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啟福
氣候類型的判讀既是重點又是難點,考綱要求考生學會根據氣候資料分析氣候類型,學會分析主要氣候類型的成因、分布和特點,學會分析特殊地區(qū)的氣候成因、分布和特點。高考試題中多以氣候資料、經緯網圖等信息為背景資料來進行有關氣候類型、成因、分布、特點及其產生影響的分析,主要考查對地理圖表、數據的獲取和綜合分析能力??忌趶土曔^程中應學會從多角度全方位來精準把握氣候類型以提高解題能力。
一、從氣候因子角度精準把握
氣候的形成受太陽輻射(緯度)、大氣環(huán)流、海陸分布、地形、洋流等因子綜合影響。
1. 氣候因子間的相互關系
各氣候因子聯(lián)系緊密,相互滲透,共同影響氣候類型的特征與成因等(如圖1)。
2. 影響氣候的基本因子
太陽輻射(緯度)是影響氣候的基本因子,不同的緯度獲得的太陽輻射不同,由此形成了熱帶、亞熱帶、溫帶、寒帶等不同溫度帶的氣候類型。
3. 大氣環(huán)流對氣候的影響
根據大氣環(huán)流對全球熱量和水汽的調節(jié)與輸送功能,明確氣候類型與大氣環(huán)流的氣壓帶和風帶間的相互關系(如表1)。
由于太陽直射點隨季節(jié)變化而南北移動,氣壓帶和風帶在一年內也作周期性的季節(jié)移動。在北半球氣壓帶和風帶的位置大致夏季偏北、冬季偏南;南半球相反。
4. 下墊面對氣候的影響
根據下墊面狀況對氣候的形成作用,明確海陸、洋流、地形、冰川等下墊面對氣候的影響。
海洋比陸地的熱容量大,受海洋影響的氣候氣溫變化比較和緩、降水比較多,形成海洋性氣候;而大陸性氣候氣溫年較差大、降水少。海洋中的洋流對氣候影響顯著,暖流起增溫增濕作用,寒流起降溫減濕作用。
陸地上氣溫隨海拔的升高而降低,海拔每上升100米氣溫下降0.6℃;山地、高原因海拔高而氣溫低,谷地、低地因海拔低而氣溫高。山地迎風坡降水多背風坡降水少,降水隨海拔高度的升高呈現(xiàn)出“少—多—少”的變化規(guī)律。冰川對太陽輻射的反射率強,獲得的太陽輻射少,溫度低。
例1 (2016年高考天津文綜卷)閱讀圖文材料,回答問題。
圖2、圖3分別為巴西1月和7月降水量分布圖。
據圖2、圖3說明巴西1月和7月降水量的差異并分析原因。
【解題思路】從圖2、圖3的降水量分布可以直接看出,1月份巴西大部分地區(qū)降水在200mm以上,降水量多;7月份巴西大部分地區(qū)降水在100mm以下,降水量少。由于太陽直射點隨季節(jié)變化而南北移動,氣壓帶和風帶在一年內也作周期性的季節(jié)移動,在南半球氣壓帶和風帶的位置大致夏季偏南、冬季偏北;巴西領土大多位于赤道和南回歸線之間,1月大部分地區(qū)受南移的赤道低氣壓帶控制,盛行上升氣流,降水多;7月份氣壓帶、風帶北移,巴西大部分地區(qū)受信風帶和副熱帶高氣壓帶控制,降水少。
【參考答案】差異:1月降水量多,7月降水量少。原因:1月大部分地區(qū)受赤道低壓帶控制;7月大部分地區(qū)受信風帶和副熱帶高氣壓帶控制。
二、從氣候要素角度精準把握
氣候的兩大要素是氣溫和降水,因此要把握對氣溫和降水的分析方法。
1. 氣溫的變化特點
(1)南、北半球的氣溫特點
7、8月氣溫最高的為北半球,1、2月氣溫最高的為南半球;北半球最冷月在1、2月,南半球最冷月在7、8月。根據最高、最低氣溫對應的月份判斷所在半球。
(2)不同溫度帶的氣溫特點
熱帶最冷月平均氣溫在15℃以上,全年高溫;亞熱帶最冷月平均氣溫在0℃~15℃,冬季溫和;溫帶最冷月平均氣溫在0℃以下,冬季寒冷,但需注意的是溫帶海洋性氣候的最冷月平均氣溫在0℃以上;亞寒帶最冷月平均氣溫在0℃以下,最熱月平均氣溫在10℃~20℃;寒帶最熱月平均氣溫在0℃~10℃的為苔原氣候,最熱月平均氣溫在0℃以下的為冰原氣候。因此根據最冷月平均氣溫可以判斷所處的溫度帶。
(3)海陸的氣溫特點
大陸性氣候最熱月,北半球為7月、南半球為1月;大陸性氣候最冷月,北半球為1月,南半球為7月。海洋性氣候最熱月,北半球為8月、南半球為2月;海洋性氣候最冷月,北半球為2月,南半球為8月。因此根據最高、最低氣溫出現(xiàn)的月份可以區(qū)別大陸性和海洋性氣候。
2. 降水量的變化特點
降水類型有年雨型、夏雨型、冬雨型、少雨型等,根據降水量多少、季節(jié)分配確定降水類型(如表2)。
3. 近似氣候類型的氣溫和降水異同點
對常見的幾種相似的氣候類型,要把握住它們的異同點進行比較分析(如表3)。
4. 綜合氣溫和降水量分析氣候類型
綜合氣溫和降水量的資料,通過氣溫確定溫度帶,再結合降水類型判斷具體氣候類型(如表4)。
例2 (2016年高考江蘇地理卷)閱讀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材料一 湄公河發(fā)源于中國青海省,注入南海,在中國境內稱瀾滄江,出境后稱湄公河。瀾滄江—湄公河流域資源豐富,人口眾多,但經濟社會發(fā)展水平并不高。
材料二 受強厄爾尼諾的影響,2015 年底以來,瀾滄江—湄公河流域遭受異常嚴重旱災。中國于2016 年3 月15 日開始經景洪水電站對下游實施應急補水,以幫助緩解旱情。為致力于區(qū)域經濟社會的可持續(xù)發(fā)展,該流域各國在不同領域開展了廣泛的合作。
材料三 圖4為瀾滄江—湄公河示意圖,圖5為流域內三城市的氣候資料圖。
(1)圖5中氣候資料②與圖4中所示城市對應的是______,其氣溫年變化的特點是______,這主要是因為______。
(2)湄公河的補給水源主要依賴______,其徑流變化的最顯著特征是______,其中下游的最低水位通常出現(xiàn)在______月份。
(3)瀾滄江—湄公河流域各地每年都要經歷一次強度不等和歷時不同的干旱,這是因為______、______。
【解題思路】第(1)題,從氣候資料②看出夏季最高氣溫只有15℃左右,冬季最低氣溫在0℃以下,流域內只有昌都位于青藏高原,因海拔高而夏季氣溫低,其他幾個城市均位于熱帶,其最冷月氣溫在15℃以上。第(2)題,從氣候資料①②看出,最冷月氣溫在15℃以上全年高溫,降水量大、季節(jié)變化明顯、有干季和雨季,為熱帶季風氣候;湄公河流經熱帶季風氣候區(qū),大氣降水是其主要補給來源,徑流量季節(jié)變化明顯,河流水位季節(jié)變化大;10月至次年4月進入干季,降水補給少,河流水位不斷下降,一直下降到5月雨季來臨之前的4月(或3—4月)。第(3)題,瀾滄江—湄公河流域大部分地區(qū)是在季風氣候區(qū),冬半年盛行東北季風,降水少,進入干季;加上緯度低,氣溫高,蒸發(fā)旺盛,每年都要經歷一次干旱。
【參考答案】(1)昌都 冬冷夏涼 海拔高(地處高原)(2)降水(雨水) 水位季節(jié)變化大 4(或3~4)(3)冬半年盛行東北季風,降水少 氣溫高,蒸發(fā)旺盛
三、從氣候分布角度精準把握
氣候分布是有規(guī)律的,通過氣候分布的一般規(guī)律來把握不同緯度大陸東岸、大陸內部、大陸西岸的氣候類型,可以借助氣候分布模式圖來增強理解和記憶(如圖6)。
例3 (2016年高考全國新課標文綜卷Ⅱ)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羅訥河發(fā)源于瑞士境內的冰川,在法國境內的流域面積占流域總面積的94%,歷史上曾是一條“野性”河流,經常洪水泛濫。19世紀以來,法國對羅訥河進行多次整治,并于1931年成立“國立羅訥河公司”,作為羅訥河綜合整治和開發(fā)的唯一授權機構。圖7示意羅納河流域的地形。
分別指出羅訥河上游(瑞士境內)、北部支流(索恩河)和地中海沿岸支流徑流量的季節(jié)變化。
【解題思路】河流徑流量的季節(jié)變化受河流補給的季節(jié)變化影響,與氣候關系密切。羅訥河發(fā)源于瑞士境內的冰川,為高原山地氣候區(qū),河流主要靠冰雪融水補給,羅訥河上游(瑞士境內)夏季氣溫高,冰雪融水量大,河流徑流量大,冬季氣溫低,冰雪融水量小,河流徑流量小或斷流,為枯水期;上游山區(qū)因海拔較高冬季積雪量較大,在春季氣溫回升時融化形成季節(jié)性積雪融水補給,出現(xiàn)春汛。
法國位于亞歐大陸西岸,為溫帶海洋性氣候,終年溫和濕潤,因此流經法國西部的北部支流(索恩河)受溫帶海洋性氣候降水的影響,全年徑流量比較穩(wěn)定。
南北緯30°~40°的大陸西岸為夏季炎熱干燥、冬季溫和濕潤的地中海氣候,地中海沿岸支流受其影響,徑流量冬季大、夏季小。
【參考答案】羅納河上游(瑞士境內):有春汛,夏季徑流量大,冬季為枯水期。北部支流(索恩河):全年徑流量比較穩(wěn)定,無明顯枯水期。地中海沿岸支流:夏季為枯水期,冬季為豐水期。
四、從氣候特殊角度精準把握
地球上氣候的分布總的來說具有地帶性規(guī)律,但受到地形、海陸分布的影響又具有非地帶性規(guī)律。
對于氣候的特殊性注意從地形、海陸分布兩方面再結合大氣環(huán)流、洋流等加以分析。
1. 地帶性氣候的非地帶性分布
(1)四處回歸線附近的熱帶雨林氣候
馬達加斯加島的東部、澳大利亞的東北部、巴西高原的東南沿海、中美洲的東北部,它們在遠離赤道的回歸線附近地區(qū)形成了熱帶雨林氣候。這四個地區(qū)都處于來自海洋的信風(東北信風或東南信風)的迎風坡,附近海域有暖流經過,再加上地形的抬升作用,增強了地形雨,從而形成了終年高溫多雨的熱帶雨林氣候。
(2)幾內亞灣北部的熱帶雨林氣候
地處西南風的迎風坡,幾內亞灣暖流增溫增濕,降水多。因此,在遠離赤道的幾內灣北部地區(qū)形成了熱帶雨林氣候。
(3)南美西岸的各種氣候
南美西岸各種氣候分布范圍僅局限在沿岸地帶,形成了南北延伸、東西狹窄的分布特點。熱帶沙漠氣候在安第斯山脈西側沿海30°S附近向北一直延伸到赤道附近3°S,呈狹長的帶狀分布。
受高大的南北走向的科迪勒山系的阻擋,各種氣候不能向東深入,僅局限于沿海一帶。安第斯山脈直逼海岸而且受沿岸秘魯寒流的影響,加上這里盛行的東南信風是離岸風,使得熱帶沙漠氣候呈狹長形延伸到赤道附近。
(4)南亞印度河下游的熱帶沙漠氣候
南亞印度河下游形成熱帶沙漠氣候,不同于周圍的熱帶季風氣候。北半球冬半年受東北季風的控制,風由陸地吹向海洋,降水少;北半球夏半年由于索馬里半島和阿拉伯半島的影響使印度河平原地區(qū)受西南季風的影響很??;加上原始森林遭到破壞地面缺乏植物保護,形成沙漠。
(5)索馬里半島沿岸的熱帶沙漠氣候
東北信風由陸地吹向海洋,降水稀少;離岸風西南季風使沿岸表層海水遠離海岸,底層海水上泛,形成寒流,降溫減濕,降水稀少,從而使索馬里半島沿岸形成了熱帶沙漠氣候。
(6)非洲赤道東部和南回歸線東部的熱帶草原氣候
東非高原因地勢較高,氣溫較低,對流較弱,降水較少,形成熱帶草原氣候。
非洲南回歸線穿過地區(qū)東西跨度小,東部容易受沿岸暖流的影響,降水增多,而形成熱帶草原氣候。
(7)南美南端(巴塔哥尼亞高原)的溫帶沙漠氣候
40°S以南安第斯山脈東側形成溫帶沙漠氣候,而沒有形成地帶性的溫帶海洋性氣候。原因是該地地處西風帶的山地背風坡,東西狹窄且東岸有寒流流經,降水少。
2. 地帶性氣候的特殊分布
(1)北美西岸的溫帶海洋性氣候
北美西岸的溫帶海洋性氣候年降水量可達2000mm以上,比正常的溫帶海洋性氣候區(qū)降水(700~1000mm)多得多,接近熱帶雨林氣候的降水量;呈狹長的帶狀。
該地地處來自海洋的西風的迎風坡,附近海域有暖流經過,再加上高大山地的抬升作用和海陸輪廓的影響,降水豐富;受山地逼近海岸影響呈狹長的帶狀。
(2)斯堪的納維亞半島西側的溫帶海洋性氣候
斯堪的納維亞半島西側的溫帶海洋性氣候分布范圍延伸到北極圈附近。原因是該地受陸地輪廓形狀和強大的北大西洋暖流的影響,增溫增濕明顯。
(3)北半球的亞寒帶針葉林氣候
北半球的亞寒帶針葉林氣候分布的緯度在大陸西岸比在大陸東岸的高。是因為大陸西岸受到暖流影響顯著,大陸東岸受到寒流影響顯著。
3.南半球缺失的氣候類型
亞寒帶針葉林氣候、苔原氣候只分布在北半球,而在南半球沒有分布。原因是南半球與北半球分布亞寒帶針葉林氣候、苔原氣候的相同緯度是廣闊的海洋,海陸分布造成了南半球缺失亞寒帶針葉林氣候、苔原氣候。
例4 (2016年高考全國新課標文綜Ⅱ)在全球氣候變暖的背景下,我國東北長白山高山苔原帶矮小灌木的凍害反而加劇。調查發(fā)現(xiàn),長白山雪期縮短;凍害與坡度密切相關,而與海拔基本無關;西北坡為凍害高發(fā)區(qū)。據此完成(1)~(3)題。
(1)在高山苔原帶,與坡度密切相關,而與海拔基本無關的指標是( )
A.大氣溫度 B.降水量
C.積雪厚度 D.植被覆蓋度
(2)長白山西北坡比其他坡向凍害高發(fā),是因為該坡( )
A.年降水最少 B.冬季氣溫最低
C.年日照最少 D.冬季風力最大
(3)氣候變暖但凍害加劇的原因可能是( )
A.蒸騰加劇 B.低溫更低
C.降雪期推后 D.太陽輻射減弱
【解題思路】第(1)題,氣溫隨海拔的升高而降低,降水量隨海拔的升高先增多后減少,從山麓到山頂水熱狀況的差異形成了垂直氣候帶,植被也呈現(xiàn)垂直變化,顯然氣溫、降水量、植被均與海拔有關;坡度大,雪不易堆積而厚度小、坡度小,雪容易堆積而厚度大,積雪厚度與坡度密切相關,而與海拔基本無關。第(2)題,長白山為東北—西南走向的山脈,冬季盛行西北季風,長白山西北坡是冬季風的迎風坡,風力大,積雪容易被吹散,積雪厚度薄,使得地面下凍層厚,凍害高發(fā)。第(3)題,全球氣候變暖,氣溫升高使得雪期縮短,導致降雪期推后,降雪量減少,矮小灌木缺乏積雪覆蓋,造成凍害加劇。
【參考答案】(1)C (2)D (3)C
五、能力測試
圖8為某區(qū)域等降水量年較差(即某地降水量最多月和最少月之差)分布圖。讀圖,完成1~2題。
1.圖中甲地的氣候類型最可能是( )
A.溫帶季風氣候
B.溫帶海洋性氣候
C.溫帶大陸性氣候
D.地中海氣候
2.影響該地降水量年較差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
A.地形 B.洋流
C.緯度 D.海陸分布
圖9是某地氣溫、降水、潛水水位(潛水面海拔)年內變化圖。讀圖,完成3~4題。
3.影響該地降水多的季節(jié)的盛行風主要是( )
A.西北季風 B.東南季風
C.盛行西風 D.東南信風
4.該地可能是( )
A.北京 B.貴陽
C.孟買 D.橫濱
圖10、圖11分別為非洲部分區(qū)域圖和內羅畢的氣候資料圖。讀圖,完成5~6題。
5.該區(qū)域氣候形成的主導因素是( )
A.太陽輻射 B.海陸分布
C.地形 D.洋流
6.到內羅畢附近的天然動物園去看野生動物,一年中最適宜的時間是( )
A.2月 B.5月
C.8月 D.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