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贛州市龍南縣汶龍鎮(zhèn)中心小學 魏喜平
在小學語文學習的過程中,合作學習這種新穎的教學方式的應用,使得小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更好地掌握語文知識的重難點,提高了小學生對語文問題的認知能力。所以,小學語文教師要合理地組織學生間的合作學習,培養(yǎng)學生的認知思維和學習習慣,充分發(fā)揮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也有助于提升學生合作探究的能力。
早在上世紀九十年代,合作學習理念已經在西方的教育界受到廣泛推崇與運用。合作學習作為一種全新的學習方式能夠被廣大中學教育者接受和認可,在于其滿足了以下幾方面條件:(1)適應小學生階段性的生理和心理特點。小學學生正處于思想與價值觀的形成時期,對于問題開始有了自己獨特思考,思維的邏輯性與科學性正在逐漸完善。同時,小學生還渴望在眾人面前表現(xiàn)自己,有著交流與合作的欲望;(2)迎合與實踐了小學語文學習目標。新課程改革之后,在普通小學語文課程目標(實驗)中明確提出要培養(yǎng)學生的五項語文基本素養(yǎng)之一便是“思考·閱讀”,而且在蘇教版的語文教材中還增加了課外名著閱讀章節(jié)同時還有配套的閱讀體驗活動,希望學生不僅增加閱讀的視野,同時還能合作討論以及自由地表達閱讀體驗與觀點,合作學習模式的開展正好與教學目標相適應;(3)培養(yǎng)了“終身學習”教育新理念。合作學習模式的開展對于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以及遇到問題時積極與人開展合作探究,在獨立思考與互相幫助的結合之下拓展自己的知識體系,逐步養(yǎng)成終身學習的教育新理念。
在小學語文課堂中組織學生開展合作學習,其形式不是唯一固定的,各位教師可以根據教學實際以提高課堂效率為目的創(chuàng)造性地運用新理念與新方法。本文在基于國外成熟的合作學習組織策略基礎上,經過本地化的改造之后,創(chuàng)造性地提出了兩種合作教學組織策略。
“思考—組隊—共享”的合作教學模式是迄今為止運用最廣泛以及收效最大的方法,其基本的理念是:基于一定的教學目標或者是問題導向,讓學生在自主閱讀與獨立思考的基礎上形成獨特看法,并且組建一定的小團隊,發(fā)揮團隊合作交流的作用,學生們在團隊里發(fā)生思維碰撞,最終在團隊間的相互交流之中完善自身觀點。
一般步驟(1)將學生以4到6人進行分組,最佳為4人。在分組的過程中,教師要充分考慮組內成員的男女比例、語文水平高低以及學生性格等因素,盡量做到學生能優(yōu)勢互補,保證合作討論的效率與效果。(2)提出問題,引導閱讀。教師采用問題導向式教學方法引導學生開展合作學習。(3)在學生思考的基礎上,教師通過組織學生在小組內部互相交換想法,讓學生的思維發(fā)生碰撞的火花,同時,對于討論中出現(xiàn)的不同意見或者是爭辯,教師應該注意進行正確引導,以幫助學生妥善解決問題。最后,在進行各組討論結果綜合闡述,集全班同學的意見以加深大家對于問題的認識與解決。(4)教師根據教學目標以及參考答案,對同學們的觀點進行一些總結與點評,同時對于同學們思維的“死角”進行講解,最終促使學生們對問題有一個全面而正確的認知。
合作學習的核心思想是學生首先要清楚地知道自己已經掌握的知識(這部分沒有必要再次浪費精力),其次是通過有效的思考明白自己對那些知識點存在疑慮或者是還需要掌握那些知識以對教師課堂講解提供一定的指導,最后是通過個人思考,合作學習以及教師精講來掌握新知識。合作學習策略的運用一方面能夠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另一方面幫助學生培養(yǎng)了一種思維模式,即了解已知,明確未知,繼而通過各種方式探索未知,讓學生在反思、總結與探索中形成良好的思維與學習習慣。
綜上所述,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運用合作學習策略能夠改變傳統(tǒng)的以教師為主的課堂模式,真正將學生置于課堂主體的地位,充分調動其學習積極性與主動性,同時培養(yǎng)學生合作探究問題的精神,對其將來適應強調團隊合作的社會是大有裨益的。
【1】朱萬香.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合作學習教學組織策略探析【J】.教學研究,2013(02)
【2】朱萬香.合作學習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策略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1
【3】顧春紅.試論合作學習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運用【D】.上海師范大學,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