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恒蒼
山楂:露水白時山里紅解醒消食有兼功
◎王恒蒼
南楂不與北楂同,
妙制金糕數(shù)匯豐。
色比胭脂甜如蜜,
解醒消食有兼功。
露水白時山里紅,
冰糖晶塊市中融。
兒童喜食歡猴鼠,
也解攜歸敬老翁。
——清·楊靜亭《都門雜詠》
這首詩首句指出南山楂和北山楂是山楂的不同品種,因地域的不同,味道和功效差異大。金糕即山楂糕,舊時以北京匯豐齋的最有名。金糕有很多品種,如八寶金糕、桂花蜜糕和水晶金糕等,味道有別,各具特色。金糕的顏色如胭脂,味道甜如蜜,并且具有解渴、醒神、消食等功效。秋天白露時節(jié)是山楂成熟的季節(jié),山里紅果郁郁很好看,采下來新鮮山楂加融化后的冰糖制成冰糖葫蘆,晶瑩剔透,這讓兒童喜上眉梢,歡快爭食,活蹦亂跳,難能可貴的是還不忘帶回家孝敬家中老者。
山楂制成的冰糖葫蘆,家喻戶曉,它其實是宋代的一名中醫(yī)發(fā)明的。那是南宋紹熙年間,宋光宗最寵愛的黃貴妃生了怪病,她突然變得面黃肌瘦,不思飲食。御醫(yī)用了許多貴重藥品,都不見效。眼見貴妃一日日病重起來,皇帝無奈,只好張榜招醫(yī)。一位江湖郎中揭榜進宮,他在為貴妃診脈后說:“只要將‘棠球子’(即山楂)與紅糖煎熬,每飯前吃5~10枚,半月后病準(zhǔn)會好?!辟F妃按此方服用后,果然如期病愈了。于是龍顏大悅,命如法炮制。后來,這酸脆香甜的山楂傳到民間,就成了冰糖葫蘆。
另外一種山楂制品現(xiàn)在叫做果丹皮的,其最初居然是行軍打仗用來寫密信的,奇哉!故事是這樣的:康熙皇帝平定噶爾丹時,為保密,八旗軍來往密信用墨寫在用山楂做成的“果子單”上,看完密令后馬上吃掉,而這一幕恰好被當(dāng)時的一名宮廷作家高士奇記錄了下來。他于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在隨康熙去寧夏督師途中,寫過一首名為《果子單》的七言詩,詩中說:“紺紅透骨油拳薄,滑膩輕硾粉蠟勻。草罷軍書還滅跡,咀來枯思頓生津。”高士奇在“果子單”下自注道:山楂,煮漿為之,狀如紙薄,勻凈,可卷舒。色紺紅,故名“果子單”。味甘酸,止渴??梢姡^“果子單”就是現(xiàn)在的“果丹皮”。差別在于今日的果丹皮,沒有清代的“果子單”那么薄。因為從詩中的描寫可證明,詩中的“油拳”“粉蠟”,均是唐宋的紙名,用以形容“果子單”其薄如紙。詩中后二句說,“果子單”可用來寫軍書,用畢可吃掉,既不致泄密,又可以生津止渴。當(dāng)時,對于在缺少水源的戈壁沙漠上行軍的人來說,這比“望梅止渴”更具現(xiàn)實意義。至于果子單上的墨跡,不僅無害,而且還有妙用,因為墨本身就是一味中藥,據(jù)《本草綱目》記載,墨可以“止血、生肌膚、合金瘡”,金瘡即指常見的刀槍傷,可見果丹皮還挺適合于軍用呢。
山楂味酸甘,性微溫,歸脾、胃、肝經(jīng)。明代李時珍的《本草綱目》載:赤爪、棠梂、山楂,一物也。古方罕用,故《唐本草》雖有赤爪,后人不知即此也。自丹溪朱氏始著山楂之功,而后遂為要藥。其類有二種,皆生山中:一種小者,山人呼為棠梂子、茅楂、猴楂,可入藥用。樹高數(shù)尺,葉有五尖,椏間有刺。三月開五出小白花,實有赤、黃二色,肥者如小林檎,小者如指頭,九月乃熟。其核狀如牽牛子,黑色,甚堅;一種大者,山人呼為羊朹子。樹高丈余,花葉皆同,但實稍大而黃綠,皮澀肉虛為異爾。初甚酸澀,經(jīng)霜乃可食,功應(yīng)相同而采藥者不收。山楂化飲食,消肉積、癥瘕、痰飲、痞滿、吞酸、滯血、痛脹?!峨S息居飲食譜》亦記載:山楂,醒脾氣、消肉食、破瘀血、散結(jié)消脹、解酒化痰、除疳積、止瀉痢。自古以來,醫(yī)家認(rèn)為山楂功擅助脾健胃、促進消化,為消油膩、化積滯之要藥,也用于產(chǎn)后瘀阻腹痛、惡露不盡,以及疝氣偏墜脹痛等。
藥理研究表明,山楂含山楂酸等多種有機酸,并含解脂酶,入胃后,能增強酶的作用,促進肉食消化,有助于膽固醇轉(zhuǎn)化,所以,對于吃肉或油膩物后感到飽脹的人,吃些山楂、山楂片、山楂水或山楂丸等,均可消食,為老年人的保健食品,山楂還可利膽汁,促進胃液分泌。由于山楂富含多種有機酸,它能保持山楂中的維生素C,即使在加熱的情況下,也不致被破壞,所以,制成山楂糕等制品后,維生素C仍能保存。山楂還富含胡蘿卜素、鈣、齊墩果酸、鳥素酸、山楂素等三萜類烯酸和黃酮類等有益成分(黃酮類多聚黃烷、三聚黃烷、鞣質(zhì)等多種化學(xué)成分),能舒張血管,加強和調(diào)節(jié)心肌,增大心室和心運動振幅及冠狀動脈血流量,降低血清膽固醇和降低血壓。此外,山楂對心臟活動功能障礙、血管性神經(jīng)官能癥、顫動性心律失常等癥也有輔助治療作用;山楂還含有槲皮苷,它有擴張血管、促進氣管纖毛運動、排痰平喘之功能,故山楂是防治心血管病的理想保健食品。焦山楂煎劑體外試驗對各種痢疾桿菌及綠膿桿菌、大腸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炭疽桿菌等均有明顯的抑制作用,故可用于菌痢的治療。
山楂為藥食兩用中藥材,我國古代醫(yī)學(xué)家早已重視山楂的軟堅消積作用。煮老雞肉時,加幾顆山楂即易爛,說明它有消積肉食的作用。山楂用于養(yǎng)生食療,保健益壽,單味或與其他食物、藥物配伍能提高其食療、藥用效果。如山楂加紅糖制成獨圣散,可活血化瘀,促進食欲,幫助消化,適用于產(chǎn)婦產(chǎn)后瘀血;山楂加麥芽、神曲等制成焦三仙,可用于消化不良、飲食停滯的腹?jié)M、噯氣、不思飲食等癥。中成藥焦三仙、保和丸、山楂丸等均以山楂為其主要成分。另外,在肉湯中若加入山楂,可以使湯不油膩,清新可口。山楂中含有豐富的酸類物質(zhì)和解脂酶,入胃后能增強酶的作用,又可以中和肉類中的胺類物質(zhì),從而去除腥膻味,增加肉湯的鮮味,使湯鮮透滑嫩;還能促進肉食消化,有助于膽固醇轉(zhuǎn)化,鈣質(zhì)也在微酸的肉湯中容易溶解,便于吸收。下面介紹幾則便方及食療,請在有經(jīng)驗的中醫(yī)師指導(dǎo)下選用。
1.治凍瘡:取鮮山楂適量,將其去核搗爛,敷于患處,紗布包裹固定。尤適用于凍瘡未潰者,一般3天即可痊愈;對皮膚潰爛者,2~3天換藥1次,一般7天即可痊愈。
2.降血壓,調(diào)血脂:山楂、白菊花各10克,決明子15克,水煎代茶飲,每日1劑。
3.治消化不良:焦山楂、麥芽各10克,研末加適量紅糖,溫開水沖服,每日3次。
4.減肥:取山楂20克,荷葉15克,煮沸代茶飲,每日1劑,療程不限。
5.脾虛食積:排骨400克,洗凈、斬成塊;山楂20克,烏梅2~4枚,薏米50克,浸透、洗凈。將上述四味放入煲內(nèi),加入適量清水,先用武火燒開后,改文火煲湯約60分鐘,加鹽調(diào)味后即可食用。此湯可用于脾胃虛弱而致的消化不良。
使用注意:中醫(yī)學(xué)認(rèn)為,山楂只消不補,脾胃虛弱者不宜多食。健康的人食用山楂也應(yīng)有所節(jié)制,尤其是兒童,正處于牙齒更替時期,長時間貪食山楂或山楂片、山楂糕等,對牙齒生長不利。另外,山楂片、果丹皮含有大量糖分,兒童進食過多會使血糖保持在較高水平,沒有饑餓感,影響進食,長期大量食用會導(dǎo)致營養(yǎng)不良、貧血等。糖尿病患者可適當(dāng)食用山楂鮮果,少食過甜的山楂制品。食用后要注意及時漱口刷牙,以防傷害牙齒。由于山楂含有較多的有機酸,具收斂及化瘀消滯作用,故也有收縮子宮的作用,妊娠婦女患習(xí)慣性流產(chǎn)、先兆性流產(chǎn)者勿食,以免傷胎。