佴中琪
小學家校共同體運作改進策略
佴中琪
家校共同體是家校共同育人的重要形式和載體。目前小學家校共同體運作中存在的問題制約了家校共同體作用的發(fā)揮,因而需要從優(yōu)化運行機制,豐富工作內(nèi)容,搭建交流平臺等策略入手加以改進,不斷提高家校共同體運作的實效性。
家校共同體;運作;改進策略
對于學生的成長而言,學校和家庭有著共同的責任和義務,為學生提供一個良好的發(fā)展環(huán)境。家校之間應構建一種良性互動、密切配合的協(xié)作關系。
我校近幾年致力于家校共同體的建設,努力營造尊重、信任、互動、合作的家校教育合作氛圍。注重主體意識,優(yōu)化運行機制,豐富工作內(nèi)容,搭建交流平臺,不斷提高家校共同體工作的實效性。
家校共同體的良性運作,既有助于學校教育質(zhì)量的提高和學校教育資源的豐富,又有利于學生身心的健康發(fā)展和家庭教育水平的提升。以往家長對家校共同體的參與意識不強,主要原因就是教師和家長之間缺乏相應的信任機制,缺少共同的目標。要提高家長參與的主體意識,必須促進家長和教師之間的合作、尊重與信任,形成共同的教育價值觀以及共同的教育目標,實現(xiàn)家校之間的平等、合作、共贏。
第一,學校以兒童健康成長這一符合各方利益的育人目標為統(tǒng)領,不斷擴大家、校兩方利益共識,夯實家校共同體運作的基礎。第二,學校通過多種形式的宣傳、培訓,向家長傳遞科學的育兒觀和先進的教育理念,端正家長和教師在家校共同體運作中的態(tài)度,促進教師和家長之間的良性互動,營造相互合作、尊重與信任的氛圍,努力在家校共同體運作過程中取得家長的支持和幫助。第三,學校抓住各種時機,吸引更多的家長參與家校共同體活動,鼓勵和引導家長逐步走上家校共同育人的前臺。例如,我校有一名臺灣學生,由于父親工作的變動來到了南京上學,剛開始,他顯得十分失落。在家校共同體活動中,班主任鼓勵學生的母親參與家校共同體的活動,請她用純正的“臺灣腔”來給班上的學生介紹臺灣。當天,課堂效果良好。在40分鐘的課堂中,學生們目不轉睛地聽著臺灣小朋友的媽媽動情地講述著臺灣的故事。那位臺灣小朋友也通過這次活動,逐漸融入了班集體。
讓家長積極參與家校共同體的活動,僅僅是家校合作育人的初級目標,要實現(xiàn)家校共同體的良性運作,還需從機制上不斷優(yōu)化完善,保障家校共同育人目標的順利實現(xiàn)。
1.優(yōu)化家校共同體運作的溝通機制。一是由事務溝通轉變?yōu)槿鏈贤ā8淖円酝议L或教師因為某件事情或某項工作才進行聯(lián)系的狀況,從新生入學開始,教師就和家長明確家校共同體溝通的時間、內(nèi)容、形式和溝通頻率,讓家校溝通貫穿于小學階段的整個教育教學過程;二是由單向告知向雙向互動轉變。學校在“給家長的一封信”“家長通知書”等單向告知形式進行家校溝通的基礎上,輔之以家訪、電話、QQ、微信等互動形式,提高家校溝通的效果;三是由表面溝通轉變?yōu)樯顚訙贤ā<倚Vg的溝通不再是只談學生的學習成績,而是轉向關注孩子全方位的發(fā)展,如學生的愛好特長的培養(yǎng)、心理健康狀況、學生在校人際關系處理,以及學生小升初的規(guī)劃,等等。
2.優(yōu)化家校共同體運作的評價機制。一是將家校共同體的運作情況作為評價學校工作成效的重要指標。將家校共同體的運作成效和學校德育工作、教學工作、安全工作等并列,納入對學校工作的考核評價范圍。二是將教師開展家校共同體活動的情況作為評價教師服務學生、家長水平高低的一項指標。在班級評優(yōu),教師評先進等方面將家校共同體的活動和教學成果,班級建設、教育科研等結合起來作為評價教師工作的內(nèi)容。三是將家長參與家校共同體活動的情況作為考查學生全面發(fā)展的一項加分項目。
家校共同體的本質(zhì)是民主管理在學校教育中的體現(xiàn),是在以往家校合作、家校協(xié)同、家校融合基礎上的提升。要實現(xiàn)家校共同體的良性運作,不但要傳承以往家校合作的經(jīng)驗和做法,更需要不斷改革創(chuàng)新,豐富和拓寬家校共同體的內(nèi)容和途徑。
第一,保證家校共同體運作的時間。為了保證家校共同體的正常運作,學校壓縮原定的每周三的學校例會,改為每月一次,節(jié)余下來的時間專門用于研討、布置家校共同體的各項工作,使家校共同體避免了“說起來重要,做起來次要,忙起來不要”的現(xiàn)象。
第二,改進家長會,讓家長成為家長會的主體。用鮮明的主題來吸引家長們,讓家長參與班級家長會的討論,改變以往教師講家長聽的傳統(tǒng)形式,邀請家長進行經(jīng)驗介紹,形成親子互動,家長之間、家長和教師之間相互探討交流,讓家長成為活動的主角。
第三,豐富家訪的內(nèi)容,提高家訪的效果。學校規(guī)定周三下午放學后,教師走出學校,走入學生家庭,了解學生家庭基本狀況和在家的學習習慣、生活習慣等,向家長反饋學生在校學習情況及表現(xiàn),聽取家長意見和建議。對生活困難、學習困難、留守兒童、思想及學業(yè)上有重大變化、進城務工子女、隨班就讀殘疾學生等六類學生家庭進行重點關注,根據(jù)每個學生情況,建立跟蹤回訪制度,使學校與家庭的教育教學信息快速傳遞,以達到教師與家長積極互動的目的,實現(xiàn)家校共同育人的目標。
第四,改進現(xiàn)有的活動形式。將“家長開放日”由家長單純的聽課、座談轉變?yōu)榧倚R黄鸷狭M織、舉辦一場活動。家長、學生、教師都參與其中,共同度過愉快的“家校共同體”時光,給學生多樣的實踐體驗。提高“家長座談”的針對性。每月一次的家長座談會,年級組長需要提前制訂好本次座談的主題,任課教師和班主任需要根據(jù)主題討論座談內(nèi)容,針對共性問題和個性問題與家長進一步溝通,地點可以不局限于教室。家校共同創(chuàng)設出一種和諧的育人交流氛圍,為學生成長出謀劃策。
科技的發(fā)展也為信息時代的家校溝通和交流創(chuàng)造了良好的條件。搭建一個和諧平等、教師家長共同成長的網(wǎng)絡交流平臺,是家校共同體運作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環(huán)。
學校通過QQ群或微信群這類溝通、交流平臺,不僅實現(xiàn)了教師和家長、家長與家長之間的共享與交流功能,還幫助家長方便獲取必要的教育資源,及時溝通了解學生在校的學習情況,與孩子共同學習,培育和諧的親子關系。
學校網(wǎng)站也是學校家校共同體運作的重要助手。一方面,學??梢韵蚣议L宣傳家校共同體的目標和理念,傳播正確的教育觀念,分析成功或失敗的教育案例,幫助家長通過系統(tǒng)學習,提高自己的育兒水平和教育技能,分享自己的育兒經(jīng)驗。學校還通過優(yōu)秀教師和優(yōu)秀家長的網(wǎng)絡評選等,贏得家長對家校共同體的高度理解、認同與支持。另一方面,家長通過學校網(wǎng)站更深入全面地了解學校、參與學校管理。如通過“網(wǎng)站論壇”暢所欲言,積極參與學校有關制度的制定、重大教學項目的討論和研究,真正融入學校的建設和發(fā)展;還可以在“校長信箱”里隨時提出問題,由校長親自給予答復……網(wǎng)絡平臺的建設,打破了家校共同體的時空界限,增強了家校共同育人的實效。
G626
B
1005-6009(2017)34-0038-02
佴中琪,南京市建鄴區(qū)新城小學(南京,210000)校長,一級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