褚芹芹(閩江學院圖書館,福建福州 350108)
圖書館學科服務實踐研究
褚芹芹
(閩江學院圖書館,福建福州 350108)
學科化服務是現代高等教育可持續(xù)發(fā)展的產物。構建符合高校個性化的學科化服務既是滿足我國高校學科建設的需要,也是緩解高校圖書館自身危機的需要。本文以閩江學院圖書館為例,闡述了其學科服務團隊的建設與管理現狀、開展的信息推介與聯絡、文獻資源建設、文獻獲取、閱讀推廣、信息素養(yǎng)教育等學科服務內容和所應用的實體空間、虛擬空間、紙質媒體等服務空間,提出注重學科服務用戶的培養(yǎng)、構建合理的學科服務資源體系、加強學科服務平臺建設、重視學科服務人才隊伍建設、充分發(fā)揮系(院)資料室的作用、提升學科服務的知名度等提升學科服務水平的策略。
高校圖書館;學科服務;學科館員
學科服務是高校圖書館以高素質的學科服務團隊為主力,借助豐富的館內外文獻資源和先進的現代信息技術,面向各系(院)各學科師生和讀者的個性化信息需求而開展的一系列集拓展性、主動性、創(chuàng)新性于一體的全方位、多層次的服務。自1983年學科服務的雛形在我國出現以后[1],1998年清華大學推出了學科館員制度[2],由此拉開了中國高校圖書館開展學科服務的序幕。緊隨其后,眾多高校圖書館根據自身特色陸續(xù)開始學科服務的探索與實踐,筆者所在的閩江學院圖書館(以下簡稱“我館”)作為新建本科院校圖書館順應時代發(fā)展的潮流,結合學校發(fā)展和學科建設的實際情況,于2012年開始推行學科服務,并在全校范圍內取得了較好的反響。
1.1 學科服務團隊的創(chuàng)建
我館的學科服務工作主要由信息咨詢部負責,開展之初就建立了學科館員制度和學科顧問制度。該學科服務團隊由學科館員和學科顧問兩部分組成,學科館員由較為熟悉圖書館的資源與服務、具有較高的學術研究水平和溝通協調能力的碩士研究生學歷的員工擔任,他們均來自各業(yè)務部門,兼職行使學科服務的職能;學科顧問由系(院)推薦的較為熟悉教學科研的相關工作、具有一定的學術服務經驗的教師擔任,一般為各系(院)科研秘書或教研室主任。
1.2 學科服務的管理現狀
為做好學科服務工作,我館針對學科館員、學科顧問及讀者分別采取了相應的管理措施,以切實提升學科服務水平。針對學科館員,圖書館采取的措施主要有:(1)不定期舉辦培訓,培訓內容涉及學科服務平臺的使用、館內外學術資源的獲取、特色數據庫的建設等;(2)統一訂購參考書,供學科館員自主學習,以借鑒其他高校圖書館的成功經驗;(3)每學期初召開學科館員工作會議,對本學期的學科服務工作做總體部署,有計劃地開展工作,同時定期召開學科服務總結會,找出學科服務中的不足;(4)舉辦圖書館知識競賽、業(yè)務大賽、辯論賽、演講比賽等,提高學科館員的業(yè)務知識與綜合能力,提高學科服務水平。針對學科顧問,圖書館采取的措施主要有:(1)督促學科館員與學科顧問保持緊密的聯系,及時將圖書館的最新資源與服務傳達給學科顧問,增進學科顧問對圖書館的了解,便于更好地開展學科服務;(2)召開一年一度的學科顧問工作年會,總結一年來學科服務中的經驗與不足,以供日后借鑒。針對讀者,圖書館采取的措施主要有:(1)不定期舉辦活動、借助圖書館主頁、微博、微信等宣傳推廣,增進讀者對學科服務的了解;(2)編制學科服務指南,詳細闡述學科服務的具體內容,解答讀者關于學科服務的相關疑問;(3)開展學科服務專題講座,進一步提高讀者對學科服務的認識。
1.3 學科服務工作的考核
為促進學科服務水平不斷提高,我館對學科館員的日常工作進行量化考核,主要內容涉及信息推介與聯絡、文獻資源建設、文獻獲取、閱讀推廣、信息素養(yǎng)教育等,對擬定的各項指標根據工作量的大小計算出每個學科館員的年度評分,同時結合學科服務在對應系(院)取得的效果以及得到的反響,對學科館員進行年度綜合考核,將表現突出者評為“優(yōu)秀學科館員”。通過這種考核方式既激勵了優(yōu)秀者再接再厲,又可以使后進者認識到自身不足,進一步完善工作,以提高整個學科服務團隊的水平。
2.1 服務內容
2.1.1 信息推介與聯絡
在學科服務中,學科館員與學科顧問共同架起圖書館與系(院)之間溝通的橋梁,建立雙向互通關系。一方面,學科館員將圖書館的最新資源、服務與資訊以郵件或QQ消息的方式推介給學科顧問,由學科顧問再傳遞給各系(院)的教師,以便及時了解與利用;另一方面,學科顧問將系(院)對圖書館的意見與建議反饋給學科館員,由學科館員及時提交給圖書館作為日后提升服務水平的參考。目前我館學科服務中信息推介的主要內容有新書、館藏熱點、新刊目次、最新服務、最新資訊等。同時,學科館員還面向系(院)教師及學生調查對FULink信息共享平臺(原福州大學城文獻信息共建共享平臺,2016年更名為福建省高校數字圖書館,以下同)的認知度[3]、征集學科服務的需求等。
2.1.2 文獻資源建設
在文獻資源建設方面,圖書館歷來重視讀者的參與。在學科館員的推動下,目前讀者在圖書、期刊及數字資源建設方面有著重要貢獻,其主要參與方式有:(1)通過電話、郵件、現場、圖書管理系統、微博、微信、FULink信息共享平臺等接受讀者的薦購意見;(2)征集系(院)教師開列的書單,納入當年圖書采購計劃;(3)組織系(院)教師參與每年的圖書現采活動[4];(4)拜訪系(院)教授,征集文獻采購意見與建議;(5)開展“書衣展”等活動,征詢讀者的購書意見;(6)在閱覽室設置薦刊欄,讀者可以隨時薦購;(7)征集系(院)教師關于特色數據庫建設的意見與建議;(8)數字資源采購前先開通試用,充分參考讀者的使用反饋,最后做出合理的采購方案。
2.1.3 文獻獲取
在文獻獲取方面,圖書館豐富的館藏資源和廣泛的館際合作關系為開展學科服務提供了充分的條件。目前學科服務提供的文獻獲取服務方式主要有:(1)代查代檢,既可以根據讀者提供的關鍵詞在相關數據庫中檢索各種類型的文獻資源,也可以根據讀者提供的文獻基本信息代為查找原文;(2)館際互借,作為福州大學城文獻信息聯合借閱的成員館之一,讀者在聯合借閱系統中檢索的非我館館藏文獻,均可申請館際互借服務,然后再前往相應的高校圖書館進行借閱;(3)文獻傳遞,讀者可以在學科服務團隊的幫助下申請獲取全國其他高校圖書館或公共圖書館的紙質文獻與電子文獻。
2.1.4 閱讀推廣
高校圖書館不僅要具備文獻借閱的功能,更承擔著建設書香校園的重任,即要通過廣泛的閱讀推廣活動,在全校范圍內營造“多讀書、讀好書、好讀書”的閱讀氛圍。目前,我館主要采用的閱讀推廣方式有:(1)每月經典推薦,即每月以一個主題推介相關領域的館藏經典圖書,以提高讀者的閱讀品味;(2)館藏熱點推介,即結合當下社會熱點、新聞時事,從館藏中及時推介相關圖書,以提高讀者的閱讀時效性;(3)推出借閱排行榜,即從圖書管理系統中導出過去一年借閱量排名靠前的若干讀者,向全校張榜公布,以樹立典范;(4)開展讀書達人秀活動,即組織近一年內借閱量較大的讀者參與知識競答以檢驗閱讀效果,對表現優(yōu)秀的讀者授予“讀書達人”的稱號,以鼓勵廣大讀者養(yǎng)成深閱讀的好習慣;(5)成立破繭讀書會,通過練習各種形式的閱讀方法,使讀書會的成員逐步豐富閱讀的技能,提升閱讀的效果;(6)組織閱讀征文活動,經過精心篩選與指導,選送優(yōu)秀作品參加福建省主題閱讀征文活動,其中2014年、2015年連續(xù)兩年有多名讀者獲得較高獎項,同時我館還榮獲了“優(yōu)秀組織獎”的稱號。
2.1.5 信息素養(yǎng)教育
信息素養(yǎng)教育是培養(yǎng)與提高讀者對信息進行檢索、分析、利用等能力的有效方式。目前,我館主要采用的信息素養(yǎng)教育方式有:(1)面向大一新生開展入館教育,主要內容有專題講座、書庫參觀、現場講解等,使其初步了解圖書館的資源與服務;(2)面向全校各系(院)開展《文獻檢索》《信息管理》等課程,使讀者能夠全面系統地掌握文獻檢索與利用的方法和技巧;(3)面向全校讀者開展信息素養(yǎng)講座,主要方式有循環(huán)式講座和預約式講座兩種,其內容涵蓋常用期刊數據庫的檢索、電子圖書與特種文獻的檢索、FULink信息共享平臺及移動FULink的使用、網絡免費學術信息檢索、畢業(yè)論文檢索與寫作等,并給予參與的讀者一定的學分獎勵;(4)組織檢索大賽,不僅在校內組織“最強信息檢索達人”比賽,還培訓與選送優(yōu)秀讀者參與福州大學城“萬方杯”信息檢索大賽,并在決賽中榮獲冠軍。
2.2 服務空間
為進一步擴大服務范圍,提高服務水平,我館開展的學科服務在實體空間、虛擬空間和紙質媒體等方面都不斷延伸和拓展。
2.2.1 實體空間
其服務方式具體表現為:(1)在圖書館內設立學科服務的特殊功能區(qū)間,如新書區(qū)、研究廂、自習區(qū)、休閑區(qū)等,其中新書區(qū)可供讀者第一時間借閱最新圖書;研究廂可容納1~2名讀者學習、研究、查閱資料等;自習區(qū)供讀者自由學習、提升等;休閑區(qū)提供休閑桌椅,讀者既可以一種放松的姿勢閱讀,也可以幾個同伴一起進行閱讀探討和學術研究等;(2)走進系(院),一方面借助系(院)會議時間開展學科服務講座以宣傳推廣;另一方面,協助系(院)建立學科專業(yè)資料室,并為其提供書庫建設、資源調配、文獻管理等方面的指導與便利。
2.2.2 虛擬空間
其服務方式具體表現為:(1)通過圖書館主頁呈現我館豐富的文獻資源與專業(yè)的學科服務內容;(2)通過學科服務平臺,我館可以集中展示各學科專業(yè)的學術資源,并能有效地增強學科館員與用戶的互動感和歸屬感;(3)通過開設圖書館微博、微信,適應不同使用偏好的讀者需求,我館可與盡可能大范圍的讀者建立直接聯系,有利于學科服務的高效開展。
2.2.3 紙質媒體
其服務方式具體表現為:(1)將已有館刊《書緣》建設成為學科服務的重要園地,該刊本著“與書結緣,和智者對話”的辦刊宗旨,設置了多個貼近圖書館與讀者的欄目,主要側重閱讀推廣、資源推介、圖書館界相關知識與資訊等內容;(2)將全新創(chuàng)辦的館訊《圖情資訊》打造成學科服務的小信使,該館訊及時傳遞我館最新資訊、資源、服務、讀者活動等內容。
3.1 注重學科服務用戶的培養(yǎng)
用戶是開展學科服務的對象,因此學科服務用戶的挖掘與培養(yǎng)是開展學科服務的必要環(huán)節(jié)。首先,要挖掘潛在用戶,并制定針對不同類型用戶的個性化服務方案,如對教師用戶可按職稱、學歷進行初步分類,再結合科研實際情況,對文獻資源需求迫切的教師進行重點跟蹤服務;對學生用戶可按年級進行初步分類,再根據各年級的特點,制定不同的服務策略,同時對部分比較優(yōu)秀的學生進行一對一的協助。其次,要提高用戶的信息素養(yǎng),如通過開展講座、集體授課、個別輔導等方式提高用戶的基本信息素養(yǎng),進一步激發(fā)他們的學科信息需求。最后,還要加強用戶忠誠度的培養(yǎng),進而提高學科服務的使用率,如通過與用戶保持密切和高效的溝通,并提供優(yōu)質的服務,使用戶對學科服務產生信賴,從而使學科服務能夠實現可持續(xù)發(fā)展。
3.2 構建合理的學科服務資源體系
資源體系是學科服務賴以開展的基本條件,因此構建合理的學科服務資源體系對學科服務的進行至關重要。首先,要充實基礎文獻資源,通過校內外調研、師生讀者意見與建議征求、圖書現場采購等形式引進各級各類精品課程、重點學科、碩士點學科的經典教材及相關文獻,使館藏建設更適合學科專業(yè)發(fā)展和教學科研需求。其次,要加強特色文獻資源建設,適應讀者個性化的學科信息需求,如我館高度重視閩都文化特藏建設、外文原版圖書采購、特色數據庫建設高度重視等。最后,還要加強高校之間的資源協作,提高文獻資源共享水平[5],如我館就已經加入CALIS、CASHL、FULink等文獻資源共建共享平臺,可以充分利用其平臺上其他成員館的文獻資源彌補我館館藏的不足,以拓展學科服務的資源空間,完善學科服務的資源體系。
3.3 加強學科服務平臺建設
隨著網絡化的全面普及,學科服務平臺是實現學科館員與用戶互動、用戶與用戶互動、學科館員管理的良好交互平臺,因此,加強學科服務平臺建設勢在必行。一方面,要選擇適合本館的服務商所提供的學科服務平臺,目前市面比較流行的是Lib Guides學科服務平臺,也有部分圖書館結合自身實際需求選擇維普學科服務平臺。另一方面,要加強學科服務平臺的功能提升與維護,使學科館員通過該平臺可以將與對口服務專業(yè)相關的最新文獻資源、最新會議動態(tài)、重要圖書期刊、知名專家學者、專業(yè)相關的各類知識圖譜及校內學科服務的活動資訊、培訓通知、常見問題的解決方法等各類信息及時傳遞給用戶,同時用戶也能將個人的意見與建議隨時反饋給學科館員,以改進工作;用戶之間可以通過該平臺進行科研合作與探討;學科館員的工作量可以通過該平臺進行量化考核,督促各專業(yè)的學科服務高效進展。
3.4 重視學科服務人才隊伍建設
學科服務人才是開展學科服務的主力軍,因此學科服務的開展需要重視并加強人才隊伍建設。在學科館員方面,首先,要通過集體培訓、個別談話等形式切實提高學科館員的溝通能力和業(yè)務能力,以確保學科服務工作能夠順利開展。其次,要充分發(fā)揮學科館員的主觀能動性,變“聯絡”為“嵌入”的服務模式[6],深入到教學、科研、學習、課程等各個環(huán)節(jié)[7],變“信息服務”為“知識服務”,提升服務的質量與層次。最后,還要在學科館員中實行激勵機制,通過競爭上崗的方式選拔優(yōu)秀的員工組建學科服務團隊,同時通過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的方式對學科服務工作進行綜合考核,倡導以優(yōu)勞多得的原則進行獎勵。在學科顧問方面,通過圖書館與系(院)協商,實現二者的共同管理,鼓勵學科顧問在學科服務中多做貢獻,并將其納入年度考核評優(yōu)的內容。
3.5 充分發(fā)揮系(院)資料室的作用
由于系(院)資料室具有文獻資源專業(yè)指向性強、與對口專業(yè)的師生讀者距離近等優(yōu)勢,因此作為圖書館與系(院)聯系的重要樞紐的系(院)資料室理所當然就成為了學科服務的重要陣地。一方面,圖書館可以把以師生讀者需求為參照精選的與專業(yè)對口的圖書、期刊、過刊裝訂本等文獻資源轉移到系(院)資料室,把其打造成兼具專業(yè)性和學術性的學科服務專題閱覽室。另一方面,系(院)資料室作為專業(yè)師生讀者的借閱場所,既可以作為讀者意見與建議的收集站,也可以作為學科服務資訊傳達的中轉站,為學科服務的發(fā)展起著推波助瀾的作用。
3.6 提升學科服務的知名度
學科服務的知名度與參與度息息相關,只有廣大師生讀者充分了解學科服務的內容、認識學科服務的內涵,才能從內心真正接納學科服務,并在教學科研活動中主動使用學科服務。因此,提高學科服務的知名度是實現學科服務全面健康發(fā)展的有效途徑。首先,每年定期開展以學科服務為專題的讀者活動,不僅在圖書館內舉辦活動,同時還讓學科服務走進系(院),與師生讀者近距離接觸,讓讀者深入了解這一服務。其次,充分利用各種宣傳平臺,如在校內宣傳板、圖書館LED顯示屏等實體平臺及校報、館刊、館訊等紙質媒體對學科服務活動的過程與取得的成效進行專題報道,同時在圖書館主頁、微博、微信等虛擬平臺上開辟學科服務專欄,開設互動空間,接受讀者的咨詢。最后,還可以在全校范圍內共同推廣學科服務,讓更多師生讀者受益。
隨著時代的發(fā)展,學科服務未來還將有更大的探索和發(fā)展空間,各高校圖書館應該根據自身學校特色,制定與之相適應的短期目標和長遠規(guī)劃,加強制度建設和人才管理,并通過采取一系列行之有效的舉措,把學科服務推向更高水平,為學校的建設和發(fā)展添磚加瓦。
[1]徐仁海.牧區(qū)水利學科服務與研究的對象[J].內蒙古水利科技,1983(2):13-21.
[2]姜愛蓉.清華大學圖書館“學科館員”制度的建立[J].圖書館雜志,1999(6):30-31.
[3]高學瀚,張穎.福州大學城文獻信息資源共享高校讀者認知度調查與研究[J].福建電腦,2012(12):18-19,27.
[4]圖書館采編部.圖書館組織學科顧問及專業(yè)教師參加圖書現采活動[EB/OL].(2015-04-25)[2016-07-15].http://lib.mju.edu.cn/sub_news/article.asp?id=564.
[5]陳小慶.高校圖書館海洋科學學科服務研究——以浙江海洋學院為例[J].圖書館學刊,2015(12):71-73.
[6]張蒂.學科館員服務從聯絡到嵌入的轉變——南開大學圖書館的實踐與思考[J].圖書情報工作,2015(14):90-97.
[7]陳全松.高校圖書館嵌入式學科服務模式的實踐與思考——以廈門大學圖書館為例[J].圖書情報工作,2012(7):83-87.
2016-10-28
褚芹芹(1982- ),女,館員,碩士,從事信息資源建設與服務研究。
G252
A
2095-7602(2017)06-015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