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宗慧
淺談鋼琴演奏中內心聽覺的形成過程
◎張宗慧
在鋼琴文化狂熱發(fā)展、席卷中國的今天,無論是學習業(yè)余鋼琴演奏的少兒,還是已經(jīng)步入專業(yè)學院學習的學生,可以這樣說,我們在學習這項舶來文化中,有了太多的進步。大部分高校鋼琴專業(yè)的學生由最初看碟效仿國內外著名鋼琴家、刻苦地訓練演奏技術,到現(xiàn)在關注到作品的音樂層面,再到鋼琴學者們?yōu)榱烁玫卦忈屪髌费芯恳魳沸睦韺W,演奏鋼琴作品的側重點已經(jīng)從技術練習轉移到內心聽覺世界處理作品音樂能力的訓練上。本文旨在對鋼琴演奏中內心聽覺這一心理活動進行分析,建立內心聽覺,以便積極主動地利用內心聽覺指導鋼琴演奏。
鋼琴演奏 內心聽覺
“內心聽覺是指借助音樂記憶,能內在地想象出聲音的音高、旋律、節(jié)奏、音色、想象出音樂形象。這是一種十分重要的音樂聽覺能力?!盵1]在古代,《樂記》的作者就從心理學角度分析了內心聽覺,這對東方音樂心理學思想的探究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同時,王光祈將《樂記》中內心聽覺的思想作為音樂研究的立足點,編著了《聲音心理學》,為近代中國在音樂心理學學術領域的研究開辟了先河。我們現(xiàn)在所研究的內心聽覺就是音樂心理學研究的一個分支,它不僅是一種內心的心理活動,同時也是一種重要的音樂能力。
每一位學習專業(yè)鋼琴演奏的朋友,內心聽覺能力的建立是他們最困惑也是最為重要的訓練之一。要想不斷提高鋼琴演奏中內心聽覺的能力,達到鋼琴演奏意識升華與超越的目的,就要首先理解內心聽覺的具體含義?,F(xiàn)在,我們大部分學習鋼琴演奏的朋友最嚴重的陋習是根本不聽自己演奏的音樂,聽也只是聽音樂的表象。即使聽,也不能百分之百集中注意力,聽了自己彈的前半段,后半段思想早就到九霄云外了。我們太注重技能的訓練,聽的時候總是聽那個地方音總碰錯,或者這個地方愿意彈斷。這只是內心聽覺里最膚淺、最表象的東西,可以這樣說,我們聽的時候根本沒有走心,只是大腦皮層機械的聽覺反應。試問哪個鋼琴家在開演奏會的時候一點都不會出錯呢。著名的俄裔美籍鋼琴演奏家霍洛維茨認為,演奏者不應拘泥于鋼琴技術的訓練,都應當用發(fā)自內心的感情去詮釋作品。大師說:“一個演奏者應當是作品的再創(chuàng)者,(一個完美的演奏家)應當具備三個條件:訓練有素、充滿想象力的大腦,一顆自由慷慨的心和對樂器自如的控制能力。沒有幾個音樂家能夠和諧地具備以上三個素質。這是一種很高的藝術境地,也是我畢生為之努力的目標?!?/p>
我們剛才所談到的這些只是我們鋼琴學習者以為自己注意到內心聽覺形成過程的狹義理解。說到內心聽覺的形成,應該先在內心建立聽的意象,那么,首先就應該改正我們聽的習慣,“從聽眾做起,而不是單純做一個演奏者,應該決心做一個真心的、動感情的聽眾”,你才能養(yǎng)成嚴肅傾聽的習慣,同時有目的、系統(tǒng)地聽,集中注意力聽,就像辛豐年先生在他的音樂筆記中曾這樣說過:“只有能像一個演員那樣駕馭自己的注意力,你才有可能進入角色?!盵2]這些也只是剛剛進入內心聽覺中外部聽覺這個階段,聽音樂并不單純是聽覺器官的活動,它是一種內外結合的聽覺活動,當欣賞主體用耳朵聽音樂的時候,內心的聽覺也總是在不斷地幫助他對感官聽覺做出判斷。我們更要注意的是,“內心聽覺它不是外部聽覺在內心的純粹復制,而是在擺脫了外部聽覺束縛的同時,音樂內心聽覺具備了先導與創(chuàng)造的能力。”基于此,我們可以看出內心聽覺更強調的是聲音在心理上的作用。其次是音樂形象在內心的形成。音樂形象的形成是演奏者在演奏作品時對作品音樂內容的分析,將分析后的內容轉化為平常可見或可想象的畫面(即描寫了什么),只有我們準確地分析了音樂的內容,內心就會不由自主地去尋找形象,繼而音樂形象就在內心形成了。前兩個環(huán)節(jié)其實可以合為一個環(huán)節(jié),在整合后我們把它稱之為聽覺意象。最后是音樂的聽覺意象在內心的形成。演奏者就會選擇符合自己內心音樂形象需要的音響手段來表現(xiàn),在演奏時內心會提前聽到那些將要奏出的音響,“提前于外化的真實音響對音色、力度、速度等要素的分寸感做出判斷,以便調整自己的演奏動作求得自己滿意的聲音效果”,內心聽覺就由此形成了。通過提升音樂審美能力,為建立音樂內心聽覺能力提供認知理解基礎。建立內心聽覺是音樂心理學研究的分支,音樂心理學中包含了音樂美學等,所以建立音樂審美能力對于建立內心聽覺能力可以起到輔助作用。通過訓練音樂的記憶力來完善音樂的內心聽覺。訓練音樂的記憶力可以為建立音樂的內心聽覺系統(tǒng)提供提前的聽覺意象,可以有效地儲存內心聽覺需要的音樂材料,指導演奏。
音樂是聲音的藝術,音樂是聽覺的藝術,對于建立鋼琴演奏中的內心聽覺,這個過程應該是一點一滴的、潛移默化的,從初學鋼琴開始,主動地去培養(yǎng)、建立內心對音樂聽覺的想法,并且終身伴隨你的藝術學習之路。
[1]辛豐年.辛豐年音樂筆記[M].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1999.
[2]王一珊.論內心聽覺與器樂的演奏學習[D].重慶:西南師范大學,2003.
(責任編輯 劉冬楊)
張宗慧,女,研究生,遼寧省大連市開發(fā)區(qū)大連藝術學院,助教,研究方向:鋼琴演奏與教學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