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甘肅省酒泉市南關(guān)小學 楊麗玲
聊一聊
——做好心理健康教育的好抓手
□文/甘肅省酒泉市南關(guān)小學 楊麗玲
一談到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大部分班主任首先想到的是諸如“講座”、“咨詢”、“團輔”等比較正規(guī)的“宏觀”的方法。多年的班主任經(jīng)驗所得——做學生心理健康工作采用隨時、隨事、隨人、隨需等細小方面用“聊一聊”的方式進行,效果顯著。
學生的心理問題,大多有共性。從部分學生表現(xiàn)出的個性心理問題就可推斷出共性心理問題。比如有段時間學生喜歡傳紙條——內(nèi)容大多是“xx喜歡上了xx”,“xx愛上了xx”;或明明自己喜歡xx,但又不知道怎么表達,采用故意冷淡、“惡作劇”襲擊等方式吸引對方的關(guān)注;或是“一窩蜂”地給某些同學“配對”,以闡述自己對“愛”的理解——在同學群里,將“學霸”李柏慶的網(wǎng)名改為“劉藝姝的李柏慶”,而把劉藝姝的網(wǎng)名改為“李柏慶的劉藝姝”,并且抓住這個網(wǎng)名肆意“延伸”,樂此不?!?/p>
從這些現(xiàn)象中你會發(fā)現(xiàn):學生有了心理困惑——他們對兩性已經(jīng)有了朦朧的認識與向往,但又不知如何表達自己的“需求”。這就需要班主任和學生集體聊聊性認知、性取向、性道德以及大家非常敏感的“早戀”等話題,幫助學生疏導性心理困惑:男女性別有何差異?青春期身體、心理有哪些變化?如何正確認識自己的性別,接納和喜歡自己的性別?如何將性別最優(yōu)化,做一個讓大家都喜歡的人?如何看待“愛”與“喜歡”?什么是早戀,早戀的危害是什么?男女該如何正確交往,需把握何種限度等等。師生像朋友似的“閑聊”,既能幫助學生解決心理困惑,又能形成正確的性別交往觀。
如今的孩子大多存在自私、易怒、控制不了情緒的毛病。個別學生表現(xiàn)得尤為明顯——和同學交往中總會發(fā)生這樣或那樣的“事故”,而這些“事故”案例恰好是班主任做心理健康教育最好的“佐料”。
我班有個叫顏的孩子,有嚴重的情緒化傾向,人際關(guān)系差,幾乎每天都和同學有沖突。上學期短短兩個月期間,就發(fā)生了兩起較大的事故:一次和同學打乒乓球時輸了,一氣之下拿起球拍狠狠地砸向開校剛剛購置的兩千多元的新案子。賠錢不說,還讓到手的流動紅旗直接被取消,讓我在班主任責任考核中失去五分。沒過多久,在放學路上和同學發(fā)生肢體接觸,人家還他一腳,憤怒中的他狂追不放,致使對方摔倒后下巴縫三針,嘴唇縫兩針,左臂骨折的惡性事故發(fā)生。不但賠了高額的醫(yī)療費,還換來了家長“教育”后的滿身傷痕。針對顏的這兩起“惡性”案例,我和孩子們聊了控制不了情緒的害處、后果;并適時從如何控制情緒,如何做情緒的主人等方面進行暢聊,讓每個孩子從身邊的典型事例中受到“沖動是魔鬼”的心理健康教育。
當遇上部分學生有“特異”表現(xiàn)或難以解開的“心結(jié)”時,班主任可隨意地在任何時間、地點與之交流聊天。如課前、課間操、活動課期間,在操場、樓道、校門口等大家經(jīng)常碰面的地方進行隨意,但又不能讓對方心理感到壓抑的場地與之交流溝通,很有可能就在看似不經(jīng)意之時糾正學生的行為偏差,或解開學生的心結(jié)。
一段時間,跟隨父親生活的單親孩子宜臻顯得悶悶不樂、神情沮喪,無論做什么都顯得無精打采。交談中才知道她的母親再婚了。這對他刺激特別大,不愿搭理母親,對她的邀請、關(guān)愛也置之不理。通過疏導,孩子想通了,和母親的關(guān)系變得自然、親昵起來,狀態(tài)也好了起來。這才剛剛好了一年,怎么又回去了呢?課間操期間,我委婉地詢問最近他和母親的交往情況。原來,再婚的母親生了個小弟弟。在宜臻看來,生了小弟弟的母親對他已沒有以前那么重視。因此,他拒絕再到母親家里去,學習、生活態(tài)度也變得懶散起來。
了解了孩子的心結(jié),我多次在課下和他閑聊,不著痕跡地對他進行著疏導,并聯(lián)系了其母,匯報了孩子的狀況,并就孩子的心理問題做了細致地溝通與建議。在我和其家人一致努力下,宜臻的情緒慢慢恢復了正常。
在每個星期五的兩節(jié)課班會課上,處理完班級事務(wù)或進行完班隊活動后,我都會坐下來平心靜氣和學生聊會天。我發(fā)現(xiàn),這種“聊天”情境下學生接受教育的效果要“正課”好得多。因此,我會有意識地將最近學生的心理狀況、各種表現(xiàn)和班級涌現(xiàn)出來的“奇聞異事”同我的所見、所聞、所感結(jié)合做成聊天話題:
人為什么需要興趣愛好,如何培養(yǎng)興趣愛好?同是一位老師教,同坐在一個教室里,為什么大家的學習成績有那么大的差異?如何保持學習專注度,如何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班級中為什么天天會有那么多“事故”產(chǎn)生,原因何在?為什么有些人得不到大家喜歡,原因何在?真朋友是保持學習積極性的助推器,如何交到真正的朋友?在交友中為什么不能任性,任性的后果是什么?如何做到“推己及人”、“換位思考”?自信心對個人成長具有非凡的重要性,如何樹立自信心?未來社會發(fā)展趨勢是團隊“打天下”,如何學會與他人正確合作,如何在合作中尊重他人?……
總之,班主任需做“有心人”,要學會練就一雙“火眼金睛”,及時捕捉孩子的共性與個性心理問題,并將種種問題制成話題,采用大家喜歡的聊天方式,做隨時隨地的“心理輔導師”,讓學生在自然隨意,不留痕跡,“雁過無聲”的情景中得到心理的疏導與安慰。就可以讓每個孩子心結(jié)得以紓解,心靈得以啟迪,心路得以暢通,在和諧、友善的集體中茁壯成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