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2014年至2018年是我國第五個司法改革年,而最熱門的改革除了法官員額制外,屬刑事速裁程序與認罪認罰從寬機制雙管齊下的試點更為法律人士津津樂道。2014年6月始,刑事速裁程序的試點開始實施,簡單輕微刑事案件量的壓力得到了初步的解決,很大程度上緩解了試點法院的案多人少的矛盾,節(jié)約了司法資源,提高了審判效率,成為司法改革中最有成效的舉措之一。本文簡要闡述了這一程序的理論基礎,并根據(jù)部分試點數(shù)據(jù)提出個人見解,以期對將來的立法有所裨益。
關鍵詞 刑事速裁程序 公平 效率
作者簡介:鄭旺佳,暨南大學法學院/知識產權學院,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刑法學。
中圖分類號:D925 文獻標識碼: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7.03.052
一、刑事速裁程序的理論基礎
刑事速裁程序作為一種刑事審判程序,所體現(xiàn)的應是程序正義這一法理基礎,更公平與效率這一命題有著緊密的聯(lián)系?!肮健保╠eclare what is just)在法哲學領域亦可以理解為“正義”、“公正”,并建立在平等這一基本原則之上。在倫理學理論中,公平必是優(yōu)先于效率的,無論何種部門法,在追求效率的時候都不能脫離公正,甚至要將公正作為前提或根本保障,刑事訴訟程序尤甚。這也是整個法律屆乃至人類所要建立的最崇高的價值觀,換言之,公正的法律觀必須深植于人們的心中,而非淪為效率的“擁蠆”。
在司法實踐中,如何更好的處理公正與效率的關系是每個國家都會面臨的難題,因為二者在一段時間內總是互相博弈。公正與效率之間的拉扯使得立法者必須做出取舍,并在某個時期內有所偏倚。正如美國著名倫理學家羅爾斯的觀點,正義本身的作用是關乎權利和義務的基本分配,但某個時期內實現(xiàn)正義觀的手段和方式不同,即我們司法實踐中的程序設置不同,則勢必要影響到效率、協(xié)調和穩(wěn)定等問題。而關于優(yōu)先的問題,只要是合乎正義的,則有所側重是允許的,甚至在條件相等時,優(yōu)先效率的程序就是合乎正義的程序。簡言之,優(yōu)先效率的刑事速裁程序亦能保證其應有的公平正義。
這一點從我國司法改革的基本任務和目標中也有所體現(xiàn)。新中國整個立法體系的完善是從改革開放以后逐步建立起來的,而司法改革則肇始于1999年,五年一個人民法院改革綱要的計劃正是響應了改革開放的五年計劃,在第一個司法改革的五年里,我國以四個方面的改革內容和目標展開了改革,分別是“審判方式、審判組織形式、法院內設機構的設置、法院人事機構的管理”,此時的改革更注重的是對于審判公正的維護,旨在樹立一種公正、合法、有序的審判方式,對法官的任職條件作出了要求更是體現(xiàn)了如何保證審判結果的公正。2004年至2008年人民法院司法改革的基本任務和目標之一是“改革和完善訴訟程序制度,實現(xiàn)司法公正,提高司法效率,維護司法權威”。①說明司法公正的法律觀初步成型,盡管程度依舊不夠,而社會與經濟的快速發(fā)展讓司法面臨著巨大的壓力,亟需提高司法效率,更好的分配司法資源,節(jié)約訴訟成本,因此對司法效率有了初步的要求。到了2009年至2013年,人民法院司法改革的主要任務之一是“探索推行遠程立案、網(wǎng)上立案查詢、巡回審判、速裁法庭、遠程審理等便民利民措施?!雹凇八俨谩边@一說法正式進入我國刑事訴訟的視野,也反映了在這段時間內,公正與效率的博弈也越來越明顯,立法者為了平衡二者的關系,勢必要不斷更新政策和方針,并佐以新的司法制度和程序。直至2014年6月27日,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九次會議通過了《關于授權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在部分地區(qū)開展刑事案件速裁程序試點工作的決定》(以下簡稱《速裁決定》),授權兩高在北京等18個城市、138個基層法院和檢察院進行刑事速裁程序試點工作。隨后人民法院司法改革的主要任務之一便明確確定了踐行“ 健全輕微刑事案件快速辦理機制。在立法機關的授權和監(jiān)督下,有序推進刑事案件速裁程序改革”。司法改革的變遷恰巧便是公正與效率之間博弈的過程,博弈雖不分勝負,某種程度上是一方向另一方的讓步,然而事有輕重緩急,效率的逐步優(yōu)先意味著在這個經濟飛速發(fā)展的時代更占鰲頭,其實質乃是得益于公正理念的踐行與深入人心作為基礎,也并非就完全追求效率而忽略公正,畢竟公正才是司法最終的歸宿。
二、刑事速裁程序的試點狀況
既然設立刑事速裁程序的目的是提高司法效率,節(jié)約司法與訴訟成本,優(yōu)化刑事訴訟程序的結構,同時保障輕刑快審機制的運行,試點效果的好壞是關鍵。根據(jù)2015年10月15日最高人民法院就試點一年來的情況所作的中期報告數(shù)據(jù),截至2015年8月20日,各地試點法院和檢察院共183個,適用刑事速裁程序審結的刑事案件共15606件,占試點法院同期判處一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罰案件的30.70%,占同期全部刑事案件的12.82%。③其中,北京市海淀法院在同期共審結刑事速裁案件298件,判處一年有期徒刑以下實刑的被告人占18.1%④;南京市的11家試點法院在同期共受理速裁案件1373件,審結1355件,占試點法院同期審結第一審刑事案件總數(shù)的22.80%,占同期審結判處一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罰案件總數(shù)的66.86%,⑤刑事速裁程序的適用率較高;廣州市基層法院在同期共審結試點案件3504件,判處罪犯共3578人,適用刑事速裁程序審結的案件量遙遙領先,居全國第一,并開創(chuàng)了獨特的“廣州模式”,為其他法院提供了借鑒的經驗。⑥此外,各地試點法院在平均庭審時間上大大縮減,不到10分鐘;當庭宣判率高達90%以上,被告人服判率亦同,實踐效果顯著。
上述數(shù)據(jù)說明初步的試點效果還是比較良好的,尤其在當庭宣判率和服判率方面效果突出,極大的縮減了辦案時間,而且各地試點法院積極性很高,對未來的刑事速裁程序寫入立法有很大的幫助。
三、 刑事速裁程序的立法構建
刑事速裁程序的試點表明將來必然會寫入我國刑事訴訟法當中,并且與刑事訴訟中的普通程序、簡易程序并列為三種基本程序,形成穩(wěn)定的訴訟結構。這勢必要探討如何更好定位刑事速裁程序在刑事訴訟法中的功能和作用,作者通過本文提出意見,希望能對將來的法律修改有所裨益。
《速裁決定》初步設定的適用范圍是有三個條件:一是要求事實清楚,證據(jù)充分,二是被告人自愿認罪,當事人對適用法律沒有爭議,三是案件范圍限定在危險駕駛、交通肇事、盜竊、詐騙、搶奪、傷害、尋釁滋事等11類罪名,且情節(jié)較輕,依法可能判處一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的案件,或者依法單處罰金的案件。從上述試點狀況可以得出,這一范圍在初步運行時是較為穩(wěn)妥的,而后在2016年9月份,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國家安全部、司法部聯(lián)合出臺了《關于在部分地區(qū)開展刑事案件認罪認罰從寬制度試點工作的辦法》(2016年1月6日印發(fā),法[2016]386號)(下稱《試點辦法》),擴大了刑事速裁程序的適用范圍,規(guī)定只需滿足自愿認罪、如實供述,同意量刑建議并簽署具結書的,可以適用速裁程序,取消了罪名限制。同時還規(guī)定,除了符合之前要求的實質要件外,將刑期放寬到“對于基層人民法院管轄的可能判處三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罰的案件”,并簡化了反復的法庭調查、法庭辯論環(huán)節(jié),簡化法律文書寫作和送達。法律需要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并能在一段時間內穩(wěn)定適用,朝令夕改容易讓民眾無法預測自身行為的合法性以及合理的安排生活生產。對比兩個試點規(guī)定的前后變化,作者有幾點意見以供探討。
(一)針對放開罪名的做法
從試點情況來看,適用速裁程序的案件總量仍舊無法達到預期標準,占同期全國刑事案件總量的比重不高,并且諸多限制,無法達到速裁程序內在設置的要求,因此,作者傾向于將適用速裁程序的罪名完全放開。不同的罪名案件的復雜程度以及證明標準和證據(jù)收集,每一種罪名分類均有簡單和復雜之分,不限制罪名的目的在于將這一判斷權利交給檢察院和司法,由實務部門具體操作。
(二)將刑罰條件限制在“判處一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單處罰金”
《試點辦法》所規(guī)定的刑期限制與刑事簡易程序的刑期限制完全一致,不具有區(qū)分度,如果刑事速裁程序亦分擔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案件,那么刑事簡易程序的功能很大程度上就會被放空,其承擔的案件量必然比沒設置刑事速裁程序時還要少,屆時將沒有設立的必要。并且考慮到快速審理案件所需要的法官人數(shù)配置,刑事速裁程序作為獨立的程序,必然要有所增加,這對目前我國法院的現(xiàn)狀來說,無疑是有難度的。此外,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刑期限制對于辦案法官和當事人來說,均有可能大大影響當庭宣判率和服判率。
(三)實行一審終審
結合前述提出一年以下有期徒刑的刑期限制,簡單輕微的刑事案件才能夠實行一審終審,只設置異議程序進行救濟和糾錯。速裁程序講究一個“速”字,從效率原則出發(fā),實行一審終審并不必然導致不公平,相反,這會提醒當事人和法官,更加審慎、理性對待自己的行為,也是暗示當事人在追求快速結案的同時認識到適用這一程序的后果。對于事實清楚的輕微刑事案件,如果沒完沒了的上訴、發(fā)回重審,會同時損害檢察官、法官、當事人的積極性,不利于這一程序的適用,也不符合刑事速裁程序的實質要求。
(四)必須有律師在場,包括當事人自行聘請律師和法院指派法律援助機構的律師
設置這一條件的目的在于,一方面保障當事人得到專業(yè)的法律幫助,在充分了解這一程序的含義和內容的情況下自愿同意適用,另一方面,始終維持穩(wěn)定的三角訴訟結構,形成對等的訴訟地位,這也是刑事訴訟程序的基本要求。
注釋:
①人民法院第二個改革綱要(2004-2008).
②人民法院第三個改革綱要(2009-2013).
③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關于刑事速裁程序試點情況的中期報告.來源網(wǎng)址:http://www.npc.gov.cn/npc/xinwen/2015-11/03/content_1949929.htm.
④數(shù)據(jù)引自《以審判為中心的刑事訴訟制度改革研討會在京舉行》.來源網(wǎng)址:http://bjg y.chinacourt.org/article/detail/2016/11/id/2337564.shtml.
⑤數(shù)據(jù)引自《五分鐘庭審一起刑事案件 速裁南京試點效果顯著》.來源網(wǎng)址:http://ww w.chinanews.com/sh/2016/02-24/7771558.shtml.
⑥數(shù)據(jù)引自《廣州“收案大戶”試點“刑事速裁》.微信公眾號:網(wǎng)易新聞網(wǎng).
參考文獻:
[1][美]約翰·羅爾斯.正義論.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