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讓卓瑪
西南民族大學四川成都610041
新時期藏族母語詩歌的文學接受價值探討
才讓卓瑪
西南民族大學四川成都610041
本文旨在探討研究新時期藏族母語詩歌的文學接受價值。全文圍繞藏族格言詩的審美價值、認識闡釋價值和文化交流價值,以較為嚴密的行文邏輯關系對新時期藏族母語詩歌的文學接受價值作了較為系統(tǒng)的論述。
母語詩歌;接受價值;新時期
文學接受就是文學閱讀,按照習慣的說法我們也可以將文學接受稱為“文學賞析”或“文學鑒賞”。如此,文學接受價值說的就是一部文學作品所具有的積極的閱讀價值。但是在文藝學中我們需用“文學接受”這個更嚴謹?shù)脑~來充分地體現(xiàn)文學閱讀活動的復雜性,從而幫助我們對整個文學活動過程有更深刻的認識。從這個角度講,文學接受價值不僅僅指一部文學作品的淺顯的娛樂消遣價值,更指作品所包涵的審美價值、認識闡釋價值和文化交流價值。
文學作品是一種精神文化形態(tài)的特殊的話語產(chǎn)品,文學作品最基本的屬性便是審美價值屬性。新時期藏族母語詩歌其“文以載道”的技巧有格言體裁特有的優(yōu)勢和藝術特點。
(一)藝術形象
人物形象一般在小說、戲劇體載的文學作品中體現(xiàn)的最多,優(yōu)秀的小說和戲劇往往會給世人留下一個又一個經(jīng)典的人物形象。格言體詩同樣能夠樹立鮮明的人物形象,其樹立的人物形象都是具體的“智者”和“愚者”的形象。所塑造的形象是一種個別和一般的統(tǒng)一,但它是以概括性、一般性、總結性的“智者”和“愚者”形象來匹配不同讀者心中的具體的某位智者或者愚者,讓讀者去“填空”“對話”,其表達有“以多釋少”“以一代萬”的藝術效果。
(二)表現(xiàn)手法
就藏族格言體詩的哲理表現(xiàn)手法來看多為比喻和引用典故,此外部分格言詩也沒有比喻,而是精煉準確的直白陳述。語言凝練直白一語道破價值追求的奧秘,點醒無數(shù)迷茫在橫流物欲當中的世人。有些詩引用了僧伽斯那所著的《百喻經(jīng)》中《檀香燒成木炭賣》的典故。不僅使得詩中闡釋的道理極具使得說服力,更重要的是豐富了格言體詩的藝術表現(xiàn)形式。
(三)文學風格
藏族格言體詩,除了具有樸實、直白的詩鏡式的風格外,其體現(xiàn)出的藏民族風格不僅見諸于作品的語言,更體現(xiàn)在例如體裁、主題、氣質(zhì)、韻味乃至作品所表現(xiàn)出的一個民族的內(nèi)在精神。
(一)認識自我
藏族格言體詩的認識屬性體現(xiàn)在幫助讀者認識自我。有人說:“佛養(yǎng)心,道養(yǎng)性”。藏族格言詩的作者都為佛哲大師,也就注定他們所撰寫的箴言教誨是關于“靜心”、“養(yǎng)心”拷問自我內(nèi)心與靈魂的著作??梢宰屪x者認識自我,讓自己靈魂深處的假、丑、惡、愚昧的卑劣因素得以蕩滌、燭照或升華,真、善、美、智的人性種子得以滋潤、培育和發(fā)揚,人的胸襟得以擴充和提升。
(二)認識社會、洞悉人生
藏族格言體詩的認識屬性體現(xiàn)在幫助讀者認識社會、洞悉人生。這與時下流行的“心靈雞湯”類和“精神鴉片”類文章形成鮮明對比。相較“心靈雞湯”無論其哲學上的價值取向還是人生態(tài)度都有更加“高大上”的檔次。它誠懇地告訴讀者,人是具有社會性的人,誰都難以孤立地存在,唯有利他、共贏的思想才是為人處世、接人待物的行為標準。這樣的勸誡,讓我們對認識人生,了解社會有很大的啟發(fā)性意義。
文學作品的文化交流屬性也是文學作品的固有屬性之一。而獨具藏文化特色的藏族格言詩則借助印刷保存和翻譯兩種途徑,實現(xiàn)了藏族社會歷史時間上的縱向文化交流和對當代全球部分民族的橫向文化交流。
(一)古今交流
藏族格言的文化交流價值體現(xiàn)在其具有的藏族古今文化交流性。這是一種單向的交流。以薩迦、甘丹、水木格言為例,這些著作都是歷史上形成的,其史學價值不言而喻。它們所反映出的當時社會的價值追求、道德標準、社會風氣等是現(xiàn)今我們?nèi)チ私夂驼J識古代藏族社會的重要依據(jù)。
(二)異域、異族交流
藏族格言的文化交流價值體現(xiàn)于當代通過翻譯的途徑所表現(xiàn)的對其他民族的文化交流性。這可以是雙向交流。翻譯是文化交流和溝通的重要手段。翻譯也可以是雙向的。藏族格言詩所蘊含的藏民族的智慧與精神、道德與文化借助翻譯這個途徑可以將之介紹給使用不同語言文字的民族。藏族格言詩借助翻譯的途徑,讓使用不同語言文字的人了解、感受藏文化的魅力,讓藏族的格言文化之花盛開在了世界文化的大園中,與其他文化相互碰撞交流,求同存異。
藏族格言詩像其他的人類歷史上創(chuàng)作的閃耀著智慧與人性光輝的優(yōu)秀著作一樣其教化、激勵的意義是不會因為年代的久遠而被埋沒塵封的,它們永遠是人類精神世界最為核心最為堅韌最給人能量和勇氣的東西。我們將永遠敬畏它們,學習它們。讀藏族格言詩是一種選擇,是一種出于完善自我人格,不甘墮落、進取向上式的選擇,愿與藏族格言詩為伍者愈來愈多,百舸爭流,乘風破浪。
[1]陳文忠.文學美學與接受史研究,安徽人民出版社,2008年. [2]王元驤.文學理論與當今時代,浙江大學出版社,2002年.
才讓卓瑪,1987-,青海貴南人,西南民族大學藏學學院教師。研究方向:藏族文學。
2015年中央高?;究蒲袠I(yè)務費專項基金項目(青年教師基金項目)“當代藏族女性母語文學研究”(2015SZYQN22)階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