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曼璐(安徽文達信息工程學院,安徽合肥 231201)
中國動畫動作設計的傳統(tǒng)文化性
孔曼璐
(安徽文達信息工程學院,安徽合肥 231201)
本文闡述了中國動畫動作設計中的傳統(tǒng)文化,分析了傳統(tǒng)文化對中國動畫動作設計的影響以及在中國動畫動作設計中傳統(tǒng)文化的延續(xù)與發(fā)展。作為當代動畫設計者應該積極承擔起傳承和發(fā)揚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重任,在創(chuàng)作中合理地融入傳統(tǒng)文化,創(chuàng)作出具有中國特色的民族動畫作品,堅持不懈地發(fā)揚和延續(xù)我國動畫動作設計的傳統(tǒng)文化性,真正實現(xiàn)中國動畫的可持續(xù)發(fā)展。
中國動畫;傳統(tǒng)文化;動作設計
對人物角色進行動作設計是動畫藝術創(chuàng)作的重要內容。動畫創(chuàng)作者需要將現(xiàn)實中的動作進行加工處理,然后將其融入到動畫角色的行為舉止、面目表情當中,使角色所具有的性格特點、內在感情突顯出來,進而使動畫的整體效果更加多姿多彩。將中國傳統(tǒng)文化作為動畫藝術創(chuàng)作的基礎是動畫制作者的明智之舉,在設定角色性格及人物動作方面也要適當融入傳統(tǒng)文化。
1.1 “謙讓”與“中和”
在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當中,儒家思想占據(jù)著主導位置,其思想內容的豐富、體系的龐大也印證了這一點。儒家思想的核心就是中庸之道,所謂中庸之道就是不走極端,有內涵而不顯露,過猶不及。中庸因有“天下之大本”的思想而倍受人們的尊崇,中國社會幾乎每個領域都受到了中庸之道的影響。中庸之道還是人們自覺遵守的處事原則,大大影響了中華民族性格的養(yǎng)成。
平衡、和諧是中庸思想所倡導的精神,也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精神所在。中華人民以中庸思想為基本精神,并在待人處事方面提倡“中和”的態(tài)度,從而修身養(yǎng)性。因此,人們在日常的交往中經常會克制自己,讓自己遵守中庸之道,從而使自己更好地與人溝通、相處。
1.2 “和”與“忍”
“天下有道則現(xiàn),無道則隱”是孔子所倡導的思想觀念,孟子也曾在這方面進行了一些闡述,他們提倡“和”與“忍”的民族精神。他們所提倡的精神潛移默化地引導著人們的性格,造就了中華人民既含蓄、內向又能夠忍讓,既積極進取又自強不息的性格[1]。
1.3 “仁”與“信”
儒家思想認為人一定要仁德與才能兼?zhèn)?,才能成為真真正正的人。顧名思義,“仁”包括仁愛、仁德等,愛人的思想是“仁”的核心價值理念。在人際交往中需要“仁”,在安身立命方面也需要“仁”,所以“仁”使人們的生活更加具有原則性。一個人想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質,首先其應具備“仁”,這是孔子所提出的思想理念。除了孔子之外,孟子對“仁”也進行了一系列的探討。他們都以弘揚仁愛思想理念為核心,引領人們走向仁愛之路,使整個社會的文化得到理想化的發(fā)展。
“誠信”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精神根基。這一基本精神不僅僅在治國、立國中占有一定的地位,也是君子做人的根本。以真實的態(tài)度將自己內心深處所想真摯地表達出來,是“誠信”精神的本質要求。因此,中華民族非常重視“誠信”這一優(yōu)良品質的發(fā)揚。
1.4 “忠孝”與“守義”
在古代,人們尊崇“忠孝”的思想理念,不忠不孝的人會被人們唾棄。當今社會上所提倡的尊老愛幼的優(yōu)良民族品質即源于此。古代有這樣一句名言:“寧為玉碎,不為瓦全”,其將尚節(jié)守義的傳統(tǒng)美德完好地反應出來。眾多的具有民族精神的志士仁人是中華民族文化發(fā)展的動力源泉。
2.1 中國戲曲表演程式對動畫動作設計的影響
“家里養(yǎng)幾只兔,種幾棵果樹,不能把一家人都綁這兒吧?”郭書鳳心里的小算盤又打起來,一天,她對李貴說,“你和大兒子出去找活兒干,我自己在家就可以了?!?/p>
戲曲是我國一種傳統(tǒng)民族藝術,它是很多新藝術的源泉,很多新的表現(xiàn)形式來源于戲曲,動畫是最早的一個。在動畫作品中添加戲曲元素,使動畫中的視覺效果更具真實性、場景更美,能夠把人物的心理活動以及行為活動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
第一,戲曲中“亮相”的表演方式在片動畫影片中角色動作的定格“造型”中得到了展現(xiàn)。這種亮相的表演形式,使動畫影片中的人物形象更具有特色,讓觀眾更能清楚地看到動畫影片中人物的內心活動。
第二,來自于對戲曲重復動作表演方式的借鑒。動畫影片中通過對一些簡單舞蹈動作的重復使得人物形象更加鮮明。如三個和尚出場時,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重復動作,使人很容易記得小和尚的頭是左右晃動的;高和尚在追蝴蝶;胖和尚在擦汗。這樣簡單的舞蹈動作讓整個場景即使沒有一句語言的溝通,也能很清晰地展現(xiàn)人物的形象以及內心世界。
第三,借鑒戲曲虛擬化的表現(xiàn)手法。動畫影片中的場景設置也是從戲曲中借鑒來的,使動畫影片的場景設計能夠深入人心,讓人們身臨其境。
動畫對中國戲曲程式化的借鑒最聞名的是《三個和尚》這部動畫影片,影片中添加了很多中國戲曲元素,最大的特點就是將音樂與人物動作進行了完美的融合,這種表現(xiàn)方式在過去的動畫片中是不具備的。一些音樂和舞蹈場景使整部動畫影片的節(jié)奏更明確,讓人容易接受,其中最具特色的就是動靜結合,借鑒了中國戲曲舞臺表演的方式,融合了很多浪漫的處理,使整個動畫片所呈現(xiàn)出來的效果更加精彩,更具節(jié)奏感。整個場景在一定的背景下發(fā)生,一切都順其自然,既給觀眾帶來一種想象空間,又使動畫影片中的角色更加真實[2]。
比如我國經典動畫影片《驕傲的將軍》,其動作設計就是吸取程式化動作,這種表演方式在影片一開場就僅僅抓住了觀眾的眼球,將軍得勝歸來,他昂首挺胸的氣場以及高傲的身姿,無處不彰顯著霸王的氣勢,這在我國國粹京劇中也有所體現(xiàn)。尤其是在奸臣的吹捧下,將軍的氣勢更加盛氣凌人,而接下來他仰天大笑,打動胡須、揮舞雙臂的動作也更加合理和連貫,這些動作都是經過不斷的琢磨、觀察、總結設計出來的。
2.2 中國傳統(tǒng)武術動作對動畫動作設計的影響
我國傳統(tǒng)武術很多動作的命名都是根據(jù)它的具體招式,像太極拳中有一招式叫作“白鶴亮翅”的,聽到這個名字就會想到這個招式與鶴有關。武術動作這種用動作命名的方式被動畫借鑒,為武術場景增添了很多色彩。在動畫影片中引入武術動作,應該切實考慮一些動畫場景中的實際效果,動畫設計師應該從兩個方面入手。
一是動作意境的營造。在動畫中使用中國武術動作時,一定要結合自然場景,因為只有武術對打會讓這個動畫影片的內容顯得很單調。武術強調的是形神一體,在動畫影片中引入一些場景會使武術更能吸引觀眾。這種借助場景的襯托,更能表現(xiàn)武術的魅力[3]。比如在碧綠的竹林中打斗,竹林本身具有一定的觀賞性,加上竹“柔”的特征,能夠很好地將武術動作的剛性襯托出來。
二是各門派功夫動作特點的應用。在動畫影片中引入中國武術,要考慮武術門派和武術特點,如武當派的動作,以太極和八卦為主,注重筋骨與氣功的應用,動作輕柔,以短手為優(yōu)勢,講究以柔克剛,以動制靜。另外,武當劍法也極具特色。而峨嵋派武打動作優(yōu)美,又不失威力。因為不同門派功夫具有不同的特點,運用起來也是不同的,應根據(jù)實際場景的需要對武術進行選擇性地插入。此外,在動畫影片中引入武術動作可以加以創(chuàng)新,對這些經典動作進行小小的改變,會使武術動作具有動畫影片的特點。
2.3 中國書畫的寫意性對動畫動作設計的影響
中國的書畫是作畫者主觀意識的表現(xiàn),也是對客觀事物的展現(xiàn)。書畫既具有抽象性又具有實物性,早期的一些動畫制作者已經開始將書畫的這種特質應用于動畫中了。
我國有一部極具寫意性的動畫影片《小州蚌找媽媽》,這部影片對小州蚌的形象并沒有進行太多的細化,而是采用寫意性手法,通過小州蚌的一些動作來表明小州蚌的內心世界和情感,使小州蚌的形象更加深入人心[4]。這部動畫片用黑色的墨點表示小蝌蚪,嘴巴和眼睛也以同樣的方式展現(xiàn)。他們微笑動作的變化體現(xiàn)了不同的情感,尾巴擺動快表示歡樂;尾巴擺動緩慢表示惆悵。另外,青蛙、魚、雞都在我國動畫片中有過展現(xiàn),這些角色動作也是通過寫意畫的方式表現(xiàn)的。
3.1 以中國精神塑造動畫動作的靈魂
習近平同志在對文藝作品進行評價時,明確了精品的標準——思想精深、藝術精湛、制作精良。這三個標準在中國動畫傳統(tǒng)文化性的延伸上同樣適用。所謂“思想精深”就是要確保動畫作品的文化內涵,選擇能夠展現(xiàn)中國精神與風貌的題材,比如《木蘭從軍》的主人公是一位極具愛國主義精神和孝道的中國女性,這個故事不僅僅展現(xiàn)了中國傳統(tǒng)文化,也明確了女性的社會地位。美國迪士尼借鑒了這個題材,在美版動畫《花木蘭2》中“替父從軍”的關鍵情節(jié)被弱化,敘事主線強調了木蘭崇尚女子平等、自由,追求愛情的西方思想。
3.2 以中國品行刻畫動畫人物的動作
在中國動畫動作設計過程中,人物動作對人物品行刻畫上不容忽視。品行、形象都要符合中國民族特征以及道德規(guī)范。中國從古至今都主張仁愛、正義、大同,為人謙和、含蓄;主場求同存異、和諧共處。這些精神內涵以及道德規(guī)范應該在動畫人物動作設計中得以體現(xiàn)、展現(xiàn)和發(fā)揚。
3.3 以中國風格滋養(yǎng)動畫動作的神韻
中國人喜愛中國紅、青花瓷,喜愛壁畫的端莊、皮影的憨態(tài)、京劇的臉譜,這些藝術元素形成了濃郁的中國風。在動畫創(chuàng)作中根據(jù)劇情需要結合并運用。動畫動作設計能夠體現(xiàn)一部動畫的風格,也能顯現(xiàn)出一個人物的神韻和風采。在創(chuàng)造作品時,通過刻畫中國風的場景,將人物動作融入其中,將中國故事與人物刻畫連接在一起,更好地展現(xiàn)動畫人物的性格以及動畫作品的意境。
中國傳統(tǒng)文化博大精深,其所包涵的內涵與民族精神能夠為當代動畫提供源源不斷的養(yǎng)料以及創(chuàng)作源泉。作為當代動畫設計者,應該積極了解和開發(fā)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的動畫素材,充分挖掘其動畫創(chuàng)作價值,實現(xiàn)中國文化與中國動畫的有機整合,創(chuàng)作出更具中國特色的動畫作品,提升中國動畫在國際上的地位。
[1]李順利.傳統(tǒng)文化元素對中國動畫動作設計的影響[J].大眾文藝,2013(20):107.
[2]吳樂盈.皮影藝術在動畫設計中的應用與研究[J].大眾文藝,2010(17):47-48.
[3]譚維,楊靜.數(shù)字時代戲曲動畫設計探析[J].大眾文藝,2013(23):102-104.
[4]祁鳳霞,張艷梅,祁海霞,等.中國戲曲元素在動畫創(chuàng)作中的應用[J].河北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1(4):152-155.
2017-02-02
孔曼璐(1988- ),女,助教,碩士研究生,從事動畫理論研究。
J954;J218.7
A
2095-7602(2017)06-018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