒有什么事情她也能講得特別有意思。我們可以看到,一個好作家是如何養(yǎng)成的,寫短篇對一個作家寫長篇是多么的重要。
閱讀彭學軍“男孩不哭”組合作品,我感覺她雖然在題材上從關(guān)注女孩轉(zhuǎn)變到寫男孩,看著是外在的,但是這個轉(zhuǎn)變中有幾個方面是內(nèi)在的:第一,她是從自身的童年經(jīng)驗轉(zhuǎn)變到寫更廣闊的社會生活;第二,她是從一個自在、自發(fā)的狀態(tài)轉(zhuǎn)變到一個自由的寫作狀態(tài);還有一個就是她從個人的情懷的轉(zhuǎn)變。我們看這三部作品,能明顯地感覺到她那母性情懷的轉(zhuǎn)變,也許這就是歲月所賦予的,不知道她自己承不承認。她這幾部作品已經(jīng)不是少女的情懷了,對少女的回顧和告別可能在《腰門》里已經(jīng)完成了,之后是以一種更廣闊的母性情懷來寫作的。
我閱讀彭學軍的作品,有幾個印象特別深刻。
我覺得她一直都是一個講故事的高手,所以她的故事懸念安排得非常好,這也是一個好作家、一個成熟的作家值得我們?nèi)W習的地方。這是第一。
第二,她對時代特別敏銳。她看上去不愛說話,但對于兒童的成長需要什么,包括對于這個時代,以及這個時代孩子的成長缺失什么,她是非常敏銳的,而且可能比很多作家都更敏銳。
第三,她對成長有自己的理解。她寫男孩的成長,會把它放在生活本身、放在這個故事里面去寫,寫一個男孩告別了自我,開始關(guān)心別人,開始主動地去承擔責任。她寫的爸爸,我是很同意的,很多男人就是那個樣子的。我想她在期望一個真正的男孩應該是如何成長的,怎樣才算是一個有擔當、有勇氣、有力量的男孩,她以她的作品在回答。
第四,她自我挑戰(zhàn)的勇氣特別可貴。一個作家要告別自己特別熟悉的生活和自己的寫作,不去重復自己,無論是人物形象的塑造、講故事的方式還是生活素材的選擇,這些對于她來說都是對自我的挑戰(zhàn)。而且她這個挑戰(zhàn),包括她的虛構(gòu),她有意識地深入生活,都是非常成功的。比如《森林里的小火車》,哪怕一個小小的細節(jié),她都要自己實驗一下,看看是不是真的。但是從另一個方面,在把這個時代和這個人物結(jié)合起來方面,她不是特別的天衣無縫,也許為了更好讀一點或者別的什么,我認為這個佳佳,就是舅舅的孩子不應該是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因為我無法理解佳佳姐姐那一段的生活。在閱讀的時候,我也在回望那一段生活,包括他們的情感,包括場景。我覺得“男孩不哭”組合中下功夫最多的可能是《森林里的小火車》,她已經(jīng)從自發(fā)的狀態(tài)到了一個完全自由創(chuàng)造的王國了。
在彭學軍的身上,我們知道了一個好作家是如何養(yǎng)成的,要如何沉得住氣,如何從短篇操練到長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