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黑龍江·蘇群
河流篇
入河口狙擊溯溪魚群
文/黑龍江·蘇群
傲立寒冰的冰凌花
說起來咱大東北這塊地兒,那是一年四季都能釣魚,冬有冬釣,夏有夏釣,秋天更好釣。但是,早春在入河口狙擊溯溪的溪河魚類,卻很少有人知道。
記得小的時候,東北的冰天雪地真是冷,但它擋不住釣魚人的腳步,反而到了冰河洞開的時段卻沒人釣魚了,原因是魚正處于冷暖過渡期,不咬鉤。
直到有一年開春,我同何叔到溪河邊上采摘一種開著黃花的野菜,這才結(jié)束了早春不釣河魚的慣例。
大家都知道東北的冰凌花,但緊隨其后同樣綻開在冰雪里的這種黃花菜,大概就只有滿族人了解了。此菜株高20~30厘米,多杈、開黃色花,早春采回來燒湯、涼拌或者熱炒,一股鮮嫩的菠菜味。依稀記得那年我和何叔挎著筐到大石頭河入河口上游去采野菜,當時正值氣溫回暖不久,黃花菜的花剛開。路過入河口時,我特意瞅了一眼,見被前幾日下來的山水沖開的水面波光粼粼,漂著浮冰。返回時,我總覺得那兒有魚,不禁踏上冰層趨近了察看。
何叔見狀阻止了我,他說這個時節(jié)河面上的冰層都是豎茬,人踩上去很容易把冰踩塌落水,但我沒聽他的話,還是上了冰面。沒想到冰面還算結(jié)實,我用腳狠狠跺了幾下,跺得腳底下生疼,冰面都紋絲不動。我瞪了何叔一眼,何叔說是入河口水淺冰薄。我小心地一步步靠近亮水,趴到冰沿上打著眼罩往水里瞅。真別說,沒多大一會兒,我就瞅見水底下有魚影影綽綽地游過。
躲了一冬的玉米螟蟲,早春釣魚派上用場
早春時節(jié),氣溫整體抬升的時候。山里的積雪在短期內(nèi)融化,千溝萬壑歸攏來的雪水流入溪河,沿著河道洶涌而下,雪水在流入大河之前會先在入河口撕開道口子,然后將其逐漸擴大,入河口就成了先期融化的裸水面
早春釣入河口,只能釣先期融化的裸水面
第二天上午9時,我和何叔帶著竹竿趕到入河口。正愁沒魚食,何叔奔著河邊的一片苞米地去了,他去扒躲在苞米秸桿中越冬的螟蟲。
我們站在河西岸的冰層邊上,在鉤上穿上整條苞米蟲,扔下鉤去釣繃尖子,沒想到鉤餌落下去,線剛一繃緊就有魚咬鉤!拽上來看,是一尾大個兒的黑龍江花鰍魚。
見有魚上鉤,我和何叔高興起來,忙整理好鉤上的蟲子又扔下去,眨眼的工夫又釣上一尾。我和何叔我一尾他一尾地釣著,不知不覺冰面上堆積起了足有四五斤的雜魚——黑龍江花鰍、柳根子魚、大馬口、雅羅魚和黑背河鯽。
當年穆棱河的這種小魚沒人愿意釣,但對我來說卻是早春里的一大樂事。之后我又獨自去了幾回,每回都收獲頗豐。
早春釣入河口,有著特定的時間和魚種。在季節(jié)上,此時正是東北的氣候變暖,氣溫整體抬升的時候。山里的積雪在短期內(nèi)融化,千溝萬壑歸攏來的雪水流入溪河,沿著河道洶涌而下,在入河口展開腰身。由于流勢變緩,雪水在流入大河之前會先在入河口撕開道口子,然后將其逐漸擴大,等山上的雪水淌得差不多了,入河口就成了先期融化的裸水面。這種裸水面就是早春釣河流魚的唯一釣點。
黑龍江花鰍首先在入河口集結(jié),因其生殖期已步入II期,魚群需要上溯到溪河的下游去產(chǎn)卵。此時也正是黑龍江茴魚溯溪的時節(jié),再晚些,等溪河中的雪水淌凈,水位下降,茴魚再想進入山溪就要付出數(shù)倍的體力。
黑龍江茴魚也是早春釣入河口的主要對象魚
黑龍江花鰍魚是早春釣入河口的主釣魚種
在這個特殊時期,出現(xiàn)在入河口的不光是這兩種魚,所有的大河魚種也會進入入河口趨溫。只是大魚不太容易上鉤,因為入河口水位太淺。等再晚些時候,烏蘇里白鮭也會從大江上溯而來進入河口,釣入河口就熱鬧多了。
主釣黑龍江花鰍,筆者推薦用多鉤掛餌拖釣,有的時候一提上來就是一串兒。釣其他魚種用雙鉤就可以了,掛蟲餌施釣。
早春釣入河口時,兩岸尚余存著厚厚的冰層,河水在中間流淌。人坐在冰上垂釣,身前身后是尚不見綠色的蕭瑟和殘雪,釣手猶如在寒江雪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