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徐永輝
消失的舌頭
★文/徐永輝
二丙的舌頭沒有了。
那天,鄰居三嬸迎頭遇到二丙,招呼他。二丙的嘴張張合合,卻沒看到他的舌頭,也聽不到他說的話。三嬸一驚,忙問,二丙,你咋回事,舌頭沒有了?她不肯相信,走到近前往二丙嘴里一看,只有牙齒。
我們曉莊是遠(yuǎn)近聞名的雄辯村。大人、孩子,走路、干活,甚至吃飯睡覺的時候,嘴巴都不閑著:
那是誰家的羊,咋不拴起來?
為啥說是羊,叫它狗不一樣嘛。
羊就是羊,怎么能叫狗呢。
它叫啥,不過是老輩子傳下來的,如果當(dāng)初叫它豬,你現(xiàn)在還說是羊嗎?
據(jù)村志記載,這個傳統(tǒng)已經(jīng)延續(xù)了兩千多年。由于世世代代訓(xùn)練,我們的舌頭變異了,厚、長,又特別靈活,伸出來,可以輕而易舉到達(dá)額頭。用它洗臉,畫畫,寫字的,不乏其人。據(jù)說,以前有個人,舌頭比象鼻子還長,不僅能搟面,紡車,還能把棍棒舞得虎虎生風(fēng)。為了炫耀,我們都把舌頭耷拉在下巴底下。
為了激勵后代,先人們還自發(fā)組織了辯論會,三年舉辦一次,年滿18周歲的男子必須參加。先以家庭為單位選出優(yōu)勝者參加家族辯論,再選出家族中的第一名參加決賽。一方把另一方駁得啞口無言,算勝出。
凡是在辯論會上不發(fā)言,或撒謊騙人者,舌頭會自動消失。凡是沒有獨立見解,跟著別人學(xué)舌的,舌頭會失去一半。
二丙是幾十年來唯一受到懲罰的人。他是孤兒,老實,木訥。平時,你問一句,他哼一聲。只要不問,一年半載也難開金口。在家族辯論會上,也有人試著引導(dǎo)他。徒勞。
半晌午,我們幾個蹲在路口上議論二丙的時候,三嬸走走停停,東張西望地過來了,還沒到近前就問,誰看見一只公雞了嗎?她邊說邊比畫,這么大,毛通紅,閨女給拿的,沒舍得吃,你看,一轉(zhuǎn)眼不見了。
我們都安慰她,不能少,不定跑哪旮旯里去了,再仔細(xì)找找。
我們村古風(fēng)猶存,好多年沒少過東西了。
被三嬸一攪和,我才想起來是去找烏木的。烏木家大門洞開,我站在院子里大喊,有人嗎?有人嗎?
沒有回應(yīng)。突然,廚房里傳來輕微的響動。我走過去,一把推開緊閉的門,咯噔愣住了。烏木也愣了。他手里抱著一只沒褪完毛的紅公雞。晚上,烏木請我喝酒,燉的公雞肉。三杯酒下肚,烏木說,咱打開窗戶說亮話,等一會我把雞毛埋在二丙家門前,明天你就說是他吃的。
這……
這什么這,你不說我不說,誰知道,他反正不會說話。
這不是欺負(fù)人嘛?
烏木臉一寒,酒杯一頓,事不大,你看著辦吧。
我為難死了。烏木是出名的小諸葛,壞點子一眨巴眼一個,得罪他?我這輩子別想安生了。又怪法律太仁慈,如果抓住小偷就砍頭,老子怕他作甚。又后悔得要命,干嘛去那么巧啊。
天剛一亮,我就帶著三嬸扒出了贓物,還說的有鼻子帶眼:昨天傍晚我路過二丙家的時候,聽到“砰砰”的剁骨頭聲,偷偷伸頭一看,案子下的雞毛還沒掩埋呢。
都深信不疑。
烏木先罵開了,二丙,看你狗日的平時老實巴交,原來是裝的。
在我們這兒,偷盜是被認(rèn)為最無能、最無恥的事情,全村男女老少都要往他身上吐口水,任何人都不再搭理他。
二丙張著大嘴,撲騰撲騰直跺腳。又啪啪地拍自己的大腿、屁股,眼淚像屋檐下的雨水,連成兩條線。
三嬸不忍,說算了算了,一只雞,誰吃不一樣。
其他人也軟了心腸,反過來安慰二丙,你也是個苦人,一年到頭不見葷腥,一時嘴饞也正常,算了算了。
二丙喘著粗氣,淚珠依然滾滾不止。漸漸地,清亮的淚水變成了紅色——他在流血。我的目光像受驚的蒼蠅,倉皇地亂飛,兩只手互相搓來搓去,嘴張開幾次,又合上了。
當(dāng)鮮血浸透胸前衣服的時候,二丙躺在地上,一動不動了。我終于受不了了,大聲說,雞是烏木偷吃的,他逼我賴二丙。我正要把昨天的事情詳細(xì)說出來,忽然感覺發(fā)不出聲音了,嘴里也空空蕩蕩。
一個孩子指著我大叫起來,舌頭,他的舌頭沒有了。
我的頭一懵。我不死心,拼命張嘴,依然發(fā)不出絲毫聲音。我掐自己的肉,撕扯自己的頭發(fā),如果,如……果……
沒有如果!——因為良知在上,上帝不會給撒謊者再次發(fā)聲的機會!
編輯/劉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