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軍訓(xùn)練營
空軍訓(xùn)練營
提問:去年國慶節(jié)放假我回老家,在一條野河中垂釣。河水比較深,能達到8米左右,地形也很復(fù)雜,曲曲彎彎的有一些回水灣,即使在灣子中水流也比較急,我釣了兩次,不停地換釣位找釣點,可是沒有一次在一處能順利下竿的。我知道里面的魚種很多,但沒辦法釣,想請教一下過年回家我該怎么釣?
回答:如果我沒猜錯的話,這位讀者用的應(yīng)該是手竿。手竿是我們最熟悉的釣具,適用范圍為近岸、靜水(小的暗流也可,但會給操作以及觀看標相帶來麻煩)以及水深不超過竿長的水域。我們大多的垂釣場地?zé)o論是野外還是人工池塘,都能滿足這幾點要求,所以以上水域都可以放心使用手竿。于是在很多人的意識里只要談到釣魚,釣具就是手竿。不過這位讀者遇到的情況顯然超出了手竿的適用范圍。比如流水,浮標沒法穩(wěn)定從容地表達信號,8米的水深即使用短竿長線的特殊釣法,也會給操作上帶來不便;若是用習(xí)慣的齊竿線釣法,天呢,那得多長的竿子啊,太笨重了。這樣的情況我推薦使用海竿或者磯釣竿,并且不宜太長。為什么呢?因為這兩種竿子都配有線輪,魚線的儲備量至少是100米打底兒,再加上比手竿大得多的鉛墜,基本可以從容地滿足在國內(nèi)所有淡水水域釣底的需要(當然,太深的淡水里水壓高、光線弱、溫度低,是沒有魚的)。而竿子不宜過長則是我的猜測,因為根據(jù)這位朋友的敘述,這處釣場似乎很原始,而原始狀態(tài)下岸邊的地形以及植被都要相對復(fù)雜些,長竿在移動過程中或者操作上可能會遇到很多阻礙。如果地形平坦干凈,也可以適當加長魚竿,你可以從自己的習(xí)慣和控魚能力這兩方面考慮,畢竟長一些的竿子控魚要好一些。
介紹完釣具再說釣位。在河流中釣魚很多人都喜歡相對安靜的水域,這一點沒錯,這樣的水域里無論是大魚、小魚,還是素食性、葷食性的魚都有。如果以不空軍為目的,這樣的水域是釣魚的首選。但是如果你釣慣了大魚,對小魚不屑,就要找急一些的水流了。原因很簡單,只有更加矯健的大魚才有能力在激流中劈波斬浪生存下去。但是也不要故意尋找那種水流湍急的水域,因為如果水流太大,那么連溯流洄游的大馬哈魚都避之不及,何況普通的淡水魚了。還有一種地方可謂是黃金地形——水下大石的背后。這里是魚兒天然的避風(fēng)港和休息的驛站。路過的魚都喜歡在這里小憩片刻,然后再奮勇直前。
這種水域?qū)︶烉D的要求不多,只要不過分追求餌料的霧化狀態(tài)即可,嫩玉米、糠餅塊之類留魚持久的原生態(tài)餌料比較實用。另外也可以根據(jù)魚情使用一些葷餌,比如蚯蚓、河蝦的效果也不錯。有人別出心裁地在墜上加了個路亞用的亮片釣翹嘴和鮭魚,效果也不錯。
在釣組及釣法上,在這種水域垂釣跟普通的靜水釣沒有多大區(qū)別,照搬過來就行。只是在靜水中使用的鉛墜有可能會出現(xiàn)固定不住釣組的情況,只要加大一些就可以。魚訊依然體現(xiàn)在竿梢上,和靜水垂釣的區(qū)別是:在水流的沖刷下竿梢會出現(xiàn)彎腰或者連續(xù)小彎腰,而不是有力的下頓。
提問:我基本固定在一個水庫釣鰱鳙,從學(xué)釣魚開始到現(xiàn)在,已經(jīng)在那個水庫玩了一年了。這個水庫的鰱鳙很多,有時也會釣到很多,但是叫我不解的是,有的時候盡管一竿一竿耐心地拋餌,可是魚卻一條沒有,是不是魚群跑到別的地方去了呀?我怎么才能找到它們?
回答:釣鰱鳙需要堅持不懈地耐心拋餌,但并不是每次的耐心堅持都有回報的,偶爾的空軍并不代表沒有找到魚群,也可能是某一天受到一些因素的影響,鰱鳙的食欲不高。比如大雨過后,水溫以及水質(zhì)發(fā)生了變化,鰱鳙就會出現(xiàn)食欲不振甚至拒食的現(xiàn)象。從這位讀者提供的信息可以得知該水域的鰱鳙密度很高,又是經(jīng)常去的水庫,應(yīng)該有比較好的釣位,再加上鍥而不舍地拋餌,通常情況下應(yīng)該會有所收獲。造成空軍的原因應(yīng)該出在水溫和水質(zhì)上。
鰱鳙喜歡群居,在盛夏的中午經(jīng)常能看到大片的鰱鳙群浩浩蕩蕩地浮游在水面,它們看似動作遲緩,實則活動面積很大,所以不會像其他魚類那樣躲到某個角落,基本上常釣魚的位置都會有它們的身影。釣鰱鳙的關(guān)鍵在于尋找水層,有的人是從上到下,有的人是由下到上進行搜索。但多數(shù)時候水越深口越稀,但是魚的個體都較大。反之上魚的頻率高則魚的個體較小。
建議這位朋友釣鰱鳙不要選擇在暴雨后或者水位有明顯變化的時候出釣,天氣晴朗無風(fēng)的日子效果會更好。
提問:本人白天比較忙,釣魚的時間幾乎都集中在晚上,只能夜釣。我去的是一個開放的水庫,釣位就是白天出魚比較好的位置。可是最近幾次出行卻都空軍了,幾次都是整個夜里浮標動都沒動一下。這是怎么回事,我該怎么破解?
回答:從這位讀者提供的信息來看,確實很難判斷。但是有幾點情況可以排除,因為同一個釣位白天出魚情況較好,可以說明這不是魚的繁殖季節(jié),水體沒有受到污染,也沒有其他因素刺激導(dǎo)致魚???。那么晚上停口很可能是由三方面的原因造成的:第一,光線;第二,溫差;第三,氣壓或者溶氧量。
以前老前輩們對夜釣總結(jié)出了一句諺語:有月釣鯉,無月釣鲇。這句話說的是有明亮月光的晚上適合釣鯉魚,月黑的夜晚適合釣鲇魚。這句諺語雖然說的是鯉魚和鲇魚,但也從側(cè)面反映出了月光對覓食魚類的影響。魚的品種不同,對光線的要求也不同,這是它們的習(xí)性。從這位讀者敘述的連續(xù)空軍來看,有可能是月光對釣魚造成了影響。
第二種可能就是溫差,晝夜溫差的加大會影響到魚的洄游。這種情況大多出現(xiàn)在春秋兩季。白天溫度高,魚會游向近岸覓食,夜晚溫度下降,魚的覓食行為也沒有完全停止,它們會游到更深處,有時用長竿子就可以夠到,但有時(比如釣位的水很淺)則需要用海竿才能找到它們的蹤跡。很多人習(xí)慣了使用別人已經(jīng)做成的窩子,這的確是一種捷徑,但是缺點是會被別人的窩子束縛住。很多人主觀地認為做成的窩子只要添加窩料就能把魚留住,卻完全不考慮魚是不是這么想的。其實魚在食物和本能的洄游間會非常堅定地選擇后者。即使拋開洄游這一說,打個比方,在一個魚不愛去的地方(表現(xiàn)為魚的密度較?。┏掷m(xù)地投喂窩料,一段時間后那里的魚會多起來嗎?不會,起碼不會明顯地多起來。所以我們要尊重魚的選擇,明白窩料不是萬能的。
第三種可能是氣壓或者溶氧量的影響。在通常情況下,晚上的氣壓會比白天高一些,但是有時候多云、陰天會造成低氣壓,加上沒有了日照,水體中的微生物靠光合作用的造氧活動停止,再加上一些微生物、植物的腐敗過程又消耗掉大量的氧,于是水體中氧含量下降,魚的活性自然變低。這種天氣的夜晚基本無風(fēng),氣流的運動也很弱,水中溶氧的另一條主要通道也被阻斷了,所以這樣的夜晚不宜垂釣。尤其在肥水水質(zhì)中垂釣,這種現(xiàn)象更加明顯。
李震宇作品《我在南美釣魚》出版上市
書訊 近日,李震宇(筆名咸水魚)作品《我在南美釣魚》由寧波出版社出版上市。這是一本國內(nèi)少有的關(guān)于游釣的書,除了收錄他的經(jīng)典作品《一意孤行亞馬孫》《最后天堂的釣客》,還有最新力作《重返巴拉圭河》《天邊的辛古河》。作者一如繼往地用他的釣竿詮釋釣魚的真正意義,在帶您領(lǐng)略南美風(fēng)情的同時感受生命與夢想的超凡力量。本書定價98元,有意購買者可與本刊編輯部聯(lián)系。垂詢電話024-86203117。
提問:最近釣草魚,標相很好,可問題是黑標提竿中魚后鉤得不牢固,總是不停地跑魚,這是怎么回事呢?
回答:跑魚無外乎幾種情況:提竿時機不對、刺魚力量不恰當、鉤餌不對稱、魚餌形狀大小狀態(tài)不佳、刺魚部位不理想。
魚的吃口要是沒有問題的話,問題就出在以上的幾種情況之中。
提竿時機不對可以打個提前量或者稍稍延后。刺魚的力量過小導(dǎo)致鉤尖扎不透,力量過大會導(dǎo)致魚口中鉤部位被撕裂。鉤和餌之間的大小比例是有很大關(guān)聯(lián)的,比如最典型的小鉤掛大顆粒,盡管魚的吃口很好、吞入得夠深,但是大于鉤子的顆粒無疑使魚鉤很難在提竿的瞬間刺入魚的有效部位,用草葉、竹葉等植物性固態(tài)餌料也存在這樣的問題。餌和鉤的不對稱就會導(dǎo)致跑魚連續(xù)發(fā)生,這是使用固態(tài)餌需要注意的一點,并且上餌后餌一定要露出鉤尖,可以把餌料盡量上在鉤柄的下方使鉤尖露出。魚餌的形狀大小以及狀態(tài)不恰當也會造成跑魚。這里指的是面餌,大的釣餌配小鉤,當魚鉤從面餌中脫落出來已經(jīng)有了一個相當于釣餌半徑的位移,這個位移越大,魚鉤越接近魚嘴的邊緣,只掛到一層皮兒不跑魚才怪。而如果魚餌過硬,魚鉤完全從魚餌中脫出會帶著魚餌在魚嘴中有個位移,魚嘴可供魚鉤鉤牢的部位能有多大呀?有了這個位移,魚鉤脫出餌團后已經(jīng)到了魚嘴的邊緣,怎么能不跑魚?最后一條是刺魚部位不理想,就是在一切都正常的情況下鉤子刺到了魚兒比較脆弱的部位,不過這種現(xiàn)象不會頻繁發(fā)生,高手大師們也很難幸免。
提問:我在同一地點垂釣,白天釣到三條魚,一條1斤多的鳊魚、一條4斤多的鯉魚,還有一條8斤多的青魚,感覺不錯就沒走,留下來夜釣,可沒想到居然一夜無口。我對此十分困惑,請問這是為什么呢?
回答:這種現(xiàn)象并不奇怪。莫說這位讀者只釣到了三條品種不同的魚,就算是三條魚是同一品種,這個數(shù)量也并不能代表這個釣位內(nèi)有很多魚,很可能只是湊巧罷了。
同一地點,又是同一天,為什么白天能湊巧碰到,到了晚上就不巧了呢?這確實讓人困惑,不過原因也很簡單,白天和晚上盡管是同一天,但是也有區(qū)別。首先白天和晚上的光照強度就相差明顯,以鳊魚為例,這種魚就喜歡高光,白天很活躍,夜晚卻極少上鉤。其次,溫度的變化也可能造成釣點內(nèi)沒魚或者魚兒食欲不振。如果再有其他因素發(fā)生,也會對魚的食欲造成影響。
此外,每個水域的水情、魚情都不盡相同,甚至區(qū)別很大。有的水域白天上魚情況很好,到了晚上魚兒就???。有的則正相反,白天出魚情況不理想,可是晚上往往會有高潮出現(xiàn)。因此,從這位讀者簡單的敘述來分析造成這次空軍的原因也很難說,還需要在實踐中繼續(xù)摸索。另外,一次空軍也說明不了什么,每個釣魚人都經(jīng)歷過,只要保持一個好的心態(tài),對那里的魚有信心,早晚會打一個翻身仗的。
提問:因為缺氧的原因,水中的魚會出現(xiàn)拒食現(xiàn)象,市面上賣的可以增氧的魚餌好用嗎?有沒有實用的招法推薦幾招?
回答:增氧的餌料所能產(chǎn)生的氧量以及作用范圍都很小,作用時間也不長。這就決定了指望增氧餌料在短時間內(nèi)解決問題是不可能的。因為魚由于缺氧造成的拒食絕不會在短時間內(nèi)只呼吸幾口就可以改善,況且作用的范圍小也意味著不會有太多的魚在“氧吧”內(nèi)吸氧,甚至不停游動的魚兒能否聰明安靜地聚在碗口大、最多臉盆大的區(qū)域內(nèi)吸氧都叫人懷疑。但是在缺氧的時候進行人工增氧總沒有壞處。如果只是輕微缺氧造成的魚的食欲變?nèi)酰敲词褂媚切┰鲅醯酿D料會有點作用,因為這時候的魚還有一些食欲,只是不夠旺盛而已。不過完全依靠這種餌料是不靠譜的。
在缺氧的季節(jié)和缺氧的水域,我建議在風(fēng)天、雨天出釣,或者選擇夜釣。風(fēng)天,風(fēng)力的作用會使水中溶氧增加;雨天也是同樣道理,降落的雨滴會攜帶大量的氧,這兩種氣象條件下都可以緩解水域內(nèi)缺氧的現(xiàn)象。夜釣由于晚間溫度低、氣壓高,加上對流等物理現(xiàn)象,水中的溶氧量也會有所回升。
排除上述的方法,也可在缺氧水域釣浮,從離底到水面搜索魚層,因為缺氧狀態(tài)的魚通常都會離開水底向水面移動。也可以有意地釣淺水,道理和釣浮相同?;蛘哚炏嘛L(fēng)口,含氧量最豐富的地方就是下風(fēng)處了。有的時候感覺不到風(fēng)或者沒有明顯的氣流,你可以在水面扔一片樹葉或者一把草葉,看它們飄向哪個方向,哪里就是可作釣位的“下風(fēng)處”。另外也可釣入水口,外來的水源在流動中會攜帶大量的氧,選這里作釣位適合任何季節(jié),除非暴雨后水質(zhì)特別渾濁。
【 欄目公告 】
您在釣魚過程中遇到哪些問題?又有哪些困惑?請將您遭遇空軍的具體案例(包括季節(jié)、時間、當日天氣狀況、釣場環(huán)境、水情魚情、釣點、所用釣法等方面的詳細情況)發(fā)送至angling@vip.sina.com,我們將請專家找出癥結(jié)所在,為您答疑解惑。你也可以加我們的編輯QQ:495684967(野釣門診),進行咨詢探討。讓我們早日跟空軍說Byeby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