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喜法師
剛出家不久,我的師父悟公上人就叮囑我:要常常給家里寫信,不要忘記父母,要勸他們吃素。佛教界有很多高僧大德把父母帶在身邊。像一代高僧明旸大師、蕅益大師、蓮池大師,父母在的時候帶在身邊,父母去世后牌位用布包著仍帶在身邊,走到哪里掛單就把牌位供到哪兒。更不要說地藏菩薩了,他想盡一切辦法累世為父母超度。
我媽媽去世了。我夢到她特別希望我們兄弟能吃個團圓飯,最好是火鍋。我想,媽媽怎會要求我們吃火鍋呢?她還把她的心意傳達給我們:你們吃火鍋的那個滾燙的水,猶如媽媽愛你們的心,就是媽媽對你們的愛。
盡管媽媽不識字,可她給予我的是生命的教育、愛的教育??吹侥恰疤S、沸騰”的水花,熱氣一下就淚濕了雙眼。我們圍坐在一起,兄弟幾個都在哭。那“蒸騰而起”的是媽媽濃濃的愛,當媽媽愛的陽光照進我們心坎的時候,感恩的淚水禁不住汩汩地流淌……
我媽媽一生經(jīng)歷了抗日戰(zhàn)爭、解放戰(zhàn)爭,新中國成立后的種種運動,上世紀60年代隨父親下放,80年代末又回到上海,擔驚受怕,含辛茹苦,哺育六子。她的生命沒有空過,她真正地愛過,用她的身口意辛勤勞作,撫養(yǎng)子女,用她至誠的孝心,孝敬父母。我媽媽對父母的孝順是這樣的場景:家里燒好飯菜,先端給我爺爺奶奶;爺爺奶奶吃好了,我們吃;我們吃好后,已所剩無幾,媽媽才吃。在物質(zhì)條件極其匱乏的年代,上有老下有小,何其艱辛!媽媽的整個生命就是付出的一生!
我以前常?;叵蚋改搁L壽。剛出家時,6年不受供養(yǎng),是為了身口意出家,修一點功德回向父母。以前爸爸身體不好了,馬上為爸爸修功德,依著佛陀的教法,戒定慧莊嚴,依教奉行,然后做功德回向。
現(xiàn)在忙得連媽媽身體不好也不知道了。本來跟媽媽約好:春節(jié)來廟里過年,我心里就只想著過年時會在廟里看到媽媽,“過年時會見面哦……”所以,非常慚愧。這次媽媽沒生病,走得非???。
作為子女,父母若健在,真的要多去擁抱一下父母,捶捶背、洗洗腳,燒點好吃的;兄弟姐妹要多團圓,不要有紛爭,孩子都是媽媽的心頭肉,若起紛爭就等于割肉一樣,一定要和合,常跟父母團圓,看到孩子們和樂團圓,父母是最幸福的。
有父母的孩子,再苦也不知道苦,家再小也覺得那么大。盡管長大后,再看童年記憶里的那個“家”竟是那么小,可只要有父母在的地方就是孩子的天堂。隨著年長,每個人都有了所謂的事業(yè),我們的天地寬了,有時反而疏離、淡忘了父母的愛。
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yǎng)而親不待。大限一到,生死兩隔,這時惟有功德才不相舍離。否則,子女孝順父母,能給予父母什么?父母愛孩子,能給予孩子什么?如果沒有解脫輪回的苦海,愛河也是千尺浪!要用心去孝敬自己的父母,少給自己留下遺憾。
我為媽媽流淚的同時,也在想:生生世世,我有多少媽媽?輪回的一切眾生都做過我的媽媽,我為哪一個媽媽流淚呢?盡管還在流淚,但真心感受到地藏菩薩為什么會再發(fā)重愿。
大乘佛教修持菩提心的初級階段,第一步就是觀想“母恩”——念母恩、憶母恩、感母恩、報母恩,這是基礎(chǔ)。在這種恩情的憶念中,再推而廣之,一切眾生在無量劫的輪回中都做過我們的父母。有一個眾生在輪回,作為佛子“心”何以“安”? 有一個眾生沒成佛,地藏菩薩就不會成佛——“眾生度盡,方證菩提,地獄不空,誓不成佛”——這是大乘修法的要義!
地藏菩薩為什么會這樣發(fā)愿? 儒家有言“婦人之仁遍及天下,便是圣人之仁”,媽媽的愛就是佛的愛!佛講八萬四千法,就是“不忍眾生苦”!媽媽有我們這些孩子,這么真切地愛我們,這就是她心的天堂;有孩子可以愛,對有緣眾生的那種慈悲,這就是她的天堂!
對媽媽來說,哪個孩子在生病,都會心痛得比自己生病還要痛!佛教里說“悲”“智”雙運,“悲”是不忍眾生苦,跟眾生同業(yè)同生,生在一處,與他為友、為父母、為親人,作眾生的不請之友!我媽媽不識字,沒想到她用一個比喻將她的愛永遠地留給了我們。媽媽離去了,如果我這個“心”還能有一點愿心的話——生生世世的父母,一切眾生都當成我的父母去盡孝!
“我”扮演著一個出家人的角色,“你”或許是一位企業(yè)家、公務(wù)員,人生的任何一個角色再成功,也無法替代母子間的那分情感,對媽媽的那分情感,將是生命中的不可替代,不可或缺!
中國自古就是一個非常崇尚孝道的國家,回望中華民族的歷史,不難發(fā)現(xiàn)支撐國家和民族強盛的一塊重要基石就是“孝道”?!笆篱g所有的相遇,都是久別的重逢。”父母總有要“走”的一天,只要我們在,我們就是父母的延續(xù)。我們要保持健康的身心,要對得起父母。儒家有言“身體發(fā)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不僅是磕磕碰碰的毀損,也是指精氣神要保持飽滿的狀態(tài),特別是要用智慧來駕馭這個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